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觸診組織量化成像技術對頸部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鑒別診斷價值
本文關鍵詞:聲觸診組織量化成像技術對頸部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鑒別診斷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聲觸診組織量化成像 剪切波速度 淋巴結 頸部 良惡性
【摘要】:目的探討聲觸診組織量化成像(VTIQ)技術對頸部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鑒別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45枚頸部惡性淋巴瘤的常規(guī)超聲及VTIQ圖像資料,并選擇48枚頸部反應性增生淋巴結作對照,比較分析兩者二維超聲圖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淋巴門血管模式,并測量其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比較頸部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SWV之間的差異;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價VTIQ鑒別頸部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價值。結果惡性淋巴瘤SWV值為(3.37±0.93)m/s,反應性增生淋巴結SWV值為(2.20±0.49)m/s,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498,P=0.001)。構建SWV預測頸部惡性淋巴瘤的ROC曲線圖,SWV值為2.54 m/s時是鑒別頸部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診斷最佳界點,曲線下面積為0.904。VTIQ鑒別診斷頸部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準確率88.2%,敏感性88.9%,特異性87.5%,陽性預測值87.0%,陰性預測值89.4%,優(yōu)勢比56。結論 VTIQ技術對鑒別頸部惡性淋巴瘤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 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超聲科;
【關鍵詞】: 聲觸診組織量化成像 剪切波速度 淋巴結 頸部 良惡性
【分類號】:R445.1;R739.91;R551.2
【正文快照】: 頸部是淋巴疾病的好發(fā)區(qū),常規(guī)超聲可以從二維圖像及彩色多普勒檢查獲取并對淋巴結的形態(tài)、大小、淋巴門結構及淋巴門血管模式等方面的綜合信息進行分析,由于良惡性淋巴結圖像特征上存在重合,故診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其中發(fā)生在惡性淋巴瘤和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疾病中的錯判幾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萍;竇迎利;;頸部惡性淋巴瘤15例誤診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6年09期
2 王國興;小兒頸部惡性淋巴瘤1例報告[J];牙病防治雜志;1994年03期
3 孫文海,劉華敏,孫文榮;頭頸部惡性淋巴瘤28例誤診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1995年04期
4 殷曉東;頭頸部惡性淋巴瘤誤診3例報告[J];江蘇臨床醫(yī)學雜志;1999年04期
5 彭化海,魏奉才,董作青,張文東;頜面頸部惡性淋巴瘤臨床分析[J];腫瘤防治雜志;2001年06期
6 劉春青;頭頸部惡性淋巴瘤[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2002年01期
7 常英展 ,蘇開明 ,張嵐 ,何飛;頭頸部惡性淋巴瘤誤診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2年06期
8 黃蘭柱,張炳新,陳斌,李世義,萬永明,張磊;頜面頸部惡性淋巴瘤12例臨床分析[J];南京軍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謝春,溫玉明,武斌,施琥,陳錫玲;頜面頸部惡性淋巴瘤臨床分析[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彭勇,鄭謙,王棟,李伯友,何志秀;163例頜面頸部惡性淋巴瘤臨床分析[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呂臻;宋萌;萬蕾蕾;蔣瑛;;頜面頸部惡性淋巴瘤早期臨床診斷分析——附15例臨床病例報道[A];2004年上海市口腔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2 張圃;孫沫逸;雷德林;王磊;呂菊紅;何潔;;口腔頜面-頭頸部惡性淋巴瘤的診斷和化學藥物治療[A];第五次全國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王中和;;PET/CT對頭頸部惡性淋巴瘤放射治療計劃的影響[A];第十一屆中國抗癌協(xié)會全國淋巴瘤學術大會教育論文集[C];2009年
,本文編號:7910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79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