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罩雷達目標表面溫度場求解方法
本文關鍵詞: 表面溫度場 有罩雷達目標 降維有限差分迭代法 出處:《紅外與激光工程》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雷達目標在軍事打擊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提出了一種有罩雷達目標表面溫度場求解方法。首先,對雷達目標的結構特性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將有罩雷達目標簡化為橢球目標;其次,對雷達目標三維溫度場進行建模,在球坐標系下建立瞬態(tài)熱傳導方程,分析邊界條件,建立熱平衡模型;最后,對雷達目標表面溫度場模型及邊界條件進行簡化,提出了基于降維有限差分的迭代法,對目標表面溫度場進行數值求解。利用文中算法得到的溫度場分布及生成的紅外仿真圖像,符合實際情況,其溫度變化規(guī)律與實際一致,建立的溫度場模型及求解方法切實可行,為進一步研究目標紅外輻射特性提供了基本參數和理論依據。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of radar target in military strike, a method to solv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of radar target with radome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radar target are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radome radar target is simplified to ellipsoidal target. Secondly, the 3D temperature field of radar target is modeled, the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in the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thermal balance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mode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radar target are simplified, and an iterative method based on reduced dimension finite difference is proposed.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target surface is numerically solved.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and the infrared simulation image generat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law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model and its solution are feasible and provide basic parameter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作者單位】: 火箭軍工程大學二系;
【基金】:省部級高新工程項目(2013EX4217) 學校青年基金(2015QNJJ018)
【分類號】:TN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禎;汪連棟;王國玉;王雪松;;雷達目標極化散射特性的表征方法[J];無線電工程;2007年12期
2 白海東;黃雙華;江艷陽;張社國;;基于權值優(yōu)選粒子濾波的雷達目標跟蹤[J];船電技術;2012年03期
3 劉興;假雷達目標欺騙與反欺騙[J];電子科技導報;1995年11期
4 ;雷達目標手動錄取設備[J];現代電子;1997年03期
5 楊春玲,劉國歲,倪晉麟;基于轉換坐標卡爾曼濾波算法的雷達目標跟蹤[J];現代雷達;1998年05期
6 劉鴻彬,熊少華;空中雷達目標的灰色預測[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00年05期
7 張敏;趙宜楠;喬曉林;;一種專用雷達目標顯示平臺的實現[J];電視技術;2011年13期
8 王敏;;雷達目標跟蹤的轉換坐標卡爾曼濾波算法[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年01期
9 劉洪彬;空中雷達目標的灰色預測[J];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10 鞠鴻彬,吳嗣亮,劉博;增強雷達目標信號的接收虛擬變極化仿真和工程化方法[J];雷達科學與技術;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健;;模糊聚類分析在雷達目標互聯處理中的應用[A];中國中南地區(qū)模糊數學與系統(tǒng)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1993年
2 郭尊華;謝維信;黃敬雄;;雷達目標聯合跟蹤與識別技術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3 黃健;黃曉濤;李欣;;雷達目標微動與微多普勒分析[A];2009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四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賀有;羅舉平;;基于粗集理論的雷達目標類型識別[A];2007年光電探測與制導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欒壹俠;楊正龍;李大圣;;飛機RCS數據的統(tǒng)計建模分析[A];2010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郭仕劍;王衛(wèi)華;陳曾平;;基于TMS320VC6416的雷達目標自動檢測系統(tǒng)[A];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索繼東;柳曉鳴;劉玉民;;利用小波變換實現的雷達目標跟蹤濾波器[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8 李維運;;多雷達目標信息融合的仿真研究[A];2008-2009年船舶通信導航論文集[C];2009年
9 陳治禮;李明之;;基于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的雷達目標相關匹配識別[A];2010年全國電磁兼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韓曉東;梁志恒;顏漳;;多散射點雷達目標模型的射頻仿真模擬[A];全國第五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專刊(第一冊)[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正龍;雷達目標特征建模和檢測、識別[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2 孟繼成;雷達目標距離像識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3 于雪蓮;基于核方法和流形學習的雷達目標距離像識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4 朱R緘,
本文編號:15527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55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