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有效模面積的折射率漸變型模分復用器研究
本文選題:模分復用器 + 有效模場面積 ; 參考:《光電子·激光》2017年11期
【摘要】:提出了一種大有效模面積的折射率漸變型分布模式信道的新型6模式復用器,采用光束傳播法和全矢量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模分復用器的性能指標。結(jié)果表明,本文復用器實現(xiàn)了折射率漸變型分布、大有效模場面積、低非線性系數(shù)、高耦合效率和寬工作波段6模式復用解復用操作;在1 450~1 650nm工作波段,模分復用器耦合效率優(yōu)于-0.449dB,模式LP_(01)、LP_(11a)、LP_(11b)、LP_(21a)和LP_(21b)耦合效率分別優(yōu)于0、-0.018、-0.018、-0.449和-0.036dB,呈現(xiàn)出平坦特性;在C波段內(nèi),模分復用器耦合效率呈現(xiàn)出更好的平坦特性,所有模式對應的平坦度均優(yōu)于0.066dB;在1 550nm,所有模式的有效面積均大于標準單模光纖(SMF)的14.9倍,非線性系數(shù)均遠小于標準SMF。
[Abstract]:A novel 6 mode multiplexer with large effective mode area in a graded refractive index distributed mode channel is proposed.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mode multiplexer is studied by using beam propagation method and full 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plexer achieves the refractive index gradient distribution, large effective mode area, low nonlinear coefficient, high coupling efficiency and wide working band 6 mode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operation.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the mode demultiplexer is better than -0.449dB, and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of the mode LPstack is better than that of -0.449dB, and the mode LPstack / LPP-T / L / L / P / L / L / P / L / T / L / T / L / T / L / T / L / T / L / L / C / L / C / L / C / L / C / C / L / C / L / C / C / L / C / L / C / L / C / L / T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L / T / L / L / L The flatness of all modes is better than 0.066 dB, and the effective area of all modes is 14.9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standard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SMFs) at 1 550 nm, and the nonlinear coefficient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standard SMFs.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山東省光通信科學與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區(qū)域光纖通信網(wǎng)與新型光通信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671227,61431009)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1FM015) “泰山學者”建設工程專項經(jīng)費資助項目
【分類號】:TN929.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解金山;光纜傳輸系統(tǒng)擴容技術(shù)與復用器[J];光通信技術(shù);1993年04期
2 黃鍇;楊秀芝;;復用器配置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J];電視技術(shù);2011年24期
3 吳林煌;楊秀芝;云桂桂;;復用器硬件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電視技術(shù);2011年07期
4 ;WDM-4100 MPEG-2碼流復用器[J];電視技術(shù);2007年12期
5 程連冀,方向忠,張文軍;級聯(lián)多節(jié)目編碼復用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3年03期
6 潘清君;3630基群復用器的安裝與使用[J];電信技術(shù);1996年09期
7 王興東,余松煜,梁龍飛;關(guān)于再復用器數(shù)據(jù)插入方式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2002年12期
8 王文敏;劉文;宋瓊輝;;低熱應力熱穩(wěn)定曲線型陣列波導光柵復用器[J];光子學報;2011年12期
9 盧致皓;;英國廣播公司用于遙控的Pilkington復用器[J];傳輸線技術(shù);1985年05期
10 ;數(shù)碼視訊家族又添新成員[J];有線電視技術(shù);2004年2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河南 趙長寬;無線數(shù)字電視前端機房復用器電源應急維修一例[N];電子報;2012年
2 王;凱創(chuàng)一個網(wǎng)絡連接服務上千用戶[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殷理想;基于狹縫波導的新型單纖三向復用器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聶霖鑫;下一代廣播電視無線系統(tǒng)復用器設計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3 羅楊;數(shù)字電視復用器遠程控制方案的設計和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4 黃水麗;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tǒng)復用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王玉欣;MPEG-2傳輸流復用器的FPGA實現(xiàn)[D];福州大學;2010年
6 鄧松峰;基于FPGA的TS流復用器及其接口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7 李婕;傳輸流復用器的FPGA建模與實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571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85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