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北平原地下水系統中古環(huán)境信息研究地下水資源演化
發(fā)布時間:2020-11-09 01:14
全球變化研究和大陸水循環(huán)研究是當前地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地下水是全球水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地質環(huán)境變化最直接的信息內涵。本項研究以華北平原地下水作為古地質環(huán)境有機組成部分的“地質體”和古環(huán)境變化的“信息載體”,利用同位素和化學組分作為古環(huán)境變化的標記,應用自然地理、第四紀地質、氣候學、水文地球化學、同位素水文學、古水文地質學及數學等領域的研究方法,識別出了華北平原地下水系統中三萬年來和三百年來不同時間尺度的古氣候變化記錄,進而研究地下水形成演化。研究發(fā)現地下水的形成具有階段性、突變性的特征,并劃分了末次冰期以來的補給期,重建了華北平原晚更新世末期以來地下水形成演化過程,對全新世以來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進行了模擬研究,根據與古氣候相聯系的地下水形成演化過程,重新區(qū)分了深層地下水資源的屬性。提出了地下水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的管理建議,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上具有重要意義。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1
【中圖分類】:P641.8
【部分圖文】:
華北平原晚更新世玉木主冰期古地理復原圖(據吳忱,1992)
砂質古河道帶,在河間地區(qū)則堆積了亞砂質古河間成了洪泛平原。后期氣候更加干燥,風力堆積占主蓋了一層黃土(圖 2-3)。P.早全新世古河道發(fā)育期(圖 2-4),氣候溫和稍濕海岸線仍在現海平面以下,洪積扇地區(qū)的河型仍為
原基本為荒沙、荒漠的自然景觀。山前是砂礫石洪積的洪泛平原。后來曾一度風沙四起,并有黃土及黃土緣以下地區(qū)又發(fā)育了砂質沖積扇,沖積扇前緣以下地原(李培英、夏東興等,1991)。中全新世湖沼發(fā)育期(圖 2-5)。該時期氣候溫暖濕潤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75650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1
【中圖分類】:P641.8
【部分圖文】:
華北平原晚更新世玉木主冰期古地理復原圖(據吳忱,1992)
砂質古河道帶,在河間地區(qū)則堆積了亞砂質古河間成了洪泛平原。后期氣候更加干燥,風力堆積占主蓋了一層黃土(圖 2-3)。P.早全新世古河道發(fā)育期(圖 2-4),氣候溫和稍濕海岸線仍在現海平面以下,洪積扇地區(qū)的河型仍為
原基本為荒沙、荒漠的自然景觀。山前是砂礫石洪積的洪泛平原。后來曾一度風沙四起,并有黃土及黃土緣以下地區(qū)又發(fā)育了砂質沖積扇,沖積扇前緣以下地原(李培英、夏東興等,1991)。中全新世湖沼發(fā)育期(圖 2-5)。該時期氣候溫暖濕潤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郭嬌;石建省;王偉;;華北平原地下水年齡校正[J];地球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鄧林;地下水補給歷史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D];長安大學;2011年
2 王家兵;天津深層地下水資源持續(xù)利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3 朱高峰;同位素水文地質學的數學方法及其在西北干旱內陸河流域的應用[D];蘭州大學;2008年
4 高淑琴;河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循環(huán)模式及其可更新能力評價[D];吉林大學;2008年
5 喬曉英;準噶爾盆地南緣地下水環(huán)境演化及其可再生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6 丁貞玉;石羊河流域及騰格里沙漠地下水補給過程及演化規(guī)律[D];蘭州大學;2010年
7 馬榮;華北平原含水層非均質性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祝子惠;山東省水文地質條件演化規(guī)律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衛(wèi)文;華北平原第四系含水層地下水年齡與補給溫度[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7年
3 王平;咸水通過粘性土層的彌散作用實驗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本文編號:28756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zylw/28756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