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機分子和稀土配位聚合物的熒光傳感器的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O641.4;O657.3;TP212.14
【圖文】:
文 基于有機分子和稀土配位聚合物的熒光傳感器的研究2圖1-1 熒光產(chǎn)生的機理圖(F:熒光,p:磷光,a1、a2:吸收,Ic:內(nèi)轉(zhuǎn)換;Isc:系間竄躍,Vr:振動弛豫)1.2.2 熒光傳感器的識別原理熒光傳感器,又叫做熒光探針,是一個用于檢測和識別的體系。它可以通過識別基團感受到外界獨特的刺激信號,并且可以將感受到的外界的信號轉(zhuǎn)變?yōu)榭梢暂敵龅臒晒庑盘枺M而達到對外界特定的刺激信號進行檢測識別和記錄等目的[4-8]。1.2.3 熒光傳感器的構(gòu)成如圖1-2所示
1.2.3 熒光傳感器的構(gòu)成如圖1-2所示,一個完整的熒光傳感器通常由三部分組成[9-15],它們分別是:熒光團(Fluorophore),連接臂(Spacer)和識別基團(Receptor Unit)。圖1-2 熒光傳感器的結(jié)構(gòu)
光很弱或者沒有熒光;當熒光探針的識別基團與待測物結(jié)合后,PET過程受到破壞,熒光探針的熒光團恢復熒光。PET機理引起的熒光變化通常可以用前線分子軌道理論來解釋。如圖1-3所示,在光激發(fā)下,識別基團沒有和被分析物結(jié)合前,其最高能量占有軌道(HOMO)的電子被激發(fā)到最低能量未占軌道(LUMO),熒光團受到激發(fā)躍遷到LUMO軌道上的電子不能回到HOMO軌道,從而導致熒光團熒光削弱或者淬滅。隨著識別基團和被分析物結(jié)合后,識別基團的HOMO軌道電子不能躍遷到熒光團的HOMO軌道,當光激發(fā)時,熒光團LUMO軌道上的電子回到基態(tài),熒光團熒光恢復。圖1-3 前線軌道理論解釋PET機理示意圖基于PET機理的熒光探針通常表現(xiàn)為OFF-ON型。如圖1-4所示,Lin等人報道了一個基于PET機理的近紅外H2S熒光探針。該探針以BODIPY為熒光團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松濤;姜云;程秀萍;張朝花;李陽;高文濤;;銅離子熒光傳感器研究進展[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2 張宇;郭祥峰;賈麗華;錢旭紅;;喹啉衍生物鋅離子熒光傳感器[J];化學進展;2008年12期
3 唐明光;田興;;半導體光致熒光傳感器溫度特性分析[J];激光與紅外;1988年06期
4 ;一種基于卟啉的可比率檢測次氯酸根的聚合物熒光傳感器、制備方法及應用[J];傳感器世界;2019年10期
5 王剛;趙珂如;房喻;;聚集誘導激基締合物熒光傳感器(英文)[J];化學通報;2014年04期
6 段中余;王孔;賈霏;劉賓元;;鎘離子熒光傳感器的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8期
7 胡惠媛;劉波;;基于環(huán)糊精的熒光傳感器[J];化學進展;2008年12期
8 馬文輝;彭孝軍;徐群;宋波;;香豆素類熒光傳感器[J];化學進展;2007年09期
9 王歡;高奕紅;張萍;;熒光傳感器及其分子識別作用的研究進展[J];應用化工;2014年04期
10 苗自婷;付艷艷;徐哲;李光;江建明;;共軛聚合物熒光傳感器的研究進展[J];化學通報;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余孝其;;基于聯(lián)萘聯(lián)結(jié)構(gòu)的熒光傳感器[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1)[C];2015年
2 程曉紅;李爽;鐘奧書;秦金貴;李振;;基于共軛高分子的汞離子熒光傳感器的制備和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學業(yè);夏勇;;杯[4]芳烴衍生物熒光傳感器機理的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13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徐君;唐瑜;;鑭系全發(fā)光熒光薄膜的組裝及其在氣體熒光傳感器中的應用[A];第六屆全國物理無機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邱波;曾毅;李Z
本文編號:27927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9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