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惰性特殊類型乳腺癌影像學多模態(tài)方法與病理學對照研究分析
【學位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37.9;R730.44;R445.2
【部分圖文】:
14實驗做正常腸管、正常乳腺組織大切片蠟塊及相應的組織大切片(HE×1技術成熟性。e、f. EPC 組織大切片蠟塊及病理組織大切片,腫瘤外包裹完、其內可見乳頭狀結構及纖細的纖維血管軸心;乳頭內和病變周圍大部分HE×40)。g、h. SPC 組織大切片蠟塊及病理組織大切片,腫瘤表現為排列緊于細胞的多結節(jié)病灶;纖維血管軸心纖細;外周缺乏肌上皮細胞(HE×40組織學診斷 2013 年 12 月—2016 年 12 月期間病理診斷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有非典型增生或癌變、乳頭狀癌、乳頭狀增生、肌上皮癌及神經病例,按照 2012 新版 WHO 乳腺腫瘤分類標準,篩選出 EPC 和 SPC 包括原位 SPC 及浸潤 SPC。大切片按照常規(guī)切片相同的分類標準分類診斷。分型:ER、PR、HER2 采用 Ventana-Benchmark 全自動免疫組化染以乳腺癌旁組織為陽性對照,HER2 選擇既往陽性乳腺癌(3+)為
a. HE 染色示邊緣較厚的纖維包膜(HE×100)。b. EPC 病理圖示 P63(-),提示肌上En Vision 法×100)。c.SPC 中 ER(+()Ventana-Benchmark×100)(Ventana-Benchmark×1 中 PR(+()Ventana-Benchmark×100)。e. SPC 中 HER-2 (—)(Ventana-Benchmark×10 中 Ki67(-),(Ventana-Benchmark×100)。g. 乳腺 X 線顯示左乳暈后方高密度腫塊,晰。h. 乳腺超聲示左乳內囊實性腫物,呈分葉狀,周圍可見少量血流信號。i.乳腺勒測得動脈頻譜,RI:0.85。j. T1WI 軸位增強示左乳暈后分葉狀囊實性腫物,實性囊腔內,伴可見強化。k. T1WI 軸位示增強右乳內上象限見囊性腫塊,囊壁不均勻強化I 軸位示增強右乳外上象限 EPC 纖維囊強化,中心區(qū)強化不明顯,邊界尚清。m. TIC型曲線。n. 彌散加權偽彩圖,測得 ADC 值 0.00989×10-3mm2/s。2. SPC 臨床特點、MRI 及超聲特點統(tǒng)計學分析,SPC 平均年齡為 64.9 歲(0.001),較對照組年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樣符合好發(fā)于老年女性特點。置中,13 例(61.9%)位于乳暈后方導管走形區(qū)為主可合并導管擴張。分子分
a. HE 染色多結節(jié)狀邊緣,(HE×100)。b. P63(-)提示肌上皮缺失(En Vision 法×1C 中 ER(+)(Ventana-Benchmark×100)(Ventana-Benchmark×100)。d.SPC 中 Pntana-Benchmark×100)。e. SPC 中 HER-2 (—) (Ventana-Benchmark×100)。f.S(-),(Ventana-Benchmark×100)。g. 乳腺 X 線常呈陰性。h. 超聲中不均質回聲狀,可見豐富血流信號。i. 乳腺超聲多普勒測得動脈頻譜 RI=0.89。j. T1WI 軸位增暈后方腫物呈環(huán)狀不均勻強化。k. T2WI 去脂矢狀位顯示腫物及擴張的導管。l. T1強示左乳暈環(huán)狀不均勻強化腫物,邊界尚清。m. T1WI 軸位增強示左乳暈后多發(fā)卵。n. 彌散加權偽彩圖,測得 ADC 值 0.0101×10-3mm2/s。3. EPC 與 SPC 臨床特點、MRI 及超聲影像特點統(tǒng)計學分析在腫塊的大 與 SPC 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EPC 明顯更大,無論在 MRI 中還是超聲中表現腫塊;而 SPC 體積較小,亦可多發(fā)。同時二者好發(fā)年齡相近,分子分型以 Luminal A 為主,表現為邊界更清晰的腫物;MRI 中 ADC 值二者相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聰;楊陽;牛昀;;肌上皮細胞與乳腺導管原位癌浸潤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7年04期
2 李挺;;乳腺癌異質性的分子遺傳學基礎及臨床應用[J];中華外科雜志;2017年02期
3 楊玉華;婁丹;呂小梅;;乳腺癌中雌激素受體GPR30與ER、PR及HER2的相關性[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年17期
4 尹喜;張浩;王成偉;;Luminal A型與Luminal B型乳腺癌動態(tài)增強MR影像學征象比較[J];農墾醫(yī)學;2014年06期
5 柴維敏;孫琨;陳克敏;嚴福華;展穎;;乳腺包被性乳頭狀癌的臨床及影像分析[J];放射學實踐;2014年10期
6 郭媛;魏新華;丁漢軍;汪珍穗;吳紅珍;江新青;;3.0T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聯(lián)合超聲檢查對不同分子亞型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年16期
7 周純武;張仁知;;乳腺影像學的現狀與使命[J];磁共振成像;2014年04期
8 牛昀;;2012年版《WHO乳腺腫瘤分類》新變化與臨床治療的關系[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4年03期
9 尤超;顧雅佳;彭衛(wèi)軍;楊文濤;沈旭霞;姜婷婷;;乳腺實性乳頭狀癌的影像表現及病理特征[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4年03期
10 孫琨;嚴福華;柴維敏;陳克敏;賀娜英;;乳腺惡性乳頭狀病變的MRI征象[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姚娟;乳腺癌多模態(tài)影像診斷及其相關生物學指標的分析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趙紅;鉬靶X線、超聲和MRI對乳腺腫塊良惡性診斷效能及術前評估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690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86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