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銀屑病發(fā)表SCI論文分析
本文關鍵詞:2008~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銀屑病發(fā)表SCI論文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了解2008~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銀屑病SCI論文發(fā)表成果,分析國內銀屑病研究的現(xiàn)狀、熱點和出現(xiàn)的問題。方法:利用湯姆森路透公司W(wǎng)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檢索2008~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銀屑病發(fā)表SCI文獻。并從時間、機構、來源期刊、被引情況及高頻主題詞聚類等角度對文獻進行分析。結果:2008~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銀屑病共發(fā)表SCI文獻96篇,逐年發(fā)文量呈遞增的趨勢。該領域國際、國內的交流非常頻繁,華東地區(qū)為該病研究的熱點地區(qū)。某些研究成果發(fā)表在Nature Genetics、Immunity等國際知名期刊。從遺傳學和免疫學的角度研究該病的發(fā)表機制開辟新的治療策略為近年來該病的研究熱點。結論:國內銀屑病的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引領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但存在創(chuàng)新點少、研究方向過于集中、研究成果臨床轉化不足等問題。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
【關鍵詞】: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銀屑病 SCI論文 文獻計量學
【分類號】:R758.63
【正文快照】: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易復發(f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病理損害不僅表現(xiàn)于皮膚,而且會帶來多系統(tǒng)的受累,目前逐步被看作是一種系統(tǒng)性疾病。又因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未明,缺乏高效特異的治療手段[1-2],該病患者往往難以治愈,非常痛苦。因此銀屑病研究一直是皮膚科領域的熱點。也是國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鄭道城;陳文靜;王曉華;陳永鋒;;1989~2011年麻風病誤診文獻的檢索與分析[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2年05期
2 姚永生;李惠;;脂肪細胞因子與銀屑病[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年04期
3 洪微;張作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0年皮膚性病學基礎研究發(fā)展概況[J];生命科學;2006年05期
4 李懷東;陳媛媛;王海艷;戚召亮;;基于PubMed和EMBASE 2008-2012年糞菌移植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年03期
5 徐俊杰;石鋒;胡清海;尚紅;;近10年艾滋病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熱點的文獻計量分析[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道凡;王曉霞;李潔華;梁曉燕;皮肖冰;覃俊;董東;凌磊;何小亮;;瘤型麻風伴Ⅱ型麻風反應1例[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年06期
2 李奇;李岷;郭寧如;高原;張愛華;廖萬清;吳紹熙;;1988~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真菌病學資助項目分析及文獻復習[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2年03期
3 崔伯塔;王敏;季國忠;范志寧;張發(fā)明;;糞菌移植:公元4世紀至2013年[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年30期
4 王琦;王佳曼;彭曉明;蘭海梅;曾抗;;瘤型麻風合并Ⅱ型麻風反應3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年11期
5 鄧永瓊;張劍;姚麗萍;柳研;葉田;楊文信;;界線類偏瘤型麻風1例誤診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璐;周健;楊琴;;貴陽市63例麻風病例臨床特征分析[J];貴州醫(yī)藥;2011年03期
2 武文斌;鄭代南;黃超芬;;34例新發(fā)現(xiàn)麻風病人誤診分析[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3 徐小元;HCV、HIV混合感染的研究[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4年04期
4 陳家琨,張嘉麟,樂嘉豫;麻風病被誤診或漏診的可能因素及其對策[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9年03期
5 羅素菊;馮義國;鄧云山;彭振輝;;1994~2005年麻風誤診文獻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7年08期
6 劉勝欣;;脂質漸進性壞死誤診為BT型麻風一例[J];中國麻風雜志;1990年04期
7 辛東p,
本文編號:3442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unwenfabiao/34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