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SM160H高通量透析器有效性和安全性驗證臨床試驗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思恩;周凡力;;高通量透析治療尿毒癥難治性高血壓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8年22期
2 龔德華,季大璽;高通量透析器重復使用對清除低分子蛋白的影響[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0年03期
3 劉昌華;鄧小虎;魏叢軍;高同鳳;;高通量透析對中分子毒素清除的臨床研究及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6年05期
4 王莉;;高通量透析的新進展[J];中國血液凈化;2007年04期
5 左力;;對高通量透析臨床效果的認識[J];中國血液凈化;2010年01期
6 王淑珍;劉英爽;王曉青;張雪棉;張茵;;高通量透析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年07期
7 趙安菊,黃先池;高通量透析對血β_2-微球蛋白濃度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04年01期
8 吳杰,駱字驗,黃龍,高曉春;高通量透析對尿毒癥患者貧血的影響[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9 陳忠霞,徐琨,劉永,宋宇春,文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高通量透析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5年03期
10 趙宜珍;高通量透析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中原醫(yī)刊;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莉;;高通量透析的新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專題講座[C];2006年
2 張建鄂;張永;吳平勇;張慶紅;李濤;田瑛;白壽軍;羅昌霞;;高通量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遠期并發(fā)癥的防治研究[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3 張建鄂;張永;吳平勇;張慶紅;李濤;;高通量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遠期并發(fā)癥的防治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任中杰;鮑曉輝;吳佳麗;趙久陽;;高通量透析尿毒癥患者血漿瘦素水平的變化及其與營養(yǎng)不良的關系[A];2006年浙江省腎臟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肖嘉;李勝云;曹津;;高通量透析治療頑固性高血壓臨床觀察[A];2012年浙江省腎臟病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任燕;;高通量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A];2012年浙江省腎臟病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張迪生;;高通量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頑固性皮膚瘙癢[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0年
8 賴潔;覃君萍;;嚴重的透析器過敏綜合征1例[A];全國血液凈化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9 劉水琴;馬曼亞;劉毛輝;揚建強;;透析器首次使用綜合征及其處理[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10 陳江華;何強;蔣華;袁靜;謝文卿;韓飛;壽張飛;;高危ESRD患者每日短時高通量透析的自身前后對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楊啟娟;西寧地區(qū)高通量透析治療對患者血清鈣、磷、iPTH的影響[D];青海大學;2015年
2 鄶婷婷;高通量透析對尿毒癥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春紅;高通量透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晚期氧化蛋白產(chǎn)物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陳銳娟;高通量透析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功能的臨床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莊小花;高通量透析聯(lián)合左—卡尼汀改善尿毒癥患者貧血的臨床評價[D];吉林大學;2008年
6 卞小燕;高通量透析改善尿毒癥血透患者心功能的臨床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752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57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