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隨機共振高頻微弱信號檢測系統(tǒng)
本文選題:隨機共振 + 微弱信號檢測; 參考:《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17年10期
【摘要】:針對經典隨機共振方法對高頻微弱信號檢測失效的難題,提出一種調參隨機共振檢測高頻微弱信號的方法,并以LabVIEW和Matlab為開發(fā)平臺,利用調參隨機共振方法構建了檢測無線電高頻微弱信號系統(tǒng)。該檢測系統(tǒng)能夠根據待測信號的特征,通過調節(jié)系統(tǒng)參數誘發(fā)系統(tǒng)發(fā)生隨機共振,從而實現對高頻信號的檢測。最后對實際中無線電含噪信號進行檢測,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tǒng)人機界面友好,能夠有效地檢測出強噪聲背景下的高頻微弱信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ailure detection of high frequency weak signals by classical stochastic resonance method, a parameter modulation stochastic resonance (SRR)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high frequency weak signals. Based on LabVIEW and Matlab,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high frequency weak signals is proposed. A high frequency weak signal system for radio detection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odulated stochastic resonance (SR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al to be tested, the system can induce the stochastic resonance by adjusting the system parameters, so as to realize the detection of the high frequency signal. Finally, the actual radio noisy signals are dete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a friendly man-machine interface and can effectively detect the high-frequency weak signals under the strong noise background, which has good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河北工業(yè)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計算機應用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07042) 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F2014202264)
【分類號】:TN911.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衛(wèi)菊;金波;劉開健;;隨機共振理論與微弱信號檢測應用綜述[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10年04期
2 安良;陳勵軍;陸佶人;;海洋噪聲背景下基于隨機共振方法的波束形成[J];聲學技術;2006年02期
3 王晶;張慶;梁霖;張熠卓;徐光華;;采用遺傳算法的自適應隨機共振系統(tǒng)弱信號檢測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4 吳利平;李贊;李建東;;隨機共振參數的自適應調整策略與性能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李曉龍;冷永剛;范勝波;石鵬;;基于非均勻周期采樣的隨機共振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1年12期
6 張曉燕;徐偉;周丙常;;周期矩形信號作用下時滯非對稱單穩(wěn)系統(tǒng)的隨機共振[J];物理學報;2012年03期
7 張礁石;楊子賢;盧結成;;閾值陣列模型與超閾值隨機共振[J];通信技術;2012年07期
8 楊寧;張培林;馬喬;王江濤;;自適應隨機共振在微弱信號檢測中的應用[J];機械強度;2012年06期
9 張麗珠;于健;;基于調制隨機共振大頻率信號檢測的仿真[J];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10 陳明生;秦明新;孫即祥;尹中秋;寧旭;;低信噪比下融合隨機共振的運動目標檢測算法[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輝;李建龍;;誤差反饋對隨機共振非線性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A];浙江省信號處理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關平;楊森;靳伍銀;;FHN神經元傳輸特性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非線性振動暨第十一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摘要集與會議議程[C];2013年
3 徐嬌華;趙宗曦;張宇;;基于隨機共振原理的微弱水聲信號處理[A];中國聲學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楊茂;胡立群;;光電微弱信號檢測電路的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5 吳濤;魏欣;張若禹;袁嗣杰;;基于穩(wěn)健Wigner-Ville分布的微弱信號檢測算法[A];第十四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9)論文集[C];2009年
6 楊璧南;;微弱信號相干檢測后的頻域處理[A];中國電子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7 黃冠欽;楊坤德;馬遠良;;微弱信號的自適應相干累積檢測[A];中國聲學學會水聲學分會2011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任德奎;王德石;諶龍;;基于參激Lorenz系統(tǒng)的微弱信號檢測[A];第十二屆全國非線性振動暨第九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顏勇;王玫;張慧峰;;基于Duffing振子的微弱信號檢測方法研究[A];2009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勇;許錄平;田玉琴;徐飛;;一種微光子導航源的混沌辨識方法[A];第二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范劍;隨機共振和混沌理論在微弱信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劉進;基于非線性隨機共振的弱信號檢測理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王楠;非線性系統(tǒng)邏輯隨機共振的理論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4 許麗艷;加權超閾值隨機共振的信號重構方法研究[D];青島大學;2017年
5 萬頻;隨機共振在信號檢測中的研究與應用[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吳冬梅;基于達芬振子的微弱信號檢測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王坤朋;微弱信號檢測的盲源分離方法及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8 馬玉梅;基于Fisher信息量的弱信號處理增益問題研究[D];青島大學;2014年
9 聶春燕;混沌理論及基于特定混沌系統(tǒng)的微弱信號檢測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晨;隨機共振微弱信號檢測的參數敏感性研究與應用[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王瀟;基于隨機共振的CDMA波束成形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譙自健;基于隨機共振理論的微弱信號檢測方法研究及應用[D];蘭州理工大學;2015年
4 吳創(chuàng)賓;聽覺非線性信號處理的心理聲學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5 尚金紅;基于隨機共振理論不同噪聲背景下2PSK信號相干接收誤碼率的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姜夢琦;閾值網絡中基于互信息的隨機共振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6年
7 胡韜;基于隨機共振理論的微弱信號檢測方法研究[D];重慶郵電大學;2016年
8 宋洋洋;基于混沌與隨機共振的微弱信號檢測方法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9 孫振源;基于隨機共振的毫米波輻射計信號檢測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年
10 王碩;基于隨機共振理論對2FSK信號輸出誤碼率的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7901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79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