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浙江麗水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變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7 05:02

  本文關鍵詞:浙江麗水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變遷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畬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三”縮影式地集中反映了畬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種種特點,體現了獨具特色的畬族文化。筆者選擇浙江麗水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節(jié)日民俗活動為調查與研究的對象,試圖通過對這個案例的詳細介紹與分析闡明畬族的文化特點。 畬族“三月三”是畬族以歌唱形式、族內通婚、民間交往及為紀念民族英雄而形成的一種節(jié)日文化,是凝聚本民族人民內部感情的一種文化活動。論文通過大量的訪談和文獻資料,對畬族今昔“三月三”做了對比;通過大量民俗事象,對畬族古今“三月三”的活動內容進行比較,特別是對吃烏飯、畬族婚嫁習俗的變遷等,從形式到內容實質進行了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 現在畬族“三月三”體現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新的特點,這一方面體現了政府對畬族文化的重視,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的搭建切實促進畬族地區(q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畬漢人民之間的交流日益加深。但是,節(jié)日的開展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和變化:畬族“三月三”的原始功能意義越來越淡化,隨之而來的是游樂成分和經濟成分的增加,娛樂性和商業(yè)性逐漸增強。 作者不否定創(chuàng)新的作用,更希望政府在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創(chuàng)新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但我們要反對的是以功利性的“三月三”取代原汁原味的“三月三”,這無論是從民族文化的繼承還是從民族文化弘揚都不相符合,并提出保護“三月三”傳統(tǒng)的措施。 最后,作者提倡政府應該做民間智慧的發(fā)現者,聯絡的牽線者,資金的扶助者,典范的推廣者。尊重民間的智慧和自主創(chuàng)造,在機會成熟的時候,放松對民間社會的束縛,在制度上形成發(fā)育和灌溉文化自覺的土壤。
【關鍵詞】:畬族 三月三 節(jié)俗 變遷 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892.3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6
  • 目錄6-8
  • 緒論8-13
  • 一、選題意義及研究現狀8-11
  • (一) 選題意義8-9
  • (二) 研究現狀9-11
  •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11-13
  • 第一章 畬族"三月三"起源的歷史記憶13-22
  • 第一節(jié) 畬族"三月三"起源的文化記憶13-20
  • 一、畬族"三月三"歌節(jié)來歷與文化意蘊13-14
  • 二、畬族"三月三"烏飯節(jié)傳說與文化意蘊14-20
  • 第二節(jié) 畬族"三月三"的行為記憶20-22
  • 第二章 當代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的文化表述22-34
  • 第一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22-26
  • 一、老竹畬族鎮(zhèn)的自然環(huán)境22-23
  • 二、老竹畬族鎮(zhèn)的人文環(huán)境23-26
  • 第二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節(jié)日活動的組織26-27
  • 一、政府組織26
  • 二、民間組織26-27
  • 第三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節(jié)日描述27-32
  • 一、敬酒、敬茶、唱山歌27-28
  • 二、吃烏飯28
  • 三、傳統(tǒng)體育表演28-29
  • 四、編草鞋、織彩帶29
  • 五、"三公主"迎賓29-31
  • 六、歌舞表演31-32
  • 七、民族文化展演32
  • 第四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期間畬民服飾與觀看者32-34
  • 第三章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節(jié)俗的傳承與變遷34-52
  • 第一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節(jié)俗文化因子的傳承35-37
  • 一、烏飯的傳承35
  • 二、對歌的傳承35
  • 三、火塘文化的傳承35-36
  • 四、婚嫁表演的傳承36-37
  • 五、服飾的傳承37
  • 第二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民俗傳統(tǒng)的傳承37-38
  • 第三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節(jié)俗的變遷38-47
  • 一、文化象征符號的變遷40-45
  • 二、組織者的變遷45
  • 三、文化內涵的變遷45-47
  • 四、習俗功能的變遷47
  • 第四節(jié) 變遷的原因47-52
  • 一、畬族漢化日益加深47-49
  • 二、國家政府力量的因素49-50
  • 三、商業(yè)的因素50-52
  • 第四章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的功能與保護52-57
  • 第一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是一種集體表象52-53
  • 第二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的文化價值53-54
  • 第三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在當地的影響及意義54
  • 第四節(jié) 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的負作用54-55
  • 一、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55
  • 二、對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55
  • 第五節(jié) 畬族"三月三"節(jié)日的保護與開發(fā)55-57
  • 結語57-60
  • 參考文獻60-62
  • 后記62-6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藍嵐;;畬族祖圖長卷藝術價值初探[J];文化藝術研究;2011年01期

2 賴艷華;;閩東畬族“二月二”會親節(jié)由來及節(jié)俗文化探析[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李楠;;淺析戲曲中的“三月三”[J];藝苑;2011年03期

4 謝愛國;;畬歌在歷史上的功能[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鳳凰歌》(畬族雙音)[J];廣播歌選;2011年06期

6 劉春梅;;麗新畬族鄉(xiāng)群眾體育強鄉(xiāng)建設之我見[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7 林校生;賴艷華;林錦屏;;閩東文化品牌戰(zhàn)略芻議[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謝重光;;唐代經濟史的一樁公案——藍文卿舍田宅建雪峰寺傳說辨?zhèn)蝃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1年03期

9 劉翔;龔宏亮;;從《七彩畬鄉(xiāng)》的錄制談舞臺劇的拍攝[J];聲屏世界;2011年06期

10 王雪文;;柳城畬族鎮(zhèn)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大眾文藝;2011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劍;;初探畬民之族譜[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雷后興;陶云海;鄢連和;;畬族醫(yī)藥研究近況[A];第五屆全國民族醫(yī)藥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6年

3 白麗英;;畬族家庭環(huán)境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吳東海;;畬族圖騰崇拜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初探[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5 朱淑君;;三月三,中國情人節(jié)溯源[A];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6 翁信會;葉江水;陳天祥;許偉民;林立;;寧德地區(qū)漢、畬民族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比較[A];第四屆文化精神病研究報告選編[C];1993年

7 陳剛;徐源;林應華;林奉森;賴小蘭;;漢族和畬族人群糖尿病易感基因對比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陳杏光;陳志健;林勇明;;福建省畬族聚集區(qū)居民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調查[A];中國防癆協會結核病控制專業(yè)委員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尹雋;;新視角下的景寧畬族茶文化[A];第六屆海峽兩岸茶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摘要)[C];2010年

10 羅正珠;曾仁華;鐘華;楊小龍;張斌華;;永豐縣龍岡畬族1038例兒童弱視及斜視調查[A];江西省第九次中西醫(yī)結合眼科、中醫(yī)眼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巷扉 鄢鳴;4000農民“三月三”里相親忙[N];麗水日報;2011年

2 記者 華敏 通訊員 林克城 鄭秀杰;羅源:民俗活動展現畬族風情[N];福州日報;2009年

3 王成;景寧:千年山哈的前世今生[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0年

4 梅慧鴻 鄭常蔚 嚴慧榮;“三月三”畬族民歌節(jié)群英匯聚[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談委;用愛豐富畬族少年美好生活[N];國家電網報;2010年

6 記者 葉秀華;景寧“整裝易容”打造“畬族文化之都”[N];麗水日報;2008年

7 記者 茹捷 韓承斌;蕉城扎實推進少數民族事業(yè)[N];閩東日報;2009年

8 記者 孫曉敏 柳紹斌;云和三鎮(zhèn)五鄉(xiāng)輪值舉辦“畬族三月三”活動[N];麗水日報;2010年

9 蔡天源 吳啟榮 廖祖英;洪峰,見證畬寨忠魂[N];中國民族報;2010年

10 中共景寧畬族自治縣委 景寧畬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打造畬族文化之鄉(xiāng)[N];中國文化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潔;浙西南畬族傳統(tǒng)帽飾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2 藍雪華;浙江麗水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牛玉西;畬族與客家的文化互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劉芬芬;“三月三”節(jié)日文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譚瑩菲;社會變遷背景下的畬族幼兒教育[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蘭建華;社會變遷背景下的農村畬族教育[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林莉君;“山哈”的禮樂俗歌[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8 董波;從東家人到畬族[D];廈門大學;2008年

9 陳雪飛;畬族民間舞蹈“傳師學師”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10 蔣劍;畬族嬰幼兒家庭教育傳統(tǒng)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浙江麗水老竹畬族鎮(zhèn)畬族“三月三”變遷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99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299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49e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