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倏逝場的微納光纖光鑷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1 22:04
本文關鍵詞:基于倏逝場的微納光纖光鑷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場光鑷對微粒亞接觸、無損傷、無污染的操縱,已經(jīng)成為細胞生物學、微小力測量、微納米器件加工等眾多領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尤其在生物領域,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對細胞、病毒、細菌和DNA分子的研究。從分辨率和靈敏度的角度來看,近場光鑷是最有前景的操縱方法之一。因此,對近場光鑷的研究至關重要。本文圍繞微納光纖近場光鑷展開深入的研究。 首先介紹了近場光鑷近四十年的發(fā)展現(xiàn)狀,并且比較了不同類型近場光鑷的優(yōu)缺點。同時,從光輻射壓力和光場梯度力出發(fā)闡述了光鑷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分別對三種不同尺寸的微粒建立了相對應的計算模型。 根據(jù)表面活性劑的功能和應用領域,選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為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劑,克服了微球在溶液中團簇、不穩(wěn)定的難題。此外,利用COMSOLMultiphysics和MATLAB軟件對微納光纖的倏逝場進行仿真分析。同時,對離光纖表面不同距離的倏逝場強度給出定量的大小,為實驗提供理論依據(jù)。 最后,對纖芯直徑為2μm的微納光纖光鑷進行性能測試。文章強調了激光光源的選取,微納光纖的制備、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耦合效率的提高這幾個實驗關鍵細節(jié)。實驗結果不僅證實了光作用力對微球的平衡作用,而且在光纖錐區(qū)倏逝場的作用下成功捕獲微球,微球沿著光纖的運動速度達到5.3μm/s。這為微納光纖近場光鑷在生物領域的應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關鍵詞】:近場光鑷 倏逝場 微納光纖光鑷 聚苯乙烯微球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H7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9-10
- 1.2 近場光鑷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7
- 1.3 本文主要內容及章節(jié)安排17-19
- 第二章 光鑷的原理19-29
- 2.1 光鑷原理介紹19-21
- 2.1.1 光輻射壓力19-20
- 2.1.2 光場的梯度力20-21
- 2.2 光作用力的計算21-28
- 2.2.1 米氏粒子21-24
- 2.2.2 瑞利粒子24-26
- 2.2.3 中間情況26-28
- 2.3 本章小結28-29
- 第三章 表面活性劑29-35
- 3.1 表面活性劑介紹29-30
- 3.2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方法及功能30-34
- 3.2.1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方法30-32
- 3.2.2 表面活性劑的分散作用32-34
- 3.3 本章小結34-35
- 第四章 微納光纖倏逝場的仿真35-49
- 4.1 有限元法35-36
- 4.2 COMSOL Multiphysics 4.3b 數(shù)值仿真界面36-39
- 4.3 微納光纖倏逝場39-47
- 4.3.1 倏逝場39-43
- 4.3.2 微納光纖倏逝場的仿真分析43-45
- 4.3.3 微納光纖表面倏逝場強度45-47
- 4.4 本章小結47-49
- 第五章 微納光纖光鑷的測試49-56
- 5.1 微納光纖光鑷實驗系統(tǒng)49-54
- 5.1.1 激光光源的選取49-50
- 5.1.2 微納光纖的制備50-52
- 5.1.3 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52-53
- 5.1.4 耦合效率的提高53-54
- 5.2 微納光纖光鑷性能測試54-55
- 5.3 本章小結55-56
- 第六章 工作總結與展望56-58
- 6.1 工作總結56-57
- 6.2 工作展望57-58
- 參考文獻58-6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63-64
- 致謝64-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吳豐順;何敬強;吳懿平;安兵;王佳;張金松;;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用單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J];功能材料;2006年11期
2 祝生祥;傳統(tǒng)光學顯微鏡與近場光學顯微鏡[J];光學儀器;2000年06期
3 嚴英占;吉U
本文編號:3581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3581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