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自動化論文 >

五軸聯(lián)動數(shù)控加工輪廓誤差耦合補償控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1 20:17
  五軸機床是在三軸數(shù)控機床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旋轉軸所構成的加工設備,在五軸進行聯(lián)動的時候可以同時調節(jié)刀尖位置和刀軸姿態(tài),因此可以加工出航空發(fā)動機葉片、飛機結構片、精密磨具等復雜曲面零件。掌握五軸數(shù)控機床加工技術對我國的航空、軍事、科研、高精醫(yī)療設備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五軸數(shù)控機床在加工零件過程中比較復雜,多種因素引起的跟蹤誤差是耦合產生輪廓誤差的重要原因。輪廓誤差會影響零件的最終加工精度,為了有效減小輪廓誤差,因此對輪廓誤差的控制展開研究。本文建立了BC雙擺頭、雙轉臺、擺頭轉臺三種五軸聯(lián)動機床運動學模型,通過坐標變換推導了RTCP算法數(shù)學公式。以B擺頭C轉臺式五軸機床作為研究對象,在Vericut中建立機床仿真模型,使用Power Mill生成“S”試件的NC代碼進行仿真驗證,驗證結果表明本文所推導的公式是正確的。建立了五軸機床的刀尖位置輪廓誤差模型和刀軸姿態(tài)輪廓誤差模型,分析了五軸機床各進給軸對兩種輪廓誤差的影響。采用開放式控制系統(tǒng)搭建了五軸機床試驗平臺,進行了“S”試件的加工,分別驗證RTCP算法的有效性和計算兩種輪廓誤差,并對誤差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分析了旋轉軸位置對平動... 

【文章來源】: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五軸聯(lián)動數(shù)控加工輪廓誤差耦合補償控制研究


(b)精加工仿真

機床,平臺


第3章五軸聯(lián)動輪廓誤差形成機理36試驗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驗證第二章RTCP推導公式在仿真中是正確的,但是在試驗中是否也可以同樣達到相同效果;二是采集出各進給軸的實際位置和跟蹤誤差,以此來求出實際的刀尖位置輪廓誤差和刀軸姿態(tài)輪廓誤差,為后續(xù)補償仿真做參考。3.3.1試驗主要裝置試驗平臺如圖3.7所示。五軸機床“S”試件加工試驗平臺是由江蘇德麥克精密設備公司生產的擺頭轉臺型五軸聯(lián)動數(shù)控機床,由本課題組進行改造之后的試驗平臺。改造中使用了RTCP算法等作為主要控制算法,調試了機床的伺服電機、PMAC控制器等硬件裝置。該五軸機床硬件設備主要有研華工控機、PMAC運動控制器、HCFA交流伺服電機、Z2000系列眾辰矢量型變頻器、對刀儀和專用電主軸等設備。圖3.7五軸機床試驗平臺五軸機床的床身采用單立柱的結構形式,結構緊湊、剛性高,導軌部分采用臺灣上銀滾珠導軌,高精度、高品質、高速、高耐用性。絲桿部分采用臺灣TBI研磨級雙螺母滾珠絲桿,精度高達0.008mm。旋轉軸采用精密減速機,減速比大,精度高。主軸的功率是2.2kw,轉速最高達到24000r/min,變頻器采用的是2.2kw的矢量變頻器。機床的工作行程在Vericut中已經列出。工作臺直徑為200mm,旋轉軸減速比為60,機床的重復定位精度可達0.01mm,機床的加工精度為0.02mm。3.3.2基于開放式系統(tǒng)的RTCP功能的實現(xiàn)

試件,機床,實際位置,輪廓誤差


第3章五軸聯(lián)動輪廓誤差形成機理393.4.1五軸機床“S”試件加工試驗本次試驗的加工軌跡的是2.4.1中使用PowerMill生成的路徑規(guī)劃軌跡,將各進給軸的加工坐標指令位置整理到Pewin32Pro2軟件中的PLC執(zhí)行程序中,開始機床加工零件,在加工過程中采集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即可。在機床開啟RTCP功能之后不進行調整工件的位置也可以進行加工。完成刀具軌跡規(guī)劃、NC程序生成、工件夾裝、機床運行前的安全檢查等工作后,開啟機床并激活RTCP功能進行加工。圖3.11為“S”試件加工過程圖。圖3.11“S”試件加工過程圖3.4.2試驗采集結果在五軸機床試驗平臺上進行試驗,在PMAC控制器的控制軟件Pewin32Pro2上進行執(zhí)行各進給軸的加工坐標指令位置產生了各進給軸的電機實際位置,然后進行計算得到各進給軸的跟蹤誤差分別為x,y,z,b,c并使用軟件Pewin32Pro2的軟件進行采集。我們在進行采集的時候采集了,,XYZPPP和、,因為輪廓誤差的原理就是實際位置和理論位置進行對比,刀尖位置輪廓誤差就是,,MXMYMZPPP的理論位置和實際位置之間的對比,刀軸姿態(tài)進行對比時,我們只需要采集出、的實際值就可以進行刀軸姿態(tài)的理論軌跡和實際軌跡之間的對比,因此,在使用檢測出來的實際位置和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性能五軸聯(lián)動機床結構設計與系統(tǒng)應用[J]. 黃文波.  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 2019(19)
[2]基于改進的遺傳-PID算法的機組軸承油霧排放控制策略[J]. 王榮光,曹碩桐,田翔,潘大為,王宜峰,何雙軍.  應用科技. 2019(03)
[3]五軸數(shù)控機床伺服跟隨誤差對S形試件法向輪廓誤差影響[J]. 付萌,劉前軍,關立文,王立平.  機電產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 2018(06)
[4]S形檢測試件建模及幾何特性研究[J]. 范晉偉,呂琦,唐宇航,劉凱凱.  制造技術與機床. 2017(11)
[5]二維精密氣浮運動平臺控制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研究[J]. 朱小剛,馬平.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7(08)
[6]基于球形滾刀的面齒輪滾齒加工方法[J]. 王延忠,唐文,殷永耀,蘭州,侯良威,賈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17(03)
[7]五軸數(shù)控機床動態(tài)精度檢驗試件特性研究[J]. 王偉,陶文堅,李晴朝.  機械工程學報. 2017(01)
[8]基于D-H修正標記法的五軸加工后處理研究[J]. 錢憬,劉志兵,王西彬,嚴濤.  圖學學報. 2016(01)
[9]基于風驅動優(yōu)化算法WDO的PID參數(shù)優(yōu)化[J]. 陳彬彬,曹中清,余勝威.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6(14)
[10]基于RTCP功能的五軸數(shù)控機床動態(tài)誤差溯源方法[J]. 姜忠,丁杰雄,王偉,鄧夢,杜麗,宋智勇.  機械工程學報. 2016(07)

博士論文
[1]復雜零件五軸銑削加工精度預測與補償技術研究[D]. 朱紹維.西南交通大學 2013
[2]高性能數(shù)控系統(tǒng)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D]. 冷洪濱.浙江大學 2008
[3]多軸運動下的輪廓跟蹤誤差控制與補償方法研究[D]. 肖本賢.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基于開放式超精密數(shù)控系統(tǒng)的五軸RTCP算法及應用研究[D]. 張春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9
[2]基于層次聚類分析的五軸聯(lián)動數(shù)控機床動態(tài)誤差溯源方法研究[D]. 劉家汐.電子科技大學 2019
[3]刀具刃口磨損量計算及在機檢測相關技術研究[D]. 夏偉.哈爾濱理工大學 2019
[4]基于S試件的五軸數(shù)控機床加工精度影響因素分析與誤差溯源研究[D]. 曹曉欣.電子科技大學 2018
[5]雙轉臺五軸聯(lián)動數(shù)控機床運動學模型及輪廓誤差補償控制研究[D]. 莊丙遠.山東理工大學 2016
[6]雙軸進給伺服交叉耦合控制的研究[D]. 許強強.廣東工業(yè)大學 2011
[7]基于PMAC的數(shù)控水射流機床電氣控制系統(tǒng)研究[D]. 蔡黎明.西華大學 2009
[8]基于UG和VERICUT的義齒模型數(shù)控編程與加工仿真的研究[D]. 段軍軍.北方工業(yè)大學 2009
[9]多過程數(shù)控系統(tǒng)解釋器及RTCP功能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趙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 2008
[10]多軸空間輪廓誤差的建模與交叉耦合補償[D]. 孫開珊.華中科技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451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35451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a3d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