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GCS評分和Braden量表評價心肺復蘇后腦損傷的壓瘡風險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Glasgow coma scale (GCS) combined with Braden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scale (Braden) in evaluating the risk of brain injury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Methods 45 patients with 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GCS score, including 22 patients with mild brain injury and 23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Braden risk assessment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risk of pressure sore in two groups.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were taken, the actual occurrence of pressure s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further compared. Results the risk rate of pressure sore in severe brain injur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ild brain injury group (P0.001).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actual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 in both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edicted risk rate.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sore in severe brain injury group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in mild brain injury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GCS score and Braden pressure sore risk assessment scale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risk of brain injury complicated with pressure sore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take appropriate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神經內科;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急診科;
【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3B021800320,2014A020212539)
【分類號】:R47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紅陽,李冬玲;心肺復蘇成功4例報告[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代京美,王華卿,張娟;心肺復蘇成功病人腦復蘇的治療[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02年05期
3 陸將,柴青煥,何保健;電擊傷后心肺復蘇成功1例[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09期
4 申屠光明,李新禾;心肺復蘇90例臨床分析[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3年03期
5 史淑英,白春娟;心肺復蘇中兩種給氧途徑療效比較[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3年12期
6 王維展;王嵐;王學忠;;心肺復蘇幾個觀念的探索[J];臨床急診雜志;2005年02期
7 沈洪;王一鏜;;中國心肺復蘇的發(fā)展[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6年01期
8 黃春艷;李志輝;黃艷芳;;對工廠工人進行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方法及效果評價[J];護理學報;2007年03期
9 邵朝朝;尤榮開;;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對心肺復蘇后腦復蘇預后的評估作用[J];浙江醫(yī)學;2007年06期
10 詹仕鳳;吳建初;;衛(wèi)生院心肺復蘇特點分析及對策[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立祥;;心肺復蘇共識再認識[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吳儀;;猝死的心肺復蘇搶救[A];全國首屆急診醫(yī)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3 楊立憲;;心肺復蘇失敗的原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4 劉保池;李富琴;;競賽—普及心肺復蘇技術的有效方法[A];第十一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06年
5 王遠龍;鐘敬泉;陶文;侯雪梅;孟祥林;張運;;主動性心肺復蘇自動儀效果的評定[A];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第八次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朱小燕;謝麗琴;康亞嬋;鄭素珠;;“比賽加點評”在護士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效果觀察[A];全國“新一輪醫(yī)院評審新思路”研討會、第4屆全國自然災害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7 季勇;黃亮;李閩云;曹春水;徐敏;;高頻程序通氣在心肺復蘇中呼吸支持作用的臨床觀察[A];《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第八屆組稿會暨急診醫(yī)學首屆青年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8 顧言;陳建榮;;心肺復蘇藥物治療新進展[A];第五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y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9年
9 王建強;李國民;袁冬;萬健;;超長心肺復蘇成功3例分析[A];第五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y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9年
10 賴榮德;梁子敬;李奇林;;心肺復蘇臨床研究進展[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學術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小飛邋陳軍;心肺復蘇時應注意什么[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2 武警總醫(yī)院急診科主任 王立祥;解讀腹部提壓心肺復蘇專家共識[N];健康報;2013年
3 楚杰;心肺復蘇有效的體征[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4 王立祥 程顯聲;超長心肺復蘇應予重視[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5 北京紅十字會衛(wèi)生救護培訓中心 孫長怡;急救“生存鏈”第二環(huán)節(jié)——早期心肺復蘇[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6 佚名;雙人心肺復蘇搶救法[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7 黃旭;心肺復蘇四步曲[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8 吳一福 段曉宏;心肺復蘇100次/分最佳[N];健康時報;2009年
9 廣東省中醫(yī)院大學城醫(yī)院心臟五科主任醫(yī)師 李松;心肺復蘇動作要規(guī)范[N];健康時報;2008年
10 肖平田 袁靜;對超長心肺復蘇者及早加用高壓氧[N];健康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碧華;心肺復蘇后早期EEG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與神經功能恢復的相關性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2 刁孟元;基于Akt/GSK-3β/Nrf2通路探討低溫對心肺復蘇后腦損傷的保護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年
3 張和華;胸阻抗信號監(jiān)測心肺復蘇質量的方法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4 李永勤;心肺復蘇自動化過程中的關鍵算法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潘昊;外源性硫化氫對心肺復蘇后腦線粒體的作用及其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6 張浙;頸部降溫通過PI3K/Akt/GSK-3β信號通路減輕心肺復蘇后兔腦損傷及抑制凋亡的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4年
7 張錦程;內質網應激與心肺復蘇后腦損傷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8 宋鳳卿;腎上腺素在心肺復蘇中的負面效應及低溫對其干預的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勝勇;急診科心肺復蘇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2 趙赫;辛伐他汀對家兔心肺復蘇后腦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周鑫華;茶多酚對心肺復蘇大鼠生存時間和腎損傷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方東明;茶多酚對窒息大鼠心肺復蘇后腦損傷的保護作用[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王國濤;腹部提壓心肺復蘇急救儀的臨床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范志寬;吸氣阻力閥對心肺復蘇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于虎;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率的相關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武巧月;規(guī)范化團隊合作對院外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5年
9 金金花;心臟病患者家屬心肺復蘇認知現(xiàn)狀及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10 劉國強;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價值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495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244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