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胃腸道間質瘤的影像學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12-23 21:16
目的探討肝臟胃腸道間質瘤(GIST)的影像學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經病理檢查證實的17例肝臟GIST患者的CT和MRI資料,其中原發(fā)性腫瘤3例,轉移性腫瘤14例,對其影像及病理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病灶為多發(fā)性的13例,單發(fā)的4例;邊界清楚10例,邊界模糊7例;9例病灶發(fā)生壞死,14例病灶出現出血,1例病灶內鈣化。CT增強掃描時,7例病灶周邊實性部分中度強化,10例明顯強化,8例可見腫瘤邊緣粗大供血動脈。結論肝臟GIST具有特殊的影像學征象,病灶常為多發(fā),邊界清楚,易壞死、出血,鈣化少見,部分病灶實性部分有粗大的供血動脈,CT增強掃描表現為明顯的不均勻強化,MRI增強掃描表現為病灶邊緣環(huán)形或弧形強化,門靜脈期病灶實質持續(xù)強化。
【文章頁數】: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1.2 檢查方法及參數
1.3 資料分析
1.3.1影像學資料分析
1.3.2病理學資料分析
2 結果
2.1 影像學表現
2.2 病理檢查結果
3 討論
3.1 GIST臨床表現不典型,沒有特異性,影像學評估對其治療和預后十分關鍵
3.2 GIST有較典型的影像學表現
3.3 鑒別診斷需要結合影像、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肝臟原發(fā)性胃腸道間質瘤的影像表現[J]. 趙越,楊斌.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8(06)
[2]胃腸胰神經內分泌癌與伴神經內分泌分化腺癌肝轉移CT影像鑒別[J]. 崔湧,史燕杰,陳穎,陸明,李潔,汪寧,李忠武,沈琳,孫應實.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7(10)
[3]伴有轉移的胃腸道間質瘤臨床病理特征[J]. 王源,孟剛.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7(09)
[4]胃腸道間質瘤肝臟轉移灶的CT和MRI特點[J]. 陳立忠,徐敬峰.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7(02)
本文編號:3725437
【文章頁數】: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1.2 檢查方法及參數
1.3 資料分析
1.3.1影像學資料分析
1.3.2病理學資料分析
2 結果
2.1 影像學表現
2.2 病理檢查結果
3 討論
3.1 GIST臨床表現不典型,沒有特異性,影像學評估對其治療和預后十分關鍵
3.2 GIST有較典型的影像學表現
3.3 鑒別診斷需要結合影像、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肝臟原發(fā)性胃腸道間質瘤的影像表現[J]. 趙越,楊斌.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8(06)
[2]胃腸胰神經內分泌癌與伴神經內分泌分化腺癌肝轉移CT影像鑒別[J]. 崔湧,史燕杰,陳穎,陸明,李潔,汪寧,李忠武,沈琳,孫應實.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7(10)
[3]伴有轉移的胃腸道間質瘤臨床病理特征[J]. 王源,孟剛.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7(09)
[4]胃腸道間質瘤肝臟轉移灶的CT和MRI特點[J]. 陳立忠,徐敬峰.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7(02)
本文編號:37254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7254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