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黑質酰胺質子轉移磁共振成像研究——不同分期患者與正常對照者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05 08:06
本文關鍵詞:帕金森病患者黑質酰胺質子轉移磁共振成像研究——不同分期患者與正常對照者對比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酰胺質子轉移(APT)磁共振技術探討不同分期帕金森病(PD)患者黑質APT信號的特征,并與正常對照者進行比較。方法對21名正常對照者(男12名,女9名,年齡56~75歲)和65例PD患者(男35例,女30例,年齡52~76歲)進行頭部APT磁共振成像,測量雙側黑質的酰胺質子不對稱磁化轉移率(MTR_(asym))。將PD患者根據(jù)發(fā)病時間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發(fā)病時間分別為≤1年、2~5年、≥6年),采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分期PD患者及正常對照者黑質MTR_(asym)(3.5 ppm)是否存在差異。結果 65例PD患者中,早期20例,中期22例,晚期23例,其黑質的MTR_(asym)(3.5ppm)分別為(1.17±0.15)%、(1.04±0.12)%及(0.88±0.17)%,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1.40±0.18)%(P值分別為0.038、0.001及0.001)。結論磁共振APT成像信號有可能成為診斷PD患者的可靠分子標記物。
【作者單位】: 北京醫(yī)院放射科;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放射科;北京醫(yī)院神經內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81401404、81361120392)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7154235)
【分類號】:R445.2;R742.5
【正文快照】: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 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以黑質多巴胺神經元退變和缺失為特征[1]。在臨床上對PD的診斷缺乏客觀可靠的生物學指標,主要依據(jù)患者的癥狀和體征進行診斷,具有較大的主觀性,誤診率較高。即便對于經驗豐富的神經病學家,準確率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唐亞林;人體胰島素質子交換反應的核磁共振研究[J];波譜學雜志;1999年03期
2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施燕紅;黃劍英;林東海;;用NMR等技術研究Cyclophilin A的結構穩(wěn)定性及去折疊過程[A];第七屆全國酶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戴卓智;楊文彬;沈智威;韋茂彬;肖剛;吳仁華;;基于酰胺質子轉移的磁共振酸堿度成像[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王綺文;K.Wüthrich;;二維核磁共振研究Tendamistat骨架上酰胺質子交換動力學[A];第四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蔣山姍;腦膠質瘤酰胺質子轉移磁共振成像與組織病理學及基因組學相關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2541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12541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