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通信系統(tǒng)中OFDM-MIMO的時頻同步算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LTE通信系統(tǒng)中OFDM-MIMO的時頻同步算法研究 出處:《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移動通信 OFDM MIMO 時頻同步 MATLAB
【摘要】: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頻分復用,其原理是把信道劃分為多個相互正交的子信道,把串行的快速數據流轉化為并行的慢速數據流,并分配到各個子信道上進行傳送,正交的子信道不僅可以降低信道間的干擾,而且每個子信道的帶寬均遠小于信道的帶寬,因此每個子信道可看做平坦性衰落。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即多輸入多輸出,其原理是在收發(fā)兩端使用多條天線進行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它可以在不增加發(fā)射功率和頻譜的條件下提高系統(tǒng)的通信負載,同時多天線技術產生的多徑分量,可避免甚至消除多徑效應的影響。OFDM-MIMO系統(tǒng)將多天線和正交頻分復用技術聯合起來,即在有限頻寬和發(fā)射功率條件下,利用多天線技術提升通信容量;利用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將數據在傳送過程中所受衰減程度降到最低。OFDM-MIM0系統(tǒng)將OFDM和MIMO的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從而具有較高的頻譜利用率和可靠的數據傳送,是無線通信技術研究的重大突破。時頻同步算法作為OFDM-MIMO系統(tǒng)中的關鍵技術,只有準確的頻偏估計,方可嚴格保障多載波間的正交性,才能發(fā)揮出OFDM的優(yōu)勢;在多徑衰落信道中由于多徑時延的影響,會使有效數據符號起始位置產生偏移。因此,沒有高效和精確的時頻同步算法,OFDM-MIMO的技術優(yōu)勢將成為泡影,F有的同步技術適用場景較為理想和單一,缺乏多場景的兼容性;同時存在運算量龐大、訓練序列構造負擔重,部分算法甚至忽略了整數倍頻偏對符號定時影響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在不改變同步性能的條件下,對算法進行了優(yōu)化、精簡并研究了整數倍頻偏對符號時間定位的影響。對于相互正交的子載波信號,在無線移動端的多普勒(Doppler)效應下容易引起頻率偏移,同時收發(fā)兩端因振蕩頻率不同也會產生頻差,這些頻率偏移均將影響OFDM的載波之間的正交性性,造成載波干擾(ICI)。根據當前的研究狀況發(fā)現,相關的頻偏估計算法運算量大、耗時長且準確性有待提高,仍然需進行算法的優(yōu)化、精簡并進一步提高同步的準確性。信號在多入多出的信道中傳輸時,由于多徑時延以及整數倍頻偏均會產生隨機時間延遲,使有效數據的起始位置發(fā)生改變,從而造成符號干擾(ISI)。目前的符號同步方案在訓練序列的構造上負擔較重,甚至遺漏了整數倍頻偏對符號同步的影響,因而,一種輕量和考慮周全的時間同步算法的研究必不可少。目前的時頻同步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要么只適合AWGN信道要么僅適合多徑衰減信道,缺少一種性能優(yōu)越且通用性較強的時頻同步算法。分析最新基于WPS的改進算法發(fā)現,其整數倍頻偏估計存在較大問題,誤差超出可接受范圍,且整個方案的運算量龐大,計算復雜。本文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假設、理論推算和多次仿真,以優(yōu)化該算法運算量,縮短處理時間并修正整數倍頻偏估計值。通過對當前及傳統(tǒng)的時頻同步算法的研究,得出了適配各種通信場景的最優(yōu)時頻同步算法,掌握了所使用的訓練序列的結構及構造方法,可方便其他學者繼續(xù)深入研究,同時也提高了算法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對于計算量龐大、運算復雜的時頻同步算法,在不改變同步性能的前提下,經過推算、合并和仿真驗證進行了優(yōu)化和精簡,從而降低了其復雜度,提高了該算法的處理速度;對于考慮不周全和同步誤差較大的同步算法,增加了處理程序并進行了多次試驗,提出了相應的修正方案。最后通過MATLAB進行了信道的模擬、算法實現和仿真驗證,經過上千次的仿真,時頻同步算法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明顯提升。該論文不僅豐富和完善了無線通信中時頻同步算法的研究,而且為未來的5G通信的相關技術也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但是MATLAB的仿真環(huán)境與實際通信場景仍然存在較大差異,改進算法有待應用測試和實際考驗。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92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鐘秀,商陸軍;一種用于分布式同步的令牌算法[J];中國科學(A輯 數學 物理學 天文學 技術科學);1987年01期
2 段平;一個分布式實時同步算法的性能模擬[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1991年01期
3 羅麗云,劉虎,張樹京;IEEE802.16-OFDM分組檢測和符號同步算法[J];鐵道學報;2005年04期
4 呂達;饒才杰;劉巖;;一種可變積分時間全球導航定位系統(tǒng)位同步算法[J];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2012年03期
5 田麗娟;楊平;;基于內插的符號同步算法設計[J];艦船電子工程;2013年01期
6 徐旦;生擁宏;鞠大鵬;吳建平;汪東升;;高效的兩輪遠程文件快速同步算法[J];計算機科學與探索;2011年01期
7 劉芳;馮永新;;基于影響因子的時分數據調制信號模糊抑制同步算法[J];宇航學報;2014年04期
8 劉策倫;安建平;李雙煥;王宇;;高速并行接收機中的頻域符號同步算法[J];空間電子技術;2013年02期
9 周娜;于文革;;基于準同步算法的交流采集系統(tǒng)設計[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S3期
10 丁承;羅炬鋒;汪磊;王營冠;付耀先;;一種應用于OFDM系統(tǒng)中的符號精確定時算法的FPGA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2012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凱;許小東;徐佩霞;;一種基于粒子濾波的盲定時估計和符號檢測算法[A];無線傳感器網及網絡信息處理技術——2006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喬良;李明;鄭輝;;編碼輔助同步算法在抗干擾通信中的應用[A];第七屆衛(wèi)星通信新技術、新業(yè)務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萬增然;詹亞鋒;;用于深空通信的譯碼輔助同步算法[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允;邵懷宗;彭啟琮;劉甲子;;一種改進的OFDM系統(tǒng)符號同步算法[A];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7年
5 黃欣;;基于MSK系統(tǒng)的同步算法研究[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8年
6 袁兆凱;李宇;隋天宇;黃海寧;;水聲OFDM抗多途信道同步算法[A];中國聲學學會2009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09]論文集[C];2009年
7 倪瑛;葉明;;OFDM系統(tǒng)中的同步算法及其仿真[A];現代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進展——2003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孫科;劉皓;;一種OFDM頻率同步算法及實現[A];2006中國西部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吳鵬;廉保旺;劉亞擎;;GPSL5信號的匹配濾波位同步算法的硬件實現[A];第三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S07北斗/GNSS用戶終端技術[C];2012年
10 韓洪波;倪宏;孫鵬;;一種面向MXF視頻和PCM音頻的唇音同步算法[A];中國聲學學會2009年青年學術會議[CYCA’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鄧燦;計算機自考《操作系統(tǒng)》題解[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師超;無線傳感器網絡分布式時間同步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李艷蘋;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時頻同步算法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2年
3 鄭娟;寬帶無線OFDM系統(tǒng)同步算法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4 周恩;多徑信道下OFDM系統(tǒng)同步算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5 馬馳翔;多天線正交頻分復用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基帶同步算法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齊家敏;BOC信號同步算法研究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7 許煒陽;OFDM寬帶無線基帶接收機中的同步算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管云峰;突發(fā)CDMA與突發(fā)OFDM接收機同步算法研究及實現[D];浙江大學;2003年
9 方繼承;CPM低復雜度解調與同步算法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10 姚天翔;無線通信中的數字同步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娟;LTE系統(tǒng)下行同步算法的研究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陳政;低信噪比SC-FDE系統(tǒng)同步算法研究及其FPGA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高Z腪,
本文編號:13257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32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