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團結(jié)互助敬老誠實的民族
本文選題:團結(jié)互助 切入點:伊斯蘭教 出處:《中國穆斯林》2014年02期
【摘要】:正塔吉克族是塔吉克斯坦主要民族和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根據(j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我國塔吉克族共有51069人,比2000年的41028人增長了一萬多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少數(shù)分散居住在該縣以東的莎車、澤普、葉城、皮山等縣。塔吉克族的語言,屬于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亦稱色勒庫爾語。由于我國塔吉
[Abstract]:The ZhengTajik ethnic group is one of the major ethnic groups in Tajikistan and one of the smaller ethnic groups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sixth census in 2010, there are 51069 Tajiks in our country, an increase of more than 10, 000 over the 41028 in 2000. Mainly distributed in Tashkorgan Tajik Autonomous County, southwest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a few scattered in the counties of Shara, Zepu, Yecheng and Pishan, east of the county. Belonging to the Panamir branch of the Indo-European family of Iranian languages, also known as Selakul. As a result of our country's Taqi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xué)民族學(xué)與社會學(xué)學(xué)院;
【分類號】:C9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家云;趙建國;;塔吉克族——帕米爾高原的古老居民[J];今日民族;2006年09期
2 易水;;阿富汗內(nèi)戰(zhàn)為何久拖不停[J];亞非縱橫;1995年03期
3 馬艷萍;;塔吉克:中國唯一的原住白種民族[J];中國西部;2008年04期
4 ;塔吉克族[J];中國民族;2006年03期
5 王永和;張琳;;回族倫理在構(gòu)建和諧寧夏中的重要價值[J];寧夏黨校學(xué)報;2009年06期
6 張斌;;人口較少民族人大代表感言[J];新疆人大(漢文);2009年02期
7 夫子;陳志峰;;春到帕米爾 塔什庫爾干歡慶肖貢巴哈節(jié)[J];新疆畫報;2011年04期
8 ;共筑發(fā)展之路 同撐和諧藍天——11省市區(qū)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fā)展工作亮點集萃[J];今日民族;2007年04期
9 王珍;;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云南舉全省之力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fā)展[J];今日民族;2007年10期
10 ;惠民政策進村寨 布朗山寨煥新顏——普洱市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fā)展顯成效[J];今日民族;2009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龔友德;;《清真指南》與儒家倫理[A];孔學(xué)研究(第二輯)[C];1995年
2 洪洋;;對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yīng)的一些思考[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xué)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伍德勤;;伊斯蘭教對舊中國穆斯林教育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馬平;;回商倫理思想及其他[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5 吳幼雄;;泉州伊斯蘭教的歷史[A];宗教:世紀之交的多視角思維——福建省宗教研究會論文集(三)[C];1999年
6 孫振玉;;從馬德新的《朝覲途記》看近代西南絲綢之路[A];三條絲綢之路比較研究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7 金貴;;漢文譯著家對伊斯蘭經(jīng)濟問題的闡述[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8 廖大珂;;從《三寶壟華人編年史》看伊斯蘭教在印尼的早期傳播[A];《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徐小鳳;;對伊斯蘭政黨現(xiàn)象的一點思考[A];世界政黨發(fā)展與當(dāng)代中國政黨制度建設(sh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沈玉萍;;卡力崗現(xiàn)象及其分析[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xué)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宗奇俊;發(fā)揮伊斯蘭教的積極因素 為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wù)[N];貴州民族報;2006年
2 李曉明;平?jīng)鍪幸了固m教第一次代表會議召開[N];平?jīng)鋈請?2006年
3 祖海爾;伊斯蘭教道德在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N];貴州民族報;2005年
4 實習(xí)記者 葉嬌;伊斯蘭教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N];吐魯番報(漢);2008年
5 左明智;漸入佳境的90年代[N];中國民族報;2008年
6 記者 趙耕;陽安江會見市伊斯蘭教協(xié)會會長[N];北京日報;2008年
7 文刀;伊斯蘭教的新月標(biāo)志與偶像禁止[N];中國民族報;2004年
8 單守慶;阿文書法: 伊斯蘭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N];中國民族報;2010年
9 記者蘇敏;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N];伊犁日報(漢);2010年
10 傅振亞 周士魁 趙興亞 本報記者 曹學(xué)!∮冉;唱響“以團結(jié)互助為榮”的贊歌[N];大眾科技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來儀;帕米爾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學(xué);2005年
2 亞黑亞(Yahya Ould Mohamed Mahmoud);毛里塔尼亞與中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思想比較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10年
3 袁春艷;人口較少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xué);2012年
4 普永生;當(dāng)代中國人口較少民族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4年
5 常玢;論影響中亞穩(wěn)定的兩大因素:伊斯蘭教與大國爭奪[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曲洪;伊斯蘭教與中東宗教政治反對派[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崔玉范;赫哲族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8 云存平;馬圖里迪學(xué)派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3年
9 敏敬;文明的多維交往[D];西北大學(xué);2006年
10 齊明敏;阿拉伯阿拔斯“苦行詩”及其與中國唐宋“出家詩”之比較[D];北京外國語學(xué)院;199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尤太中;簡論伊斯蘭教在哈密地區(qū)的傳播和發(fā)展[D];新疆師范大學(xué);2006年
2 燕寧娜;寧夏清真寺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2006年
3 烏日漢;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善蒙古族宗教民俗探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2009年
4 何玉紅;明清時期伊斯蘭教中國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5 于東;伊斯蘭教在構(gòu)建新疆和諧社會中的作用[D];新疆師范大學(xué);2009年
6 郭全芝;土耳其伊斯蘭復(fù)興運動的歷史考察[D];吉林大學(xué);2005年
7 劉艷霞;伊斯蘭教在蒙元時代的中國化[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邢雅賢;論伊斯蘭教婦女觀對當(dāng)代新疆穆斯林婦女的影響[D];新疆師范大學(xué);2008年
9 宋啟元;漢族穆斯林群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9年
10 李平凡;宗教傳承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16706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67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