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與MRI影像配準方法配準效果的比較
本文關鍵詞:CT與MRI影像配準方法配準效果的比較
【摘要】:目的:研究CT與MRI影像體表標記點法圖像配準和交互式自動配準法圖像配準的臨床應用,探討配準的評價方法,對比兩種配準方法的配準效果。方法:選取需進行放射治療的頭頸部患者和胸部腫瘤患者病例各11例。兩組患者均采用相同放療體位和面罩固定方法,同時對患者進行CT和MRI定位掃描。采集CT和MRI時圖像均采用同一套體表標記點。將獲得的兩套影像通過Dicom網絡導入Eclipse11.0放射治療計劃系統(tǒng)。對同一病例的CT和MRI圖像分別采用體表點標記法、交互式自動配準法進行圖像配準。使用MRI圖像的灰度值與CT圖像的(HU)值歸一離軸曲線(Profile)和感興趣區(qū)域體積中心位置偏差來評估配準效果。結果:對于頭頸部位的病例,使用體表標記點法配準,感興趣區(qū)體積中心位置偏差范圍為(0.19±0.05)mm,CT值與MRI灰度值離軸曲線匹配良好。交互式自動配準方法感興趣區(qū)體積中心位置偏差范圍為(0.20±0.04)mm,CT值與MRI灰度值離軸曲線匹配良好。對于胸部組病例,使用體表標記點法配準偏差范圍為(0.34±0.08)mm,離軸曲線匹配較差。交互式自動配準感興趣區(qū)體積中心位置偏差范圍為(0.23±0.06)mm,離軸曲線匹配良好。結論 :對于頭頸腫瘤組病例,兩種方法均能得到較好的配準結果。交互式自動法在胸部腫瘤組更具優(yōu)勢,因為軟件自動配準、人為因素影響較小,能更好的消除因體位變動帶來的偏差,更適合放療計劃配準應用。
【作者單位】: 陜西省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科;
【關鍵詞】: CT MRI 影像配準 頭頸腫瘤 胸部腫瘤
【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4JM4191)
【分類號】:R730.55;R445.2
【正文快照】: 常曉斌,吳湘陽,馮濤,張坤,屈喜梅,趙強【修回日期】2016-09-07Modern Oncology 2017,25(04):0624-0628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發(fā)展,精確的腫瘤定位,精確的治療計劃,精確的照射劑量使腫瘤放射治療的療效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精確的腫瘤定位起著重要的作用[1]。CT(compu-ted tomograp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卓奇;欒杰;;聚丙烯酰胺水凝膠注射隆乳術后的MRI影像特征與其性狀的相關性[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年02期
2 王麗華;王東林;;膝關節(jié)色素沉著絨毛結節(jié)性滑膜炎MRI影像診斷[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年04期
3 黃銳,孔祥泉,陳道達,劉定西,于群,戴文;胃癌的MRI影像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1999年06期
4 趙開勝;白利芬;陳延;劉峗;;腦內海綿狀血管瘤MRI影像下的手術風險[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年09期
5 馬天璇;張德智;欒玲;伊欣然;;膝關節(jié)色素沉著絨毛結節(jié)性滑膜炎的MRI影像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7年12期
6 曹丹娜;關昕;;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撕裂的MRI影像分析及中醫(yī)治療[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09年05期
7 李剛;劉鵬飛;王惠苑;;膝關節(jié)半月板損傷的MRI影像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08年04期
8 曹丹娜;關昕;;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撕裂的MRI影像分析及中醫(yī)治療[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0年01期
9 劉占標,劉英祥,宋鐵雄,王鋒;膽脂瘤非典型MRI影像表現3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2年01期
10 王文尚;雷建明;麥遠其;蔡勇;梁開文;;外周型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X線、CT和MRI影像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年19期
,本文編號:11291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linchuangyixuelunwen/112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