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粒子群算法在傳感器溫度補償中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改進的粒子群算法在傳感器溫度補償中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Levy flight 自適應 粒子群優(yōu)化 紅外氣體傳感器 溫度補償
【摘要】:針對紅外氣體傳感器測量精度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較大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嵌入自適應Levy變異免疫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ALIPSO-LSSVM)的溫度補償算法。ALIPSO算法引入Levy flight對子代粒子進行自適應變異,確保粒子多樣性,并在每次迭代之前,采用相對基學習方法初始化粒子群,提高算法的收斂速度。通過5個基準測試函數(shù)對ALIPSO算法進行性能評價,仿真結果表明該算法收斂速度較快、精度高,且具有較強的全局搜索能力。利用ALIPSO算法對LS-SVM的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并將該混合算法應用于紅外氣體傳感器溫度補償,數(shù)值仿真結果表明采用該算法可將補償結果的相對誤差控制在6%范圍內。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物聯(lián)網(wǎng)工程學院;
【關鍵詞】: Levy flight 自適應 粒子群優(yōu)化 紅外氣體傳感器 溫度補償
【基金】:基金項目:江蘇省氣體傳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o.BM2010645)
【分類號】:TP212;TP18
【正文快照】: 1引言目前,常用的氣體檢測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基于電化學原理、催化燃燒式原理、固態(tài)式原理、光電離原理、光聲原理和紅外吸收光譜原理等等[1]。其中,基于紅外吸收光譜原理的氣體傳感器是利用氣體吸收特定紅外光光譜來實現(xiàn)對氣體的濃度檢測,具有探測范圍廣,選擇性好,不易受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威;氣體傳感器的研究與發(fā)展[J];化工時刊;2000年09期
2 吳玉鋒,田彥文,韓元山,翟玉春;氣體傳感器研究進展和發(fā)展方向[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03年10期
3 馬戎,周王民,陳明;氣體傳感器的研究及發(fā)展方向[J];航空計測技術;2004年04期
4 馬黎君;;氣體傳感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5 高京衛(wèi);韓毅;;淺談氣體傳感器的標定[J];工業(yè)計量;2008年02期
6 ;氣體傳感器[J];傳感器世界;2009年03期
7 黃楠韜;;幾種重要的氣體傳感器的特性分析[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趙應艷;王育波;;氣體傳感器的應用及發(fā)展[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12期
9 梅娜;;集成氣體傳感器概述[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年09期
10 易惠中;國外半導體氣體傳感器的發(fā)展概況[J];電子元件與材料;198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黨恒耀;趙進宣;郭興敏;;氣體傳感器在工業(yè)中的應用[A];2010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專輯(下冊)[C];2010年
2 萬吉高;黎鼎鑫;王錦芬;黎淑萍;秦國義;莊滇湘;;貴金屬在氣體傳感器中的應用[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三屆學術會議論文集——科學技術論文部分[C];1997年
3 孟麗娜;邱成軍;左霞;;硅基微結構酞菁鋅薄膜氣體傳感器[A];中國傳感器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暨東北MEMS研發(fā)聯(lián)合體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魏廣芬;唐禎安;陳正豪;余雋;王立鼎;;微氣體傳感器的穩(wěn)定性測試研究[A];中國微米、納米技術第七屆學術會年會論文集(二)[C];2005年
5 曹廷炳;薛面起;;無溶液聚合法制備聚噻吩膜及其在氣體傳感器方面的應用[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7年
6 劉志軍;;礦用氣體傳感器校驗裝置[A];中國計量協(xié)會冶金分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天榮;張洪泉;;α-Fe_2O_3氣體傳感器的可靠性分配[A];第六屆全國氣濕敏傳感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8 張立春;徐開來;呂弋;侯賢燈;;基于微納米材料的催化發(fā)光氣體傳感器[A];第十六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漆奇;王憲輝;;新型氣體傳感器與分析設備[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7分冊)[C];2010年
10 謝曉;王文;劉明華;何世堂;;用于氣體傳感器的聲表面波諧振器型振蕩器性能的實驗分析[A];泛在信息社會中的聲學——中國聲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于柏林邋張兆軍;氣體傳感器技術研究獲突破[N];科技日報;2007年
2 記者 常麗君;智能氣體傳感器探測化學藥品更靈敏[N];科技日報;2012年
3 柏林;我掌握電化學氣體傳感器核心技術[N];中國化工報;2007年
4 高辰;物聯(lián)天下 傳感先行[N];人民郵電;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存光;TDLAS譜線畸變產(chǎn)生機理與校正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周泳;基于MWCNTs和RGO的電阻式氣體傳感器的基礎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馮昌浩;基于一維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氣敏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4 朱玲輝;基于金屬氧化物和金屬硫化物納米材料的氣體傳感器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胡小龍;基于分等級結構氧化銦材料的NO_2氣體傳感器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6 劉麗;硅基微結構氣體傳感器的研制[D];吉林大學;2008年
7 魏廣芬;基于微熱板式氣體傳感器的混合氣體檢測及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8 劉艷麗;低維半導體氧化物的合成及氣體傳感器的研制[D];湖南大學;2005年
9 孟凡利;基于一維納米材料的氣體傳感器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10 鄧積微;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氣體傳感器制作及測試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雁鵬;礦用氣體傳感器智能調校系統(tǒng)[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2 方興;高靈敏度諧振式紅外光聲氣體傳感器[D];復旦大學;2012年
3 馮博;氣體傳感器無人值守校驗及排風系統(tǒng)的研制[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4 聶玉鑫;基于氧化鋅納米線陣列的自供電主動式氣體傳感器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5 吳蓮蓮;復合氧化物NO_2氣體傳感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6 王琛;基于NiO納米材料的氣體傳感器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7 李鑫;一維氧化鐵/氧化錫納米線的靜電紡絲法制備及其氣敏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8 林穎;基于摻雜、表面修飾及材料復合等方法提高氣體傳感器氣敏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9 劉e,
本文編號:7478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74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