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秩近似的寬幅高靈敏度熱紅外成像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13:08
【摘要】:熱紅外遙感技術可以獲取場景的熱量分布,在環(huán)境調(diào)查、安防監(jiān)控等諸多領域有廣泛應用。但是在海水表面溫度精細探查這類場合中,由于成像系統(tǒng)各項性能指標間的約束關系,目前還無法有效滿足其應用需求。因此為實現(xiàn)強背景下弱小溫差信號的大范圍有效探測,需要考慮從其他方面解決此問題。在紅外遙感的成像過程中可以獲取大量數(shù)據(jù),通常也包含了大量噪聲與冗余性。而在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低秩矩陣近似理論旨在從冗余的數(shù)據(jù)中剔除噪聲從而恢復真實數(shù)據(jù),該目的恰與紅外遙感數(shù)據(jù)的特點一致。因此本課題將低秩去噪模型與面陣擺掃成像方式相結(jié)合,提出一種寬幅高靈敏度的熱紅外成像技術。首先分析低秩矩陣近似的理論模型及其在去噪領域的適用條件,在此基礎上設計成像方案與完整的數(shù)據(jù)處理流程,隨后依據(jù)方案研制成像系統(tǒng)并研究相關控制方法,最后進行系統(tǒng)的性能測試分析與遙感實驗驗證。獲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針對強背景弱信號場景中熱紅外圖像信息的有效獲取問題,提出將低秩去噪模型與面陣掃描成像方式相結(jié)合,在不增加探測器成本與冷光學設計的條件下,利用高冗余度的數(shù)據(jù)作為切入點進行去噪,獲得了較高的去噪性能。(2)為擴大成像幅寬,將有序運動方向設定為翼展掃描方向,即利用面陣擺掃成像技術,將翼展方向上不同像元所獲取的時間序列作為觀測矩陣的列向量,最終通過低秩去噪模型重構(gòu)出翼展方向的寬幅序列圖像。(3)在實際遙感成像過程中,一個掃描行內(nèi)的多幀寬幅圖像間存在亞像素級整體偏移,利用這種偏移關系進行序列圖像的超分辨率重建,從而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圖像質(zhì)量,彌補了低秩去噪后空間分辨率下降的不足。(4)設計實現(xiàn)了一套完整的寬幅高靈敏度熱紅外成像系統(tǒng),可以在隔離飛行姿態(tài)擾動的同時進行穩(wěn)定的擺掃成像,并能夠自適應的進行前向“一”字運動補償。最終獲得了55°成像幅寬以及低于10mK的系統(tǒng)噪聲等效溫差,結(jié)合實際遙感飛行實驗,驗證了寬幅高靈敏度熱紅外成像探測的可行性。
【圖文】:
研究人員為獲取更高質(zhì)量的圖像發(fā)展出諸多方法與理論,而其中合信息處理與成像系統(tǒng)的學科融合也逐漸成為一項新的研究方向。1.1 課題研究背景與意義一般我們將電磁波長在 0.75~1000μm 的譜段稱為紅外譜段,并劃分為近外(0.75~1.4μm)、短波紅外(1.4~3μm)、中波紅外(3~8μm)、長波紅外(8~15μm和遠紅外(15~1000μm)的五個子譜段[3]。由于大氣的散射、吸收與反射,,僅部分波長的能量以較大比重穿過大氣層,即存在紅外大氣透過窗口,如圖 1.1 示。其中 8~14μm 與 3~5μm 的窗口范圍分別對應了常溫物體與高溫物體自身輻射能量的波長,因此在這兩個工作波段的成像也被稱為熱紅外成像[3],它可感知場景的熱量分布、獲取目標的溫度場、進行熱制圖等。具體對于常溫目標熱紅外遙感,目前已經(jīng)在植被分析、土壤濕度研究、地表特征識別、城市熱島應、海冰監(jiān)控等諸多場合有廣泛應用[4]。
平面陣列(Focal Plane Array, FPA)探測器,并通過銦柱互連等技術將讀出電路與像元陣列相結(jié)合,其中 HgCdTe 光伏型探測器與量子阱(QuantumWellInfraredPhotoconductor, QWIP)探測器便具備長波紅外探測能力;第三代探測器是目前主流產(chǎn)品,其典型特征是新材料與多功能的不斷出現(xiàn),比如具有多譜段同時響應的多色探測器,具有寬波段響應可調(diào)的二型超晶格(Type-IISuperlatticem,T2SL)探測器,以及 HgCdTe 與 QWIP 探測器性能的不斷提高,歸納有[16-19]:1) 緊跟摩爾定律發(fā)展,陣列規(guī)模達到兆級,并不斷減小像元尺寸控制總面積;2) 幀速率增加,響應速度提高,實現(xiàn)對高速動態(tài)場景信號的準確捕捉;3) 提高探測器響應率并改善像元一致性,實現(xiàn)高靈敏度與寬動態(tài)范圍;4) 多色與使用材料的新型探測器不斷發(fā)展,適應更復雜的應用環(huán)境;5) 集成更多的片上擴展功能,實現(xiàn)智能化并降低成本與功耗。而目前第四代探測器的劃分界限比較模糊,但在可以預計的將來紅外探測器將在光譜范圍、偏振、極化以及動態(tài)范圍上具有更加突出的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P722.5;TP751
本文編號:2683579
【圖文】:
研究人員為獲取更高質(zhì)量的圖像發(fā)展出諸多方法與理論,而其中合信息處理與成像系統(tǒng)的學科融合也逐漸成為一項新的研究方向。1.1 課題研究背景與意義一般我們將電磁波長在 0.75~1000μm 的譜段稱為紅外譜段,并劃分為近外(0.75~1.4μm)、短波紅外(1.4~3μm)、中波紅外(3~8μm)、長波紅外(8~15μm和遠紅外(15~1000μm)的五個子譜段[3]。由于大氣的散射、吸收與反射,,僅部分波長的能量以較大比重穿過大氣層,即存在紅外大氣透過窗口,如圖 1.1 示。其中 8~14μm 與 3~5μm 的窗口范圍分別對應了常溫物體與高溫物體自身輻射能量的波長,因此在這兩個工作波段的成像也被稱為熱紅外成像[3],它可感知場景的熱量分布、獲取目標的溫度場、進行熱制圖等。具體對于常溫目標熱紅外遙感,目前已經(jīng)在植被分析、土壤濕度研究、地表特征識別、城市熱島應、海冰監(jiān)控等諸多場合有廣泛應用[4]。
平面陣列(Focal Plane Array, FPA)探測器,并通過銦柱互連等技術將讀出電路與像元陣列相結(jié)合,其中 HgCdTe 光伏型探測器與量子阱(QuantumWellInfraredPhotoconductor, QWIP)探測器便具備長波紅外探測能力;第三代探測器是目前主流產(chǎn)品,其典型特征是新材料與多功能的不斷出現(xiàn),比如具有多譜段同時響應的多色探測器,具有寬波段響應可調(diào)的二型超晶格(Type-IISuperlatticem,T2SL)探測器,以及 HgCdTe 與 QWIP 探測器性能的不斷提高,歸納有[16-19]:1) 緊跟摩爾定律發(fā)展,陣列規(guī)模達到兆級,并不斷減小像元尺寸控制總面積;2) 幀速率增加,響應速度提高,實現(xiàn)對高速動態(tài)場景信號的準確捕捉;3) 提高探測器響應率并改善像元一致性,實現(xiàn)高靈敏度與寬動態(tài)范圍;4) 多色與使用材料的新型探測器不斷發(fā)展,適應更復雜的應用環(huán)境;5) 集成更多的片上擴展功能,實現(xiàn)智能化并降低成本與功耗。而目前第四代探測器的劃分界限比較模糊,但在可以預計的將來紅外探測器將在光譜范圍、偏振、極化以及動態(tài)范圍上具有更加突出的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P722.5;TP7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達;鄧文杰;楊再平;劉恩元;;紅外熱成像技術與應用[J];中國公共安全;2015年23期
2 丁江舟;姚永杰;陳伯華;王敏;;低水溫暴露對人體的影響與防護[J];人民軍醫(yī);2015年12期
3 王義坤;亓洪興;韓貴丞;劉敏;王雨曦;葛明鋒;;輕小型面陣擺掃熱紅外成像系統(tǒng)研究[J];激光與紅外;2015年10期
4 賴富文;張志杰;周漢昌;雷鐵新;;高溫背景下熱像儀噪聲等效溫差測試與分析[J];紅外技術;2015年04期
5 王建宇;李春來;姬弘楨;袁立銀;王躍明;呂剛;劉恩光;;熱紅外高光譜成像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15年01期
6 胡鐵力;馬世幫;郭羽;辛舟;李四維;解琪;劉瑞星;范紀紅;張玫;謝毅;劉軍寧;;熱像儀空間NETD測量技術[J];應用光學;2014年06期
7 王霄;史澤林;;CTIA型讀出電路結(jié)構(gòu)優(yōu)化研究[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14年11期
8 劉新艷;馬杰;張小美;胡釗政;;聯(lián)合矩陣F范數(shù)的低秩圖像去噪[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14年04期
9 史衍麗;;紅外探測器材料與器件的發(fā)展[J];科學;2013年06期
10 盛元平;;紅外焦平面圖像處理系統(tǒng)的研究分析[J];艦船電子工程;2013年09期
本文編號:26835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6835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