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患者下肢肌肉痙攣的檢測機理及其特征感知獲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2 18:04
下肢肌肉病理性痙攣是一種由神經(jīng)元損傷,在臨床表現(xiàn)出肌肉強直收縮、陣攣、痛性痙攣的相關癥狀。腦卒中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往往伴隨下肢肌肉病理性痙攣。下肢肌肉痙攣對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目前,康復機器人是臨床上輔助恢復腦卒中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一種重要手段?祻蜋C器人在臨床上的應用,使患者能從被動的輔助行走訓練到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效果得到極大的提升,在某種程度上對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恢復起到重要作用,但在運用機器人對人體下肢進行康復訓練過程中,往往忽略了下肢肌肉痙攣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痙攣,會帶給患者的二次傷害,甚至是醫(yī)療事故。本文設計了基于肌張力信息獲取的痙攣傳感器,通過外部激勵獲取痙攣發(fā)生的臨界信息,揭示了肌張力與痙攣特征信息的內在關聯(lián)關系,為臨床病理性痙攣客觀量化提供一種評定手段。本文首先針對下肢肌肉運動,分析了痙攣發(fā)生時的特征,總結了醫(yī)學臨床對下肢肌肉病理性痙攣評定方法。然后根據(jù)康復臨床醫(yī)學對肌張力可測的理論,給出了痙攣機理檢測的一種手段——基于肌張力信息獲取的痙攣特征信息檢測,當壓力傳感器受到外部肌張力改變時產生的激勵,通過激勵信號的幅度跳變、頻率變化及幅度-頻率交替變化,映射到...
【文章來源】:安徽工程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肌肉收縮傳感器Lokomat步態(tài)訓練系統(tǒng)是通過下肢外骨骼式步態(tài)矯正驅動裝置輔助有步態(tài)障礙的腦
圖 1-2 Lokomat 機器人是一種智能康復運動訓練設備,通過踏車的運動模式使衡行走,并配有視覺反饋、痙攣探測等功能,能進一步 1-3 所示。其中 MOTOmed 康復設備的一個輔助功能痙攣的發(fā)生,還能改善關節(jié)靈活性,提高肌肉強度和
圖 1-2 Lokomat 機器人種智能康復運動訓練設備,通過踏車的運動模式使走,并配有視覺反饋、痙攣探測等功能,能進一步3 所示。其中 MOTOmed 康復設備的一個輔助功能是的發(fā)生,還能改善關節(jié)靈活性,提高肌肉強度和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下肢外骨骼助力機器人本體結構設計與運動學分析[J]. 汪步云,汪志紅,許德章.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18(04)
[2]基于牽張反射閾值的上肢痙攣評定方法與裝置及其效度信度研究[J]. 胡保華,穆景頌,朱宗俊,趙鵬鵬,王勇. 自動化學報. 2018(01)
[3]表面肌電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肌痙攣患者評價中的研究現(xiàn)狀[J]. 汪菲,何晴,李建華.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6(11)
[4]肌肉痙攣的機理研究和定量評定[J]. 王陶黎,仲榮洲,王予彬. 當代醫(yī)學. 2016(28)
[5]等速測試指標與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踝痙攣評定的相關性研究[J]. 鄧思宇,盧茜,郄淑燕,劉暢,畢勝.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6(02)
[6]Lokomat機器人步態(tài)康復訓練對半月板損傷患者下肢功能影響[J]. 郭洋,李巖,李旗.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01)
[7]與人共融——機器人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J]. 何玉慶,趙憶文,韓建達,于海斌,王越超,王天然. 機器人產業(yè). 2015(05)
[8]腦卒中患者表面肌電信號與痙攣性肌張力關系分析[J]. 謝平,宋妍,蘇崇欽,徐文玉,杜義浩. 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 2015(04)
[9]口服中藥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中風患者下肢痙攣的臨床療效[J]. 顧兆一.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5(03)
[10]改良Ashworth量表與改良Tardieu量表在痙攣型腦癱患兒評定中的信度研究[J]. 嚴曉華,何璐,鄭韻,徐開壽.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5(01)
碩士論文
[1]基于HHT的肌電信號分析方法及其在痙攣評定中的應用[D]. 張秀鋒.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7
[2]腦卒中的腦電信號特征提取研究[D]. 任銀芝.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2016
[3]康復運動中表面肌電信號分析方法研究[D]. 馬靜云.燕山大學 2015
[4]人體上肢肌痙攣定量評估裝置研究[D]. 馬晏楠.大連理工大學 2015
[5]基于外骨骼的上肢康復機器人設計與研究[D]. 許祥.南京理工大學 2014
[6]表面肌電對偏癱患者肘關節(jié)痙攣評估的應用研究[D]. 郭明遠.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2
[7]仿生外骨骼式下肢康復機器人研究[D]. 孔祥戰(zhàn).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51606
【文章來源】:安徽工程大學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肌肉收縮傳感器Lokomat步態(tài)訓練系統(tǒng)是通過下肢外骨骼式步態(tài)矯正驅動裝置輔助有步態(tài)障礙的腦
圖 1-2 Lokomat 機器人是一種智能康復運動訓練設備,通過踏車的運動模式使衡行走,并配有視覺反饋、痙攣探測等功能,能進一步 1-3 所示。其中 MOTOmed 康復設備的一個輔助功能痙攣的發(fā)生,還能改善關節(jié)靈活性,提高肌肉強度和
圖 1-2 Lokomat 機器人種智能康復運動訓練設備,通過踏車的運動模式使走,并配有視覺反饋、痙攣探測等功能,能進一步3 所示。其中 MOTOmed 康復設備的一個輔助功能是的發(fā)生,還能改善關節(jié)靈活性,提高肌肉強度和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下肢外骨骼助力機器人本體結構設計與運動學分析[J]. 汪步云,汪志紅,許德章.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18(04)
[2]基于牽張反射閾值的上肢痙攣評定方法與裝置及其效度信度研究[J]. 胡保華,穆景頌,朱宗俊,趙鵬鵬,王勇. 自動化學報. 2018(01)
[3]表面肌電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肌痙攣患者評價中的研究現(xiàn)狀[J]. 汪菲,何晴,李建華.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6(11)
[4]肌肉痙攣的機理研究和定量評定[J]. 王陶黎,仲榮洲,王予彬. 當代醫(yī)學. 2016(28)
[5]等速測試指標與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踝痙攣評定的相關性研究[J]. 鄧思宇,盧茜,郄淑燕,劉暢,畢勝.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6(02)
[6]Lokomat機器人步態(tài)康復訓練對半月板損傷患者下肢功能影響[J]. 郭洋,李巖,李旗.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01)
[7]與人共融——機器人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J]. 何玉慶,趙憶文,韓建達,于海斌,王越超,王天然. 機器人產業(yè). 2015(05)
[8]腦卒中患者表面肌電信號與痙攣性肌張力關系分析[J]. 謝平,宋妍,蘇崇欽,徐文玉,杜義浩. 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 2015(04)
[9]口服中藥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中風患者下肢痙攣的臨床療效[J]. 顧兆一.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5(03)
[10]改良Ashworth量表與改良Tardieu量表在痙攣型腦癱患兒評定中的信度研究[J]. 嚴曉華,何璐,鄭韻,徐開壽.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5(01)
碩士論文
[1]基于HHT的肌電信號分析方法及其在痙攣評定中的應用[D]. 張秀鋒.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7
[2]腦卒中的腦電信號特征提取研究[D]. 任銀芝.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2016
[3]康復運動中表面肌電信號分析方法研究[D]. 馬靜云.燕山大學 2015
[4]人體上肢肌痙攣定量評估裝置研究[D]. 馬晏楠.大連理工大學 2015
[5]基于外骨骼的上肢康復機器人設計與研究[D]. 許祥.南京理工大學 2014
[6]表面肌電對偏癱患者肘關節(jié)痙攣評估的應用研究[D]. 郭明遠.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2
[7]仿生外骨骼式下肢康復機器人研究[D]. 孔祥戰(zhàn).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516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34516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