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無線通信技術研究—節(jié)點協(xié)助下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25 01:15
由于無線通信的廣播特性,其傳輸內(nèi)容存在被第三方竊聽的風險。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和物聯(lián)網(wǎng)應用的逐漸推廣,未來無線通信安全將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近些年,一種被稱為隱蔽通信或低檢測概率通信的理論被提出,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成果,這引起了無線通信安全領域?qū)W者們的廣泛關注。與傳統(tǒng)的加密技術主要保護傳輸內(nèi)容的機密性不同,隱蔽通信更強調(diào)對傳輸過程本身的保護,即降低竊聽方的檢測概率,這將提供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安全保護策略。由于隱蔽通信理論被單獨提出和分析的時間較晚,國內(nèi)對這一熱點的關注程度還不夠,因此,加大投入對隱蔽通信理論的研究,奪得信息對抗上的制高點已經(jīng)刻不容緩。本文就隱蔽通信理論中的隱蔽通信系統(tǒng)模型構建和性能分析展開研究。本文首先介紹了隱蔽通信理論在近些年的發(fā)展,并針對隱蔽通信中平方根法則指出的隱蔽容量為零的基本問題展開分析,就隱蔽通信中的基本假設和分析方法進行了說明,并解析的證明了高斯分布信號在隱蔽通信假設中的合理性。同時,在有限碼字長度下對影響隱蔽通信性能的限制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通過數(shù)值仿真驗證了平方根法則下的容量漸進速率。為解決隱蔽通信容量為零的理論限制,本文提出了利用干擾節(jié)點發(fā)射人工噪聲來協(xié)助實...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與意義
1.2 隱蔽通信概述
1.2.1 概念
1.2.2 評價指標
1.3 國內(nèi)外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
1.4 本文的主要貢獻與創(chuàng)新
1.5 主要研究內(nèi)容與組織結構
第二章 隱蔽通信基本模型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基本模型
2.3 高斯分布信號
2.4 最優(yōu)檢測
2.5 有限碼字長度
2.5.1 性能分析
2.5.2 數(shù)值仿真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干擾節(jié)點協(xié)助下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系統(tǒng)模型
3.3 恒定干擾噪聲功率功率下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3.3.1 隱蔽限制下的功率約束
3.3.2 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3.4 變化干擾噪聲功率下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3.4.1 竊聽方平均檢測性能
3.4.2 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3.4.3 參數(shù)優(yōu)化
3.5 數(shù)值仿真
3.5.1 恒定AN功率下的隱蔽通信性能
3.5.2 變化AN功率下的隱蔽通信性能
3.6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利用反饋信道信息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系統(tǒng)模型
4.3 選擇發(fā)射時機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4.3.1 竊聽方的檢測性能
4.3.2 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4.4 利用功率控制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4.4.1 竊聽方的檢測性能
4.4.2 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4.5 數(shù)值仿真
4.5.1 不同檢測門限下的虛警、漏檢和總檢測錯誤概率
4.5.2 不同參數(shù)設置下的平均最小全錯誤檢測概率
4.5.3 不同參數(shù)設置下的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4.5.4 隱蔽限制下的最大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種用于隱蔽通信的低檢測概率波形設計[J]. 羅志勇,謝映海. 信息通信. 2018(08)
[2]LPD通信波形設計方案及其性能分析[J]. 張曉彤,孫志國,寧曉燕,謝紅.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 2018(08)
[3]基于物理層信息加密的衛(wèi)星隱蔽通信研究[J]. 倪磊,達新宇,王舒,梁源. 工程科學與技術. 2018(01)
[4]基于噪聲調(diào)相干擾寄生擴頻的隱蔽信息傳輸[J]. 石榮,胡蘇,徐劍韜.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7(11)
[5]通信信息隱藏技術研究[J]. 張松,馮祺. 艦船電子工程. 2016(10)
[6]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LPI/LPD通信技術研究[J]. 馮微,楊仕平,王健,鄭晨熹. 現(xiàn)代電子技術. 2014(15)
碩士論文
[1]低截獲概率信號的同步關鍵技術研究[D]. 冉妮虹.電子科技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551527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與意義
1.2 隱蔽通信概述
1.2.1 概念
1.2.2 評價指標
1.3 國內(nèi)外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
1.4 本文的主要貢獻與創(chuàng)新
1.5 主要研究內(nèi)容與組織結構
第二章 隱蔽通信基本模型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基本模型
2.3 高斯分布信號
2.4 最優(yōu)檢測
2.5 有限碼字長度
2.5.1 性能分析
2.5.2 數(shù)值仿真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干擾節(jié)點協(xié)助下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系統(tǒng)模型
3.3 恒定干擾噪聲功率功率下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3.3.1 隱蔽限制下的功率約束
3.3.2 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3.4 變化干擾噪聲功率下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3.4.1 竊聽方平均檢測性能
3.4.2 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3.4.3 參數(shù)優(yōu)化
3.5 數(shù)值仿真
3.5.1 恒定AN功率下的隱蔽通信性能
3.5.2 變化AN功率下的隱蔽通信性能
3.6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利用反饋信道信息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系統(tǒng)模型
4.3 選擇發(fā)射時機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4.3.1 竊聽方的檢測性能
4.3.2 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4.4 利用功率控制的隱蔽通信性能分析
4.4.1 竊聽方的檢測性能
4.4.2 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4.5 數(shù)值仿真
4.5.1 不同檢測門限下的虛警、漏檢和總檢測錯誤概率
4.5.2 不同參數(shù)設置下的平均最小全錯誤檢測概率
4.5.3 不同參數(shù)設置下的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4.5.4 隱蔽限制下的最大有效隱蔽通信速率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種用于隱蔽通信的低檢測概率波形設計[J]. 羅志勇,謝映海. 信息通信. 2018(08)
[2]LPD通信波形設計方案及其性能分析[J]. 張曉彤,孫志國,寧曉燕,謝紅.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 2018(08)
[3]基于物理層信息加密的衛(wèi)星隱蔽通信研究[J]. 倪磊,達新宇,王舒,梁源. 工程科學與技術. 2018(01)
[4]基于噪聲調(diào)相干擾寄生擴頻的隱蔽信息傳輸[J]. 石榮,胡蘇,徐劍韜.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7(11)
[5]通信信息隱藏技術研究[J]. 張松,馮祺. 艦船電子工程. 2016(10)
[6]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LPI/LPD通信技術研究[J]. 馮微,楊仕平,王健,鄭晨熹. 現(xiàn)代電子技術. 2014(15)
碩士論文
[1]低截獲概率信號的同步關鍵技術研究[D]. 冉妮虹.電子科技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5515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5515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