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擴散加權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在高級別膠質瘤與腦轉移瘤瘤體及瘤周水腫區(qū)的差異與價值,為兩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尋求更精確的影像技術手段。方法收集2016年06月-2017年06月,就診于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經病理證實的24例高級別膠質瘤(WHO III級8例,WHO IV級16例)和28例腦轉移瘤(原發(fā)腫瘤為肺癌的有21例,食管癌3例,直腸癌4例)患者術前或放化療前的MRI平掃、增強及IVIM-DWI檢查資料,將IVIM-DWI圖像導入AW4.6后處理工作站,采用工作站的MADC軟件進行多指數模型分析,獲得灌注系數fast ADC(D*)、擴散系數slow ADC(D)和灌注分數fraction of fast ADC(f)及參數偽彩圖,參考MRI平掃和增強圖像分別測取腫瘤實質、瘤周水腫區(qū)(1cm內)及對側半卵圓中心的D*、D和f值,高級別膠質瘤和轉移瘤腫瘤實質區(qū)和瘤周水腫區(qū)(1cm內)的各參數值分別與對側半卵圓中心的相應參數值相比獲得相對參數值,即r D*、r D、rf值。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所有數據經正態(tài)性檢驗后,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兩組腫瘤間所選三個區(qū)域各參數的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兩組腫瘤間存在差異的參數做ROC曲線分析,以確定診斷二者的最佳閾值,并計算敏感性、特異性和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評價各參數診斷高級別膠質瘤或轉移瘤的效能。使用Medcalc軟件對有差異參數的AUC進行獨立ROC曲線對比,確定參數間AUC差異的統(tǒng)計學意義。采取配對t檢驗分別對各腫瘤組內所選取三個區(qū)域(腫瘤實質區(qū)、瘤周水腫區(qū)(1cm內)、對側半卵圓中心區(qū))之間各參數進行兩兩比較,分別分析各腫瘤組內所選取三個區(qū)域之間的各參數的差異。結果高級別膠質瘤腫瘤實質、瘤周水腫區(qū)(1cm內)的D*值、r D*值均高于轉移瘤相對應區(qū)域的D*、r D*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高級別膠質瘤腫瘤實質區(qū)、瘤周水腫區(qū)(1cm內)的f值、rf值均低于轉移瘤相對應區(qū)域的f值、rf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ROC曲線分析提示二者間有差異參數均有一定診斷價值(AUC均0.7),其中瘤周水腫區(qū)D*值的AUC(AUC=0.910,P0.001,敏感性100%,特異性76.2%)最大,但僅與腫瘤實質區(qū)的r D*的AUC值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腫瘤的腫瘤實質、瘤周水腫區(qū)(1cm內)的D值、r D值及二者對側半卵圓中心的D*值、D值、f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高級別膠質瘤組內的腫瘤實質、瘤周水腫區(qū)(1cm內)、對側半卵圓中心的D*、D、f值分別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腦轉移瘤組內的腫瘤實質、瘤周水腫區(qū)(1cm內)、對側半卵圓中心的D*、D、f值分別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高級別膠質瘤及轉移瘤腫瘤實質與瘤周水腫區(qū)(1cm內)的r D*值、r D值、rf值的統(tǒng)計學意義與對應區(qū)域的D*值、D值、f值相一致。結論IVIM-DWI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可區(qū)分高級別膠質瘤與腦轉移瘤腫瘤實質與瘤周水腫區(qū)(1cm內)的擴散和灌注差異,為二者的鑒別診斷提供依據。
【圖文】:
雙側額葉底部彌漫性間變性星形細胞瘤(WHO III 級, IDH強掃描示腫瘤信號不均勻,實質呈輕度強化;② 軸位 IVIM-DWI 圖高信號腫塊,,周圍少許高信號影;③ 軸位灌注相關擴散參數 D*色彩,腫瘤實質的 D*值最大,其次為瘤周水腫區(qū),對側半卵圓中心區(qū)的同);④ 軸位灌注分數 f 色彩圖(藍-綠-紅色遞增順序),瘤周水腫對側半卵圓中心;⑤ 軸位擴散相關擴散參數 D 色彩圖(藍-綠-紅色腫瘤實質區(qū)均大于對側半卵圓中心。

⑤54 歲,右側額葉膠質母細胞瘤(WHO Ⅳ級,IDH-野生型)。① 軸位呈明顯不均勻強化;② 軸位 IVIM-DWI 圖像顯示右側額頂葉不均號水腫帶;③ 軸位灌注相關擴散參數 D*色彩圖(藍-綠-紅色遞增順大,其次為瘤周水腫區(qū),對側半卵圓中心區(qū)的 D*值最;④ 軸位灌色遞增順序),瘤周水腫區(qū)及腫瘤實質區(qū) f 值均高于對側半卵圓中數 D 色彩圖(藍-綠-紅色遞增順序),瘤周水腫區(qū)和腫瘤實質區(qū)均大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9.4;R44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晶;付曠;吳瓊;趙薈;周麗;;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擴散加權成像在腦膠質瘤術前分級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年01期
2 張磊;楊柳青;龔明福;文利;王光憲;張冬;;體素不相干運動擴散加權磁共振成像在腦膠質瘤術前分級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6年22期
3 任彥;龐浩鵬;狄寧寧;張家文;邱天明;陳宏;劉含秋;莊冬曉;張泳;徐田勇;吳勁松;姚振威;馮曉源;;腦膠質瘤體素內不相干運動彌散加權成像與T1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相關性研究[J];腫瘤影像學;2016年03期
4 林園凱;王奕;張宗軍;;不同回波時間對擴散加權成像人腦體素不相干運動參數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5年12期
5 王健;錢銀鋒;楊奇芳;李敏;;多b值DWI鑒別高級別膠質瘤及腦轉移瘤[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年10期
6 張微;牛蕾;馬敏閣;周好;劉學軍;馮衛(wèi)華;隋慶蘭;;DCE-MRI在高、低級別腦膠質瘤及腦膜瘤中的鑒別診斷[J];磁共振成像;2015年08期
7 陳杰云;林曉瑩;陳向榮;邢振;曹代榮;;MR灌注加權成像鑒別診斷單發(fā)腦轉移瘤與高級別膠質瘤[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5年02期
8 李曉光;康厚藝;程海云;張偉國;;T1加權像動態(tài)對比增強MRI在評價腦膠質瘤微血管通透性及病理分級中的應用價值[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9 林園凱;李建瑞;張志強;許強;張宗軍;;體素不相干運動與三維動脈自旋標記在膠質瘤中的對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年01期
10 董棟;王新怡;;磁共振體素內不相干運動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診斷中的意義[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8期
本文編號:
25880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58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