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東漢時期的喪葬賞賜——從喪禮的儀節(jié)透視東漢的喪葬活動

發(fā)布時間:2018-01-01 10:21

  本文關(guān)鍵詞:東漢時期的喪葬賞賜——從喪禮的儀節(jié)透視東漢的喪葬活動 出處:《人文雜志》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東漢 喪葬 賞賜


【摘要】:東漢喪葬賞賜是國家喪禮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漢國家為適應喪禮實行的需要,規(guī)定了兩個等級序列。這兩個等級序列是確定喪葬賞賜對象的依據(jù)。由于賞賜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不同的喪葬賞賜,即固定的賞賜和特別賞賜。東漢國家喪葬賞賜的物品主要有玉匣、棺具、衣衾和賻贈。東漢國家還為亡故者賞賜葬地。但葬地的賞賜不受賞賜物品的等級序列的約束。葬地賞賜是為了表彰亡故者生前的勛勞,因而,在東漢的喪葬活動中,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Abstract]:The funeral rewar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funeral ceremony. Two levels of sequence. These two levels of sequence is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funeral reward. Due to the different reward objec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types of funeral reward. That is, the fixed reward and special rewar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funerals were mainly jade box, coffin utensil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lso gave a burial place for the dead. But the reward for the burial place was not bound by the rank sequence of the reward articles. The burial place was given in recognition of the work of the deceased. In the funeral activitie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influence can not be ignored.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古籍所;
【分類號】:K234.2;K892.22
【正文快照】: 東漢時期,國家承襲西漢的制度,為了適應國家喪葬活動的需要繼續(xù)實行喪葬賞賜。實際上,這種賞賜是國家賞賜的一種,但又同其它的賞賜不同,它是國家喪禮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察東漢喪葬賞賜,對認識當時喪禮實施的特點是很必要的。楊樹達先生考證漢代喪葬活動時,提及喪葬賞賜。①陳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藍希琳,羅瓊;贛南客家婚俗及其社會文化功能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侯旭東;;中國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義——尊卑、統(tǒng)屬與責任[J];歷史研究;2005年05期

3 王盛婷;試說漢碑婚喪詞[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4 汪曉云;;儀式及其象征的發(fā)生學研究:以酒神祭祀儀式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江玉祥;漢畫《列女圖》與《秋胡戲妻》圖像考[J];四川文物;2002年03期

6 吳桂兵;忠縣涂井M5與蜀地早期佛教傳播[J];四川文物;2002年05期

7 張仁璽;兩漢時期的喪葬禮俗考略[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8 段塔麗;從夫妻合葬習俗看唐代喪葬禮俗文化中的性別等級差異[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郭善兵;;漢代皇帝宗廟祭祖制度考論[J];史學月刊;2007年01期

10 王立;悼祭文學主題與喪悼文化的精神史意義[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萬進;尹灣漢墓簡牘論考[D];鄭州大學;2001年

2 高一農(nóng);漢賦專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柏中;兩漢國家祭祀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郭善兵;漢唐皇帝宗廟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戴龐海;先秦冠禮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6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風格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5年

7 范志軍;漢代喪禮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8 謝秉洪;《漢書》考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劉厚琴;漢代倫理與制度關(guān)系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10 趙海麗;北朝墓志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元驪;五代禮制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邢培順;劉向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何麗華;東漢封君、封地考察[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4 宋仁桃;秦漢家庭關(guān)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5 李慶華;從《史記》、《漢書》看漢代婦女地位及其成因[D];湘潭大學;2003年

6 王盛婷;漢魏六朝碑刻禮俗詞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陳蘭蘭;漢代簡牘中的私文書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8 孫普陽;漢代婦女的法律地位探究[D];鄭州大學;2004年

9 熊煜;中國陶塑藝術(shù)特征的初探及歷史文化意義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10 佳永馨璃;論《古詩十九首》中的女性意識[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牙含章;;從婚姻喪葬來看風俗習慣的改革問題[J];前線;1964年01期

2 杜昌宏;;“拜年”古今之演變[J];農(nóng)家之友;2011年02期

3 甘來;;西寧人祭祖與“擺歪”[J];雪蓮;2008年04期

4 秦吟;;寒食清明漫說唐[J];華夏星火;1994年04期

5 蔡尚華;;走進古滇國[J];支部生活;2004年05期

6 楊麗萍;;春節(jié)習俗之最[J];中國內(nèi)部審計;2005年02期

7 詹賢武;;海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介紹(3) 黎族打柴舞[J];新東方;2008年08期

8 陳冰;;從《博物志》中看晉代以前的中國古代民俗[J];文教資料;2009年19期

9 陳放;;中國“秘書”的由來[J];南方論刊;1994年08期

10 蕭放;;臘鼓鳴 春草生——臘日民俗的時間意義[J];文史知識;200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潘廣淑;;丹寨芒筒蘆笙文化芻議[A];水家學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阿牛史日;從婚姻與喪葬的變遷到民俗改革[N];涼山日報(漢);2010年

2 但文紅;銀匠村怎樣保護村落文化景觀[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魯軍;“俗節(jié)”需要“雅風”[N];解放日報;2009年

4 劉紹容;23項市遺欲申報省級[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5 記者 韓文嘉;衣裝上暗藏著民族“密語”[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6 ;哈尼文化“活化石”——哈尼哈吧[N];紅河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牛蓁蓁;“鬼”與Ghost—觀念差異與跨文化接受問題[D];西北大學;2012年

2 王靜梅;趙各莊民俗志—對“標志性文化統(tǒng)領(lǐng)式民俗志”的實踐與反思[D];青海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3641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3641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8e6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