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中緬德昂族歷史敘述差異比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4-09 03:05

  本文選題:國家認同 切入點:歷史敘述 出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摘要】:中國和緬甸的德昂族是有著相同歷史淵源的跨國民族,但中緬德昂族的回溯性歷史敘述淡化了其歷史中的共同部分,分別強化了與所在國的歷史紐帶。這說明對跨國民族認同的把握應有一種歷史的眼光,中緬德昂族正是通過回溯性歷史敘述來區(qū)別分布于中緬國界兩邊而文化邊界模糊的群體,通過賦予不同跨國部分歷史發(fā)展的差異性,來為心理國界的構建確立歷史根源。論證了回溯性歷史敘述在跨國民族心理國界構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尋求理解跨國民族認同的理論途徑。
[Abstract]:The de Aung San nationality in China and Myanmar is a transnational nation with the same historical origin, but the retrospective historical narration of the Chinese and Myanmar de Aung San Suu Kyi weakens the common part of its history and strengthens the historical ties with the host country.This shows that the grasp of transnational national identity should hav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t is through retrospective historical narration that the Chinese and Burmese de Aung's nationality distinguishes the groups which are distribu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rder and whose cultural boundaries are blurred.To establish the historical roo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border by endowing the differenc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ransnational parts.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trospective historical nar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national national psychological boundary, in order to find a theoretical way to understand transnational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學《思想戰(zhàn)線》編輯部;德宏高等師范專科學校;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大項目“西南人口較少民族社會發(fā)展特殊性研究”(項目編號:2007JJD850205) 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研究成果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李茂琳;董曉梅;楊臘三;王素琴;;德昂族跨境調查隨筆[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張仲民;;解構中國民族歷史敘述的嘗試——讀杜贊奇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一書[J];歷史研究;2006年05期

3 艾菊紅;;族群認同與構建的動態(tài)過程——歷史與現(xiàn)今的隴南宕昌藏族[J];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4 王明珂;;反思性研究與當代中國民族認同[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羅柳寧;;民族·鄉(xiāng)土領袖·邊界——廣西中越邊境跨國民族發(fā)展新動向實證研究之一[J];廣西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6 王明珂;族群歷史之文本與情境——兼論歷史心性、文類與范式化情節(jié)[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楊成勝;萊維-斯特勞斯和他的結構人類學[J];世界民族;1997年01期

8 李曉斌;段紅云;王燕;;緬甸崩龍族歷史發(fā)展特點及其歷史建構[J];思想戰(zhàn)線;2012年05期

9 黃光成;跨境民族文化的異同與互動──以中國和緬甸的德昂族為例[J];云南社會科學;199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識·遺產(chǎn)資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2期

2 郭建勛;;對改進《民族學概論》教學工作的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3 洪九來;;在場與追憶——《東方雜志》建構“辛亥革命”話語的歷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4 劉偉;張佩佩;;南京國民政府國慶紀念中的辛亥記憶[J];安徽史學;2011年03期

5 華智亞;;族譜、民俗生活與村民的記憶——對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曾納;;囚禁的枷鎖還是放飛的自由——論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記憶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7 葉展;;從集體記憶的角度解讀《六月慶典》中的父子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9期

8 何小平;;論苗族作家龍寧英創(chuàng)作的審美人類學詩學特征[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麻國慶;全球化:文化的生產(chǎn)與文化認同——族群、地方社會與跨國文化圈[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陳華;潘浪;;當代古巴華僑的家國觀與文化觀——基于黃寶世書信的解讀[J];八桂僑刊;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四龍;;論中國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周珂;吳斐瓊;;現(xiàn)代虛擬港與集體記憶強化:遺產(chǎn)保護規(guī)劃的另類嘗試[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馬克W,

本文編號:17245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7245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2da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