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信息工程論文 >

ALC-OFDM系統(tǒng)中的ACMS新選擇準則

發(fā)布時間:2018-08-28 09:56
【摘要】:針對新一代寬帶衛(wèi)星通信,建立了自適應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編譯碼的正交頻分復用(ALC-OFDM)傳輸系統(tǒng)結構與信道模型。在分析固定編碼調制方式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加權信噪比(SNR)的自適應編碼調制方案(ACMS)選擇新準則,使每種編碼調制方案對應著一個信道平均信噪比范圍,可以有效找出使系統(tǒng)吞吐量最優(yōu)的信噪比切換門限值。仿真結果表明:在系統(tǒng)的誤比特率(BER)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對比各種加權準則,加權得到的SNR越大,采用該準則的系統(tǒng)吞吐量越大;當系統(tǒng)吞吐量都達到最大值時,采用3種加權方式的信噪比切換門限比傳統(tǒng)準則至少降低了2 d B。
[Abstract]:For a new generation of wide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 adaptive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encoding and decoding (LDPC) transmission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channel model based 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LC-OFDM)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ixed coding modulation scheme, a new criterion of adaptive coding modulation scheme (ACMS) for weighte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is proposed, which makes each coding modulation scheme correspond to a channel averag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range. The SNR switching threshold of optimal system throughput can be found effectiv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bit error rate (BER) of the system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he larger the weighted SNR is, the larger the system throughput is when the system throughput reaches the maximum. The SNR switching threshold using three weighted methods is at least 2 dB low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riterion.
【作者單位】: 空軍工程大學信息與導航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271250,61571460)
【分類號】:TN911.22;TN927.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思深,王曉川,楊寧;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在通信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5年21期

2 楊麗;關新平;龍承念;羅小元;;利用自適應編碼調制的無線網絡控制系統(tǒng)的分析和設計(英文)[J];自動化學報;2009年07期

3 汶麗,王麗娜;寬帶無線網絡中的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研究[J];電子科技;2004年10期

4 李明;付永亮;鄭輝;;自適應編碼調制的一種高效半盲檢測算法[J];電訊技術;2008年04期

5 劉冰;石吉利;宋祖勛;;空地數據鏈自適應編碼調制方法研究[J];航空電子技術;2011年03期

6 周小林,盧屹,宋文濤,羅漢文;無線局域網中高效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J];計算機工程;2003年13期

7 薛德志;趙新勝;;一種聯(lián)合AMC和自適應幀長技術的ARQ方案[J];軍事通信技術;2005年S1期

8 沈瑞靜,徐嵐,王宗欣;Turbo碼自適應編碼調制和盲識別[J];無線電工程;2005年02期

9 王鋼;方雄飛;;基于平均頻譜效率的自適應編碼調制優(yōu)化設計[J];電子科技;2006年10期

10 周曉寧;閔芳;周小林;;一種基于LDPC鏈路自適應技術的研究[J];通信技術;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薛德志;趙新勝;;一種聯(lián)合AMC和自適應幀長技術的ARQ方案[A];江蘇省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袁子立;趙立坤;;基于LDPC碼的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A];全國第五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專刊(第一冊)[C];2011年

3 趙歡歡;陳紅;;基于TCM自適應編碼調制和混合自動重復請求[A];2006中國西部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玉玲;基于LDPC碼的鏈路自適應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花;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在衛(wèi)星通信中的應用[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2 寇肖剛;基于DSP的編碼調制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陳書聰;基于LDPC碼的ACM-HARQ跨層系統(tǒng)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周沅寧;衛(wèi)星通信中的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5 余龍;基于LTE系統(tǒng)的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6 李博;基于速率兼容LDPC碼的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呂光平;自適應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05年

8 敬玉鄉(xiāng);OFDM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倪洋;數字衛(wèi)星廣播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的性能仿真和FPGA實現(xiàn)[D];南昌大學;2012年

10 方雄飛;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及其在HSDPA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2090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2090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7cd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