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干預在急診科肌肉骨骼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本文選題:肌肉骨骼損傷 + 情緒; 參考:《重慶醫(yī)學》2017年33期
【摘要】:目的探討微信干預對急診科肌肉骨骼損傷患者心境、應對方式及滿意度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鄭州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急診科就診的76例肌肉骨骼損傷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38例。對照組給予急診科常規(guī)引導、健康宣教及電話隨訪;干預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引導、宣教的基礎上,由急診信息化研究小組通過微信推送肌肉骨骼損傷相關信息,通過網(wǎng)絡通信進行個性化指導、回答患者疑問。干預1周后比較兩組患者心境、應對方式及患者滿意度。結(jié)果干預1周后,干預組簡明心境量表[(41.55±8.40)分]、Grogan患者滿意度量表[(83.45±8.07)分]得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6.13±9.37)、(94.58±9.4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干預后面對應對、回避應對、屈服應對均有明顯改變(P0.05)。結(jié)論運用微信干預能夠改善急診科肌肉骨骼損傷患者心境及醫(yī)療應對方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of WeChat mood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musculoskeletal injury, coping style and satisfaction effect.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6 to March 2017 in 76 cases of musculoskeletal injury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a three level of first-class hospital in Zhengzhou Cit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emergency department guidance health education and telephone follow-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guidanc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emergency information research team through WeChat push musculoskeletal injury related information, personalized guidance through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1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ood, coping styl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1 week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OMS scale [(41.55 + 8.40)%], patient satisfaction scale [Grogan (83.45 + 8.07)%]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46.13 + 9.37), (94.58 + 9.49)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tervention group facing coping, avoidance, coping style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WeChat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musculoskelet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mood and medical coping style,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orthy of promotion.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護理部;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基金】: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42102310348) 2015年度河南省醫(yī)學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1504004)
【分類號】:R47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萍;吳淑華;馬新利;陳雪;;護士職業(yè)性肌肉骨骼損傷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2年14期
2 張連玉;單側(cè)下肢肌肉骨骼損傷對平衡能力的遠期影響[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1年03期
3 朱迎春;趙濱;;護士職業(yè)性肌肉骨骼損傷防護現(xiàn)況調(diào)查[J];護理研究;2014年11期
4 龍玲;周興;葉容;;實習護生職業(yè)性肌肉骨骼損傷自我防護現(xiàn)狀[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年17期
5 李嘉祁;李曾慧平;陳志軒;LAM Chow-Shing;;“行為認知及再就業(yè)訓練”計劃對香港工傷工人重返工作的效果[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6年09期
6 郭愛珍,潘成貞;淺談急診科護士的基本素質(zhì)[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S1期
7 林經(jīng)偉;淺談急診科護士應用移情體驗[J];醫(yī)學文選;2001年S1期
8 劉曉聯(lián) ,靳曉玉;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配備急診科護士[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2年11期
9 周國芳;關云;薛梅;;急診科醫(yī)療護理缺陷防范之對策[J];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鄧秋迎,張廣清,李彥麗,陳淑珍,謝海燕;急診科護士心理狀況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5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素葉;林碎釵;;急診科護士對關愛支持系統(tǒng)需求的調(diào)查與分析[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張家鳳;;當好急診科護士的幾點體會[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任秀君;;淺談急診科護士怎樣建立好護患關系[A];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王文彪;;現(xiàn)今香港的急診科護士在干什么?[A];《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第十二屆組稿會暨第五屆急診醫(yī)學青年論壇論文匯編[C];2013年
5 任會彩;王麗輝;;急診科護士應具備的素質(zhì)及培養(yǎng)[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張連榮;謝少清;張小紅;王貴梅;黃正芹;;分層次多元化培訓模式在急診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7 張艷;;論急診科護士的壓力[A];玉溪市第三屆二次骨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楊婷;;急診科護士要重視構建和諧護患關系[A];河南省重癥監(jiān)護?浦R培訓暨學術交流會、急診新業(yè)務、新技術學術交流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09年
9 李桂英;;淺析急診科護士自身建設及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10 董漢芳;;猝死搶救中的護士功能探討(附2例復蘇成功報告)[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記者 裘炯華;陽光急診科:樂觀澆灌奉獻之花[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3年
2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教授 王傳林;群體傷亡事件 急診應對有方[N];健康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香淑;吉林省急診科護士工作壓力、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2 賀學敏;基于Benner理論構建急診科護士臨床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D];蘇州大學;2015年
3 高桂敏;急診科護士職業(yè)應激所致心理問題與應對策略[D];山東大學;2015年
4 付偉;急診科護士情緒管理及臨床溝通能力的調(diào)查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5 趙浚竹;非急診科護士臨床急救能力測評問卷的初步研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劉影;急診科護士自我同情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5年
7 張莉莉;三級甲等醫(yī)院急診科護士工作沉浸體驗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虞建英;急診科護士生活質(zhì)量與社會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9 楊琴;急診科護士工作壓力、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8年
10 林琳;長沙市三級綜合性醫(yī)院急診科護士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366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173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