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少數(shù)民族抗戰(zhàn)歌謠與民族認同及國家認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賀金瑞;燕繼榮;;論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小麗;;少數(shù)民族政治認同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年02期
2 鄭嬌;葉興藝;;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兵團黨校學報;2011年03期
3 杜亮;馬力克·阿不力孜;;中國(維吾爾族)人:維吾爾族初中學生的民族認同初探[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年03期
4 楊貞;葉興藝;;雙重認同理論的建構與典型實踐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12期
5 肖承罡;;論增強中華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現(xiàn)實意義[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6 吳魯平;劉涵慧;王靜;;公民國家認同的特點及其與對外接納度的關系研究——來自ISSP(2003)的證據(jù)[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7 許立坤;;論文化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基本任務[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張寶成;;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比較[J];貴州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9 邵曉霞;傅敏;;論文化身份認同類型學理論及其對民族團結教育課程的啟示[J];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10 鄭嬌;葉興藝;;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懷強;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畢躍光;民族認同、族際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共生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敖福軍;梁啟超民族國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宋鑫華;民族關系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與政治穩(wěn)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湯法遠;社會轉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8 時春麗;俄羅斯族民族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9 周玉琴;當代中國少數(shù)民族政治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10 王林;健身氣功推廣策略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藍韶昱;中越邊境土司社會互動與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汪靜;伊斯蘭教對和諧鄉(xiāng)村社區(qū)建設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3 汪源;遼寧下露河鄉(xiāng)朝鮮族身份認同的調(diào)查與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肖銳;我國跨界民族哈薩克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文慧;黔東南州苗族的民族認同現(xiàn)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袁小飛;影響北京市民族關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巴特;蒙古族大學生民族意識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李智;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現(xiàn)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范聞霖;當代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現(xiàn)狀和對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羅丹;當代苦聰人的政治認同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秀紅;張斌;;試論少數(shù)民族的國家認同對邊疆穩(wěn)定的意義——以新疆為例[J];民族論壇;2011年22期
2 寇新華;王帆;帕爾哈提;;提升新疆各民族國家認同的思考[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3年01期
3 張建軍;李樂;;論國家認同與愛國主義[J];前沿;2013年07期
4 劉潔;;民族意識與國家認同——讀《族群、民族與國家構建》[J];中國投資;2013年06期
5 門洪華;;兩個大局視角下的中國國家認同變遷(1982—2012)[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6 涂敏霞;王建佶;蕭婉玲;謝美玲;;港澳青少年國家認同研究[J];青年探索;2014年02期
7 李強;;通過社會建設推進國家認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4年05期
8 吉紅立;;關于國家認同建構問題的理論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4年14期
9 ;21世紀好書榜[J];書城;2005年06期
10 蘇曉龍;;淺論中文語境中的國家認同[J];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踐;;宗教的類型對民族國家認同的影響[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饒印莎;;大學生國家認同對其與奧運卷入的影響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應小萍;陳午晴;王兵;王俊秀;楊宜音;;國家認同和體育觀念關系初探[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識與國家認同:西北邊疆執(zhí)政安全理念構設[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南長森;;西北少數(shù)民族新聞傳播市場化運作與國家認同研究[A];第四屆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C];2012年
6 劉新利;;試論電視與少數(shù)民族國家認同的建構[A];第四屆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C];2012年
7 李宜強;;對區(qū)域一體化文化認同的研究:以法國與歐盟為例[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jīng)濟學說與國內(nèi)外經(jīng)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8 韋磐石;趙燕;張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及其影響因素[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劉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國家認同與北京奧運會:大陸,臺灣和香港三地學生的回應(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奧運精神與世界和諧”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張東寧;;國際視角下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與中國社會發(fā)展[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左高山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認同的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劉力達;法國:國家認同大討論解決了什么問題[N];中國民族報;2010年
3 馮紹雷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qū)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難以抉擇:多重因素影響下的俄羅斯國家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李禹階 向中銀;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中的國家認同觀念[N];光明日報;2011年
5 劉力達;法國移民與國家認同部“立與廢”的糾結[N];中國民族報;2011年
6 韓震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化時代的國家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美國的國家認同及面臨的挑戰(zhàn)[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中國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 韓震;中國夢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N];北京日報;2013年
9 云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王超品 楊榮華;中國夢與國家認同、文化認同、價值觀認同[N];云南日報;2014年
10 于福堅;一杯雞尾酒:美國民族與國家認同的構建[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向東;文化多元語境下的國家認同建構[D];吉林大學;2015年
2 郭艷;全球化語境下的國家認同[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寧飛;民國時期河北回民的國家認同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梅永杰;公民身份視角下的中國國家認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3 關曉瓊;國家認同視域下邊境教育安全現(xiàn)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孔錦秀;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互動中的邊疆治理[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5 關f ;一個彝族土司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6 汶一凡;建國初期(1949-1957)《人民日報》少數(shù)民族報道對國家認同的建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梁璐;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系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8 黃康;香港媒體的“國家認同”建構[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9 白皓;軟傳播對國家認同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10 陳晶;11至20歲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及其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636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56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