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與促紅細胞生成素反應性的關系
【學位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692.5
【部分圖文】:
對照組與透析組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水平比較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和低 ERI 組間的一般資料及血液生化 組和低 ERI 組間的一般資料比較別、年齡、原發(fā)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間透P<0.05)。見表 3-2
圖 3-2:低 ERI 組與高 ERI 組透析月齡水平比較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ERI 組和低 ERI 組間的血液生化資料的比較RI 組與低 ERI 組兩組間鐵蛋白、甲狀旁腺激素、肌酐、尿素油三酯、血清鈣、血清磷、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而高 ERI 組的白蛋白、CRP、血紅蛋白、胞、與低 ERI 組比較,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低ERI組與高ERI組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婉貞;冉娟;孫翠芳;;基于時機理論下的延續(xù)護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年21期
2 林志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其相關因素探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年02期
3 曾湘杰;;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癥因子及β_2微球蛋白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9年13期
4 劉紅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篩查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年15期
5 何姍;曾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預及其效果觀察[J];智慧健康;2019年18期
6 陳磊;;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急診透析原因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年12期
7 王芳;馬志芳;;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預后因素的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年S2期
8 杜蘭玉;胡霞;王向弘;劉海娜;任磊;朱曉秀;段幼萍;;38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現(xiàn)狀及其對預后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8年20期
9 劉成珠;;糖尿病腎病伴失明患者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年35期
10 張曉平;;超聲透藥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療效觀察[J];武警醫(yī)學;2016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秀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yè)委員會201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8年
2 蘭曉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yè)委員會201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8年
3 張彥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使用情況及原因分析[A];2014年河南省腹膜透析護理新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4年
4 駱美良;;家庭關懷度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A];2014浙江省腎臟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5 徐俊;宋曉明;;帕羅西汀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療效分析[A];2014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6 張秀峰;張月恒;;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瘺的護理[A];《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年10月綜合刊[C];2015年
7 張立國;;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鹽控制情況的調查[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第7屆血液凈化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施素華;陳麗云;鄒瓊芳;李燕娃;鄭毅娜;;個性化健康教育在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實施效果[A];第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關玉珍;;35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猝死情況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孟秀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A];全國醫(yī)院感染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寶延;自我管理支持對維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效果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2 宋玉環(huán);老年住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特點和死亡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8年
3 高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崔鎮(zhèn)花;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慮與神經營養(yǎng)因子關系研究[D];延邊大學;2014年
5 趙德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及生存預后相關性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6年
6 徐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非傳統(tǒng)危險因素分析[D];復旦大學;2011年
7 傅海霞;碳酸鈣和碳酸鑭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FGF23和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D];青島大學;2015年
8 曹學森;蛋白結合尿毒癥毒素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發(fā)癥[D];復旦大學;2011年
9 龍泉;低蛋白合并α-酮酸飲食在慢性腎臟病和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應用及其機制探討[D];復旦大學;2009年
10 張宏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漿鈣濃度對體內炎癥介質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楊楊;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D];南昌大學;2019年
2 蔣予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與促紅細胞生成素反應性的關系[D];湖南師范大學;2019年
3 岳譚;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繼發(fā)性甲旁亢的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與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4 韓奎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營養(yǎng)不良的中醫(yī)證候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5 李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影響因素[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9年
6 王亞美;鄭州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減少癥的患病率、危險因素及預后研究[D];鄭州大學;2019年
7 陳榮榮;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聯(lián)素改變及與心腦血管事件的關聯(lián)研究[D];南通大學;2018年
8 王勤;215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質控指標調查分析[D];遵義醫(yī)科大學;2019年
9 陳思;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礦物質骨代謝紊亂相關指標與營養(yǎng)—炎癥狀態(tài)關系探討[D];遵義醫(yī)科大學;2019年
10 胡杉杉;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的相關性研究[D];遵義醫(yī)科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206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82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