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米分辨力雙頻激光干涉儀相位細分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皮米分辨力雙頻激光干涉儀相位細分技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年
皮米分辨力雙頻激光干涉儀相位細分技術研究
蔡海蛟
【摘要】:近年來,引力波探測、表面科學工程、極紫外光刻等前沿領域的迅猛發(fā)展,對雙頻激光干涉儀測量分辨力的需求已從納米、亞納米量級提升至數(shù)十皮米甚至皮米量級。面對101-100量級測量分辨力需求的新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基于周期/頻率/時間差測量的雙頻激光干涉信號處理方法其測量分辨力難以突破0.1 nm,而近年來日益被重視的正交鎖相放大式信號處理方法,盡管其理論上可達到1pm的位移測量分辨力,但是一方面其理論誤差模型尚未有效建立,導致其工作參數(shù)無法準確設計,另一方面現(xiàn)有正交鎖相放大式相位測量技術只能應用在數(shù)mm/s以下的靜態(tài)、準靜態(tài)測量場合,不能滿足超精密動態(tài)測量需求。本文在分析正交鎖相放大式測相原理的基礎上,建立了該方法的信號流程及測相誤差整體模型,并通過對模型的仿真分析得到正交鎖相放大式信號處理系統(tǒng)中各模塊工作參數(shù)對測量分辨力、測量帶寬的影響,并著重解決影響測量分辨力和測量帶寬的直流偏置、和頻分量數(shù)字濾波、動態(tài)噪聲抑制等問題。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建立了正交鎖相放大式測相方法的信號變換流程及測相誤差整體模型,并進行相應的數(shù)值仿真,以分析正交鎖相放大式測相系統(tǒng)中數(shù)據(jù)采集、硬件乘法器、和頻分量數(shù)字濾波、反正切數(shù)字解調等模塊工作特性對相位測量分辨力和相位測量帶寬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結合皮米分辨力高速雙頻激光干涉測量對應的數(shù)據(jù)采集速度、數(shù)據(jù)采集分辨力、信號直流偏置補償、差頻和頻信號抑制比、反正切數(shù)字解調字長等具體需求,提出理論分辨力為15pm、最大測量速度為1.5m/s的皮米分辨力雙頻激光干涉儀相位細分系統(tǒng)總體設計方案。針對現(xiàn)有正交鎖相相位測量方法中為保證高和頻差頻抑制比而采用窄帶寬濾波器的問題,首先使用高帶寬線性相位的FIR數(shù)字濾波器,在略微放寬差頻和頻信號抑制比的前提下將系統(tǒng)的最大測量速度由數(shù)mm/s提升到1.5m/s,實現(xiàn)了對位移的高分辨力高速動態(tài)測量,同時針對略微放寬差頻和頻信號抑制比引入的高頻噪聲問題,在相位輸出環(huán)節(jié)加入卡爾曼數(shù)字濾波器以有效降低輸出相位的噪聲。最后,采用電信號模擬的方法對本文研制的基于正交鎖相放大原理的雙頻激光干涉信號細分卡進行了實際的測試。實驗證明,本系統(tǒng)設計的正交鎖相相位測量方法中硬件乘法器、和頻分量數(shù)字濾波、反正切數(shù)字解調等模塊實現(xiàn)了預期的設計目標,系統(tǒng)整體實現(xiàn)了0.03°的角度分辨力,等效位移測量分辨力為27pm,最大測量速度達到了±1.5m/s,在測量范圍內(nèi)位移測量結果靜態(tài)標準差小于10pm、動態(tài)標準差小于27pm,證明了系統(tǒng)測量分辨力的有效性。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H744.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胡華;鐘潔;;新型鎖相放大器的設計[J];電子測量技術;2014年08期
2 鄧娜;邵世煌;顧國祥;;基于最優(yōu)Hankel范數(shù)近似的線性相位ⅡR濾波器設計[J];控制理論與應用;2007年02期
3 張德添,何昆,張颯,楊怡,周濤,張學敏,趙曉光,薛燕;原子力顯微鏡發(fā)展近況及其應用[J];現(xiàn)代儀器;2002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梁浴榕;外差激光干涉儀中的高精度相位測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雁;江澤慧;王戈;覃道春;程強;;毛竹纖維微纖絲取向的原子力顯微鏡觀察[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2 陳艦;陳偉峰;;二氧化鈦制備、表面特性及光催化的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伍洲;方彥軍;;高壓巡線機器人電磁導航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J];高電壓技術;2008年09期
4 熊福全;周亮;劉盛全;;基于AFM的107楊纖維表面形貌特征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5 林水嘯;林默君;;科學家是如何“看到”原子、電子云和共價鍵的[J];化學教育;2014年14期
6 馬登軍;孫漢文;袁倬斌;肖小玲;黃莉莉;;原子力顯微鏡在癌細胞觀察和研究中的應用[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伍洲;方彥軍;趙芃;;高壓巡線機器人電磁導航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華東電力;2008年03期
8 熊潔;陳寶安;巴龍;高峰;高沖;丁家華;孫耘玉;程堅;王駿;趙剛;杜鵑;陸祖宏;;用原子力顯微鏡表征DNA純化效果的實驗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3期
9 黃云;黃水花;黎全;曲天良;吳素勇;;原子力顯微鏡實驗教學設計[J];科技信息;2012年35期
10 羅順社;魏煒;魏新善;趙會濤;劉曉鵬;;致密砂巖儲層微觀結構表征及發(fā)展趨勢[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晶;柔性基ZnO:Al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周虎田;骨髓源神經(jīng)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馬諄;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自組裝行為及其光電性質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隋麗;高LET輻射致DNA和生物體損傷的機制及其防護研究[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6年
5 鄧娜;基于最優(yōu)Hankel范數(shù)近似的線性相位IIR濾波器設計及其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08年
6 劉洪卓;環(huán)孢素A皮膚給藥系統(tǒng)的設計與評價[D];沈陽藥科大學;2007年
7 余建平;面向精密定位的平面電容式多自由度位移測量傳感器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8 潘曉鴻;蘇云金芽胞桿菌等微生物對環(huán)境中毒性金屬的固定轉化作用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4年
9 楊濤;激光外差干涉大范圍位移和角度同時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
10 張杰;用于原子力顯微鏡壓電掃描器的新型電荷驅動方法研究與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良秋;溶膠—凝膠法制備NiCuZn鐵氧體薄膜和粉體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謝志剛;雙掃描器寬范圍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系統(tǒng)[D];浙江大學;2011年
3 魏中磊;Sol-Gel法制備NiCuZn鐵氧體薄膜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劉立慧;橫向非均勻納米硅(nc-Si)薄膜和氧化亞銅薄膜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金平;溶解氣體量以及結晶中心量的角度來研究姆潘巴效應[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富;CCD MOS表界面結構特性與工藝及環(huán)境應力的關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劉彩勝;原子力顯微鏡對玉米黑粉菌及蛋白分子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8 王朱珍;基于氣敏傳感器陣列的信號處理與模式識別算法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9 袁方;微納特征結構評價與表面表征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10 袁麗娟;聚乳酸薄膜的結晶形態(tài)及結晶動力學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鐵軍;王保良;黃志堯;李海青;;一種工作頻率可調的鎖定放大電路在液體微弱電導測量中的應用[J];傳感技術學報;2006年02期
2 許厚澤;衛(wèi)星重力研究:21世紀大地測量研究的新熱點[J];測繪科學;2001年03期
3 張亦奕;牟建勛;邵志峰;;原子力顯微鏡在結構生物學中的應用[J];電子顯微學報;1996年Z1期
4 趙清亮,王景賀,李旦,董申;掃描探針顯微鏡的最新技術進展及應用[J];電子顯微學報;2000年01期
5 張英鴿,王琛,趙德祿,白春禮,林樟,田芳,蘇明;乙酰膽堿酯酶分子的原子力顯微成像[J];電子顯微學報;1999年01期
6 林璋,王琛,馮喜增,白春禮;亞精胺誘導DNA凝聚的有序性的AFM研究[J];電子顯微學報;1999年01期
7 紀天容;梁中偉;朱新宇;邵元華;;掃描離子電導顯微鏡的原理及應用[J];分析化學;2010年12期
8 蘭羽;周茜;;激光外差探測中外差信號檢測方法研究[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2年04期
9 冉將軍;許厚澤;沈云中;鐘敏;張興福;;新一代GRACE重力衛(wèi)星反演地球重力場的預期精度[J];地球物理學報;2012年09期
10 孔令偉;廖俊必;甘芳吉;肖長麗;;鎖相技術在FSM管道腐蝕測量中的應用[J];電子測量技術;2012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雙頻激光干涉儀[J];計量工作;1976年03期
2 ;雙頻激光干涉儀在北京鑒定[J];儀器制造;1976年04期
3 裘惠孚;陳允昌;張永年;陳永江;;雙頻激光干涉儀[J];計量技術;1979年03期
4 ;我國第一臺微電腦雙頻激光干涉儀在我院研制成功[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1985年02期
5 郭彥珍;郭俊杰;李大成;;微電腦雙頻激光干涉儀[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1986年02期
6 李紹貴;;推廣應用雙頻激光干涉儀的幾個問題[J];計量技術;1988年11期
7 羨一民;雙頻激光干涉儀的原理與應用(一)[J];工具技術;1996年04期
8 羨一民;雙頻激光干涉儀的原理與應用(二)[J];工具技術;1996年05期
9 羨一民;雙頻激光干涉儀的原理與應用(四)[J];工具技術;1996年07期
10 聶恒敬,劉文文,王先紅;用量塊標定雙頻激光干涉儀的新方法[J];上海計量測試;199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何川;林家明;沙定國;紀榮;;雙頻激光干涉儀在曲率半徑測試中的應用[A];光電技術與系統(tǒng)文選——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屆全國光電技術與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劉洪霞;趙洪濤;;利用雙頻激光干涉儀配合修理、校準繪圖機[A];2010航空試驗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田云輝;基于雙縱模雙頻激光干涉測量的位移傳感器自動檢定系統(tǒng)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蔡海蛟;皮米分辨力雙頻激光干涉儀相位細分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閆曉茹;高速雙縱模雙頻激光干涉儀系統(tǒng)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3 康巖輝;雙縱模雙頻激光干涉儀信號處理系統(tǒng)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常樹林;100m雙頻激光干涉儀光電檢測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李剛偉;外置式激光跟蹤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3年
6 孫志猛;雙頻激光干涉儀非線性誤差測量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劉介良;高精度絲杠動態(tài)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8 徐婷婷;新型高精度四維熱變形實驗裝置的改進及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相關機構
>西安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四川大學
>合肥工業(yè)大學
相關作者
>田云輝 >常樹林
>劉介良 >徐婷婷
>蔡海蛟 >李剛偉
>孫志猛 >康巖輝
>閆曉茹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wǎng)數(shù)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wǎng)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皮米分辨力雙頻激光干涉儀相位細分技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75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18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