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質子磁共振波譜(~1H-MRS)與Ki-67對星形細胞瘤術后復發(fā)的預測價值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445.2;R739.4
【部分圖文】:
峰下降;Cho/NAA、Cho/Cr比值升高,NAA/Cho及NAA/Cr比值下降,且惡性度??高的腫瘤Cho/NAA、Cho/Cr比值越高,NAA/Cho下降越明顯,Ki-67的表達則隨??著腫瘤惡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各級別患者的MRI及MRS結果分別如圖2.1所示:??Plain?T2WI?Enhanced?T1W1?MRS?data??1?圖?8Ml??mmm??網(wǎng)觀國??圖2.1各級別細胞瘤患者的MRI及MRS結果??9??
較豐富的有絲分裂;IV級:左側顳葉可見一?T2WI高信號,分實性等信號,中間壞死,增強后實性部分明顯強化。MRS表現(xiàn)為Cho明,NAA明顯下降,可見Lac峰。病理標本上可見高細胞密度,核異型性明的有絲分裂。??MRS代謝物與Ki-67含量的相關性分析??我們通過免疫組化法檢測了星形細胞瘤術后組織樣本中Ki-67的表達指數(shù),現(xiàn)隨著腫瘤級別的增高,Ki-67的表達越高,如圖2.2所示;冢停遥訖z,不同級別腫瘤患者的腦代謝物含量變化具體如表2.2所示,Lac及Lip的隨著腫瘤級別的增高而增加,低級別腫瘤患者的Cho/Cr、Cho/NAA、NAA/i-67指數(shù)均低于高級別腫瘤患者的比值,尤其是高級腫瘤的Cho/NAA和Ki-6顯著高于低級腫瘤(PcO.OOl)。??Grade?I?Grade?II?Grade?III?Grade?IV??
根據(jù)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低級別與高級別星形細胞瘤之間的各種代謝物比值??兩兩比較,其中不同MRS腦代謝物比值的變化也與Ki-67的變化呈現(xiàn)一定的相關??性,具體如圖2所示:??6]?,?fO.305,?P=0.009?81?f0.468,?P=0.000?4]?r=-0.480,?P=0.000??.?\?*????G■修魯魯參?3-??〇■?i?i?i?i?i?〇?I?i?i?i?i?i?0*?i?i?i?i?i??0?20?40?60?80?100?0?20?40?60?80?100?0?20?40?60?80?100??Ki-67?Ki-67?Ki-67??圖2.3常見腦代謝物比率與Ki-67表達的關系??從圖2.3可以看出,經(jīng)Spearman分析,星形細胞瘤中Ki-67的表達與Cho/Cr??(r=0.305,P=0.009)、Cho/NAA?(r=0.468,尸<0.001)比值明顯呈正相關,但與?NAA/Cr??比值顯著呈負相關(r=0.48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道雄;劉曉玉;黃英;王曉春;王姝云;趙瑛;鐘俊遠;彭吉東;;磁共振灌注對不同級別星形細胞瘤的診斷研究[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8年05期
2 滿達;何世明;;胼胝體區(qū)星形細胞瘤磁共振成像診斷[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5年11期
3 孔水英;;幼兒星形細胞瘤6例放療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8年36期
4 韓波;王貴懷;;兒童髓內星形細胞瘤治療現(xiàn)狀[J];中國神經(jīng)腫瘤雜志;2007年04期
5 林大為;李猛;侯延發(fā);;有關星形細胞瘤術后生存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6年06期
6 潘蔚然,陸丙丁,張明杰,馮天達,王成林;小兒星形細胞瘤44例臨床分析[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5年09期
7 王彥民,楊雁萍,刁群超;雙側丘腦對稱生長星形細胞瘤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年01期
8 李秋芳,楊新建,趙建軍,楊瑞玲;星形細胞瘤中PTEN蛋白表達的意義及其與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研究[J];河南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4年01期
9 李偉華,許友松,杜金,姚軼群,馬洪濱,劉祥雷;Ⅰ級星形細胞瘤的影像學診斷[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10 田鵬,馮明星,王明煽,王勇,孫業(yè)忠;16例星形細胞瘤的診治體會[J];貴州醫(yī)藥;2003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呂中強;成人腦星形細胞瘤與基質金屬蛋白酶1、3、7、9基因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王麗君;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人腦膠質瘤侵襲性評價中的應用及與病理免疫組化的對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蔣星軍;PEG3和plakoglobin在人腦膠質瘤中的表達[D];中南大學;2003年
4 毛錦龍;Ⅱ-Ⅲ級星型細胞瘤體外誘導耐藥細胞—干細胞基因及耐藥基因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5 齊猛;運用蛋白組學方法篩選鑒別星形細胞瘤與少突膠質細胞瘤的蛋白標志物[D];南京大學;2011年
6 支楓;microRNA在星形細胞瘤/腦膜瘤中的表達及功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7 陳鑫;90K/Mac-2 BP在人腦膠質星形細胞瘤中的表達以及90K/Mac-2 BP負載的樹突狀細胞疫苗抗膠質瘤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潔婷;氫質子磁共振波譜(~1H-MRS)與Ki-67對星形細胞瘤術后復發(fā)的預測價值[D];浙江大學;2018年
2 聶賽賽;腦星形細胞瘤中CEP55與PI3K/Akt/FoxM1通路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3 潘劍威;人星形細胞瘤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及與血管生成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4 馬建功;不同亞型膠質細胞瘤的基因甲基化與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5 沈俊林;磁敏感加權成像技術在腦彌漫浸潤型星形細胞瘤分級中的診斷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吳濤;腦干毛細胞星形細胞瘤的診斷與治療[D];首都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李輝;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顱內淋巴瘤與Ⅲ-Ⅳ級星形細胞瘤鑒別中的應用[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孫艷花;星形細胞瘤中PTEN、Mdm2及p53表達的相關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9 任淑惠;Ki-67,S100及GFAP在星形細胞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吳騁;島葉膠質瘤的臨床特點與治療分析(附10例報告)[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440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84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