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閾下達斡爾族的節(jié)日特點及作用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子奇;達斡爾族的族源和文明[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2年04期
2 袁丙成,楊繼君;美麗、綠色的達鄉(xiāng) 開發(fā)、創(chuàng)業(yè)的沃土[J];理論觀察;2002年04期
3 吳景芳;黑龍江省達斡爾族歷史、語言、文學學會第二屆會員大會簡記[J];黑龍江民族叢刊;1988年01期
4 郭慶;淺議達斡爾族族源問題[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5 于耀洲;試析達斡爾族愛國主義傳統(tǒng)形成的原因[J];學術交流;2003年07期
6 于春梅;達斡爾族民俗文化的特征與發(fā)展[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2年04期
7 龔強;;黑龍江冰雪文化禮贊(九) 智慧、勤勞、勇敢、善良的達斡爾族(上)[J];黑龍江史志;2006年09期
8 徐基述 ,張嘉賓;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qū)達斡爾民族工作考察報告[J];黑龍江民族叢刊;1986年02期
9 ;中國56個民族簡介[J];當代貴州;2011年12期
10 付燕羽;劉金明;;達斡爾族與天津的文化聯(lián)系[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齊齊哈爾市達斡爾族學會[A];黑龍江省社科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材料匯編[C];2010年
2 王天銳;;布依族風情與民族文化[A];布依學研究(之八)——貴州省布依學會布依文化與旅游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堅持加強學會自身建設 保持學會充沛活力[A];黑龍江省社科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材料匯編[C];2010年
4 ;改革開放30年全省民族社會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黑龍江省民族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吳占柱;吳晨旭;;改革開放30年黑龍江省柯爾克孜族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黑龍江省民族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平 經(jīng)濟日報記者 王新偉;達斡爾族人的春天[N];塔城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阿勒得爾圖邋通訊員 紀明國;達斡爾民族鄉(xiāng):學會“多條腿走路”[N];中國民族報;2007年
3 恩和巴圖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院;“三少民族”文化源于中原地區(qū)[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唐紅麗;昔日狩獵漁牧人的安居生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鮑秀玲 記者 叢中笑;共譜和諧篇章[N];齊齊哈爾日報;2009年
6 孫明邋鮑秀玲 記者 王冰 陳猛;梅區(qū)“四個三”支撐和諧民族區(qū)建設[N];齊齊哈爾日報;2008年
7 本版編輯 記者 沈洪竹 劉興祥 伍少安 李元坤 安明方;我省各地布依族“六月六”節(jié)日活動豐富多彩[N];貴州民族報;2006年
8 周寧;一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旗的三個“全國之最”[N];中國民族報;2008年
9 中共梅里斯達斡爾族區(qū)委書記 董曉海;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努力構建和諧民族區(qū)[N];齊齊哈爾日報;2009年
10 譚樹禮 徐瑞東 記者 何琳娣;營造風清氣正節(jié)日環(huán)境[N];吉林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海力波;“做”黑衣壯:認同歷史與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2 張勇;中國城市民族區(qū)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岳小嶺;斡包節(jié)對達斡爾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構[D];內蒙古大學;2011年
2 何麗文;清末民初邊疆危機與黑龍江地區(qū)達斡爾族文化變遷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孔翠花;新疆達斡爾族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4 何良俊;何謂儂人?[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5 李艷雯;多民族社區(qū)的族際交往[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604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56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