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躁狂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的ReHo和ALFF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15:57
【摘要】:目的:本研究應用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在靜息狀態(tài)下雙相躁狂患者自發(fā)腦活動特征,探索雙相躁狂患者較正常人的差異腦功能區(qū),為研究雙相躁狂的病理生理機制提供研究基礎。方法:在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納入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V)的雙相I型(目前為躁狂發(fā)作)診斷標準的雙相躁狂患者19例。同時向社會招募年齡、性別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被試2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使用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生產的GE 1.5T Signa HDxt磁共振掃描儀對所有被試進行全腦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獲取磁共振影像學數據。并在檢查前一周內對所有受試者進行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BRMS)評分。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的分析方法評估局部腦區(qū)神經元活動的同步程度,低頻振幅(ALFF)的分析方法評估局部腦區(qū)神經元活動的強度。在Matlab平臺上,使用RESTplus V1.21工具包對RS-MRI原始數據進行預處理、ReHo和ALFF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GRF多重對比校正(單個體素p=0.001,單個團簇p=0.01),獲得校正后差異腦區(qū)。最后,提取每個受試者差異腦區(qū)相應的ReHo值和ALFF值,分別與年齡、總病程、受教育年限和BRMS評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1.ReHo分析結果: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在右側額中回及右側角回ReHo降低,且未發(fā)現有ReHo升高的腦區(qū)。2.ALFF分析結果: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在左側楔前葉及雙側尾狀核ALFF升高,且未發(fā)現有ALFF降低的腦區(qū)。3.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右側額中回ReHo值與年齡存在顯著負相關(p=0.0143,r=-0.5520),其余差異腦區(qū)與年齡、總病程、受教育年限和BRMS評分均無明顯相關。結論:1.ReHo和ALFF分析顯示雙相躁狂組與健康對照組存在多個差異腦區(qū),這提示雙相躁狂患者在靜息狀態(tài)下多個腦區(qū)神經元的活動異常。2.雙相躁狂組與健康對照組的ReHo和ALFF的差異腦區(qū)并無重合,這提示雙相躁狂的多個差異腦區(qū)神經元活動存在不同形式的改變。3.右側額中回、右側角回、左側楔前葉及雙側尾狀核處神經元活動異?赡芘c雙相躁狂患者情緒調節(jié)障礙、行為魯莽、注意力障礙、睡眠障礙及攻擊性行為等癥狀有關,但仍需進一步研究明確。4.右側額中回ReHo值與年齡存在顯著負相關,但與病程無相關性,這提示右側額中回參與部分功能代償,可能與年齡增加代償能力下降有關。
【圖文】:
是如何對另一個腦區(qū)進行作用的。目前EC的建模方法包括有效連接中的動態(tài)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ing,DCM)、Granger 因果模型(Granger causal nlodeling,GCM)、多變量自回歸模型等。其組織結構如圖1.2所示。本研究為探索性研究,主要采用ReHo和ALFF來探索雙相躁狂患者較正常健康人的差異腦區(qū),為后續(xù)研究提供研究基礎。圖 1.2 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分析方法示意圖1.4 雙相的ReHo和ALFF研究現況ReHo 是我國學者臧玉峰在2004年首先提出[13],該分析方法認為某一功能性腦區(qū)在特定情況下的體素有較高的一致性。通過計算每個體素與相鄰體素時間序列上的一致性,得出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KCC),從而間接反應局部腦區(qū)神經元活動的同步程度。總的來說運用ReHo分析雙相情感障礙的研究仍較少,其中在雙相抑郁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但研究結果的一致性不高。Liu等[14]的研究顯示雙相抑郁患者較健康正常人在左側內側額葉和左側頂葉的ReHo值升高
究所制定的人腦三維定位空間,坐標零點位于大腦中央。③K 值:激活的 voxel 數。④T 值:激活度。圖5.1 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ReHo差異腦區(qū)注:圖中彩色圖表示ReHo兩獨立樣本t檢驗所得的T值,紅色區(qū)域代表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ReHo升高,藍色區(qū)域代表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ReHo降低。圖中圓形區(qū)域所示的ReHo降低的差異腦區(qū)為右側額中回,方形區(qū)域所示的ReHo降低的差異腦區(qū)為右側角回。5.3 ALFF分析結果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在左側楔前葉及雙側尾狀核 ALFF 升高,且未發(fā)現有 ALFF 降低的腦區(qū)。詳細見表 5.3、圖 5.2-5.5。20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9.4;R445.2
【圖文】:
是如何對另一個腦區(qū)進行作用的。目前EC的建模方法包括有效連接中的動態(tài)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ing,DCM)、Granger 因果模型(Granger causal nlodeling,GCM)、多變量自回歸模型等。其組織結構如圖1.2所示。本研究為探索性研究,主要采用ReHo和ALFF來探索雙相躁狂患者較正常健康人的差異腦區(qū),為后續(xù)研究提供研究基礎。圖 1.2 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分析方法示意圖1.4 雙相的ReHo和ALFF研究現況ReHo 是我國學者臧玉峰在2004年首先提出[13],該分析方法認為某一功能性腦區(qū)在特定情況下的體素有較高的一致性。通過計算每個體素與相鄰體素時間序列上的一致性,得出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KCC),從而間接反應局部腦區(qū)神經元活動的同步程度。總的來說運用ReHo分析雙相情感障礙的研究仍較少,其中在雙相抑郁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但研究結果的一致性不高。Liu等[14]的研究顯示雙相抑郁患者較健康正常人在左側內側額葉和左側頂葉的ReHo值升高
究所制定的人腦三維定位空間,坐標零點位于大腦中央。③K 值:激活的 voxel 數。④T 值:激活度。圖5.1 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ReHo差異腦區(qū)注:圖中彩色圖表示ReHo兩獨立樣本t檢驗所得的T值,紅色區(qū)域代表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ReHo升高,藍色區(qū)域代表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ReHo降低。圖中圓形區(qū)域所示的ReHo降低的差異腦區(qū)為右側額中回,方形區(qū)域所示的ReHo降低的差異腦區(qū)為右側角回。5.3 ALFF分析結果雙相躁狂組較健康對照組在左側楔前葉及雙側尾狀核 ALFF 升高,且未發(fā)現有 ALFF 降低的腦區(qū)。詳細見表 5.3、圖 5.2-5.5。20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9.4;R44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子剛;;托吡酯與碳酸鋰治療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年S1期
2 王清溪;;托吡酯與碳酸鋰治療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對照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年07期
3 樹鳴霞;;阿立哌唑聯合天麻治療老年期興奮躁狂46例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年03期
4 馬風杰;;既往躁狂史與重性抑郁的病程和轉歸[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88年03期
5 劉建勛;;腦損傷后躁狂和抑郁的病因比較[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88年04期
6 陸如平;沈怡;王維霞;王菲;;托吡酯與碳酸鋰治療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型)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年01期
7 孟凡莉;;顱腦創(chuàng)傷后躁狂型精神異常患者的護理[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2年09期
8 王洪偉;劉雙德;田川;焉杰克;徐東升;鄭萬宏;;腎移植術后早期躁狂性精神障礙的臨床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10期
9 王東輝;頭孢他啶致精神躁狂1例[J];醫(yī)藥導報;2003年S1期
10 劉豫鑫;抑郁癥能轉為躁狂嗎?[J];心理與健康;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豪U
本文編號:27049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704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