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信號采集芯片的模擬前端設計
本文關鍵詞:心電信號采集芯片的模擬前端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可穿戴 心電信號 模擬前端 低噪聲 高輸入阻抗
【摘要】:近年來,醫(yī)學的發(fā)展要求醫(yī)療設備能對突發(fā)疾病進行提早診斷和及時治療,并且實時監(jiān)控患者的健康狀況。為了滿足這一迫切需求,可穿戴式醫(yī)療設備的研究變得越來越受人們關注,因為這種設備允許患者能夠隨時隨地監(jiān)測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半導體技術和生物醫(yī)學的結合使得生物醫(yī)學芯片應運而生,它不僅為病患和醫(yī)護人員之間提供橋梁,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醫(yī)學設備的便攜性和精確性,為可穿戴式醫(yī)療設備提供優(yōu)良的解決方案。本文通過對心電信號特點及采集環(huán)境的分析,探討了心電信號模擬前端電路的整體要求,研究了優(yōu)化設計方案后提出了一款低噪聲、低功耗、高輸入阻抗、可調增益的心電信號采集芯片模擬前端電路。該電路由前置放大器、可調增益級、第二代電流傳輸結構低通濾波器、右腿驅動電路、導聯(lián)脫落檢測電路等核心模塊構成,采用SMIC0.18μm工藝進行設計,電源電壓1.2V,設計基于電容耦合-交流反饋結構的前置放大器,得到了較好的共模抑制效果,同時采用了全差分反相器輸入運算放大器結構,在保證低噪聲和低功耗的前提下較好的實現(xiàn)了心電信號的采集和放大,前置放大器消耗電流僅為400nA,仿真結果顯示頻率范圍內輸入?yún)⒖荚肼晝H為2.42μV,在此基礎上,本文還在前置放大器環(huán)路中加入了電容正反饋,極大地改善了輸入阻抗,對比未加入正反饋前提高了約100倍,達到了2.4 GΩ,提升了采集信號的強度,根據(jù)心電信號的頻率范圍,設計帶寬范圍為0.5-150Hz,可有效抑制帶外噪聲,同時電路增益被設計為可調節(jié)的,用以滿足芯片對不同采集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右腿驅動電路有效地抑制人體的共模噪聲,提高了共模抑制比,導聯(lián)脫落檢測電路用來實時監(jiān)測導聯(lián)的連接狀態(tài)是否正常,整個芯片功耗電流為70μA,芯片面積僅為0.35mm2,較傳統(tǒng)芯片減少了約30%,各項參數(shù)基本滿足心電信號的采集要求。
【關鍵詞】:可穿戴 心電信號 模擬前端 低噪聲 高輸入阻抗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197.39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符號對照表10-11
- 縮略語對照表11-14
- 第一章 緒論14-22
- 1.1 論文的研究背景及意義14-16
- 1.2 生物醫(yī)學芯片的研究現(xiàn)狀16-19
- 1.3 論文的主要工作以及結構安排19-22
- 1.3.1 論文的主要工作19-21
- 1.3.2 論文的結構安排21-22
- 第二章 模擬前端電路設計需求分析22-28
- 2.1 心電信號分析22-23
- 2.2 采樣生物電極及電路模型23-25
- 2.3 模擬前端電路設計考慮25-26
- 2.4 本章小結26-28
- 第三章 電路的優(yōu)化分析28-34
- 3.1 系統(tǒng)整體結構分析28-29
- 3.2 模擬前端電路核心子模塊設計分析29-32
- 3.2.1 前置放大器設計分析29-30
- 3.2.2 增益級設計分析30-31
- 3.2.3 濾波器設計分析31-32
- 3.3 芯片系統(tǒng)其他優(yōu)化方案考慮32
- 3.4 本章小結32-34
- 第四章 模擬前端核心電路的設計34-56
- 4.1 模擬前端電路的系統(tǒng)架構及設計指標分析34-35
- 4.2 前置放大模塊的設計35-40
- 4.2.1 環(huán)路結構設計35-37
- 4.2.2 放大器結構設計37-40
- 4.3 可調增益級的設計40-41
- 4.4 濾波器的設計41-45
- 4.4.1 OTA結構設計42-43
- 4.4.2 濾波器結構43-45
- 4.5 電壓基準的設計45-49
- 4.5.1 帶隙基準源的理論分析46
- 4.5.2 電壓基準電路的主要參數(shù)指標46-47
- 4.5.3 帶隙基準的結構設計47-49
- 4.6 其它模塊的原理及設計49-51
- 4.6.1 右腿驅動電路49-50
- 4.6.2 導聯(lián)脫落檢測電路50-51
- 4.7 整體系統(tǒng)的仿真分析51-55
- 4.8 本章小結55-56
- 第五章 芯片版圖設計56-64
- 5.1 版圖設計工具56
- 5.2 模擬前端電路版圖設計56-62
- 5.2.1 版圖設計中的效應分析57-59
- 5.2.2 版圖設計中的匹配技巧59-62
- 5.3 本章小結62-64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64-66
- 參考文獻66-70
- 致謝70-72
- 作者簡介72-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玉英;李剛;呂楊生;;單片微機控制的心電信號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1990年02期
2 蒲虹橋;陳陽明;;便攜式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的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王恩美,范鑫,李春勝,王宏;一種新型心電信號采集及分析系統(tǒng)[J];儀器儀表學報;2001年S2期
4 楊琦,劉大茂;一種用于監(jiān)護儀的心電信號采集接口調理方法[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5 張玉華,李橋,孟延,李新,劉尚明,潘燕,邵慶余,孫文紅;基于虛擬儀器的12導同步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4年06期
6 李開元;胡敏露;王衛(wèi)東;張舒;;USB心電信號采集卡的研制[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6年03期
7 秦龍,張小平,王渝梅;基于MSP430F149實現(xiàn)的心電信號采集存儲傳輸系統(tǒng)[J];工業(yè)控制計算機;2005年07期
8 羅蔚華;李方洲;;基于USB接口的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5期
9 陳紅萬;施繼紅;王威廉;吳小艷;;基于ARM7的單電源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電子測量技術;2009年03期
10 王宗剛;潘崢嶸;祝燎;;基于LabVIEW的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恩美;范鑫;李春勝;王宏;;一種新型心電信號采集及分析系統(tǒng)[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松林;遠程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2 陳雪龍;基于織物電極的非接觸式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萬季];心電信號采集芯片的模擬前端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4 房財福;便攜式心電信號采集儀的研究與開發(fā)[D];山東大學;2009年
5 姜思剛;無線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的研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6 杜雷雷;高性能心電信號采集模塊的搭建與應用驗證[D];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2013年
7 孫文鐸;十二導聯(lián)心電信號采集及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劉乃乾;便攜式胎兒心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重慶大學;2013年
9 聶道華;心電信號采集新技術探索與竇性心律失常分析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10 孫上鵬;心電信號采集及無線傳輸系統(tǒng)的設計[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047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70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