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外女性民俗研究綜述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C953;C913.6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全有,景東升;近十年來的中國近代風俗史研究綜述[J];安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2 麻國慶;全球化:文化的生產(chǎn)與文化認同——族群、地方社會與跨國文化圈[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王鑒;教學論的表述危機與研究轉型問題[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2期
4 萬建中;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調(diào)查中的主體意識——以民間文學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吳曉峰;關于《詩經(jīng)》民俗研究問題的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周霄,雷汝林;旅游文化變異機制的人類學透視[J];鄂州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7 蔡春華;日本蛇郎故事文本的六種形態(tài)[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孟憲范;中國人類學應把重心放在應用研究上[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9 劉朝暉;后現(xiàn)代主義與當代人類學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10 吉國秀;發(fā)展與論爭:人類學視野中的田野工作[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 應星;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小光;生死超越與人間關懷[D];四川大學;2002年
4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金鵬;符號化政治——并以文革時期符號象征秩序為例[D];復旦大學;2003年
6 黃劍波;“四人堂”紀事——中國鄉(xiāng)村基督教的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7 鮑江;象征與意義:葉青村納西族宗教儀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8 張曉瓊;變遷與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9 阿不力米提·優(yōu)努斯;維吾爾象征詞及其文化含義[D];新疆大學;2003年
10 艾娣雅·買買提;文化與自然:維吾爾傳統(tǒng)生態(tài)倫理研究[D];新疆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延娟芹;《晏子春秋》藝術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龔浩群;一個古老神話的再生與傳承——湖北長陽廩君傳說考察報告[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金燁;北京朝鮮族的個體企業(yè)[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張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學;2003年
5 鄭國;民國前期迷信問題研究(1912~1928)[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陶曼晴;傳統(tǒng)村鎮(zhèn)外部空間的界面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7 張明月;經(jīng)濟人性化的理性反思[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8 藍嵐;聯(lián)村壯族人生禮儀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龍文;論民間文學藝術的權利歸屬[D];黑龍江大學;2004年
10 梁昭;“亂神”與“祖先”——漢苗傳說中的蚩尤形象比較[D];四川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敬文;;最高興的一件事[J];群言;2002年01期
2 李慧英;從一種新的視角審視公共政策——“社會性別與公共政策”專題研討會綜述[J];婦女研究論叢;2001年05期
3 滿達日花;;全國報刊民族學、文化(社會)人類學研究論文索引(2006.7~2006.9)[J];廣西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4 ;沙特阿拉伯王國建國100周年大慶我刊主編郝蘇民教授應邀參加活動[J];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鐵梁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內(nèi)價值是民俗文化之本[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夢萍;廣西靈川縣老寨瑤族村“降僮”信仰的調(diào)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359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53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