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信息工程論文 >

400W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17-10-11 21:33

  本文關鍵詞:400W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


  更多相關文章: 短波 光纖 功率放大器 天線調諧器


【摘要】:短波通信在通信領域中具有其他通信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以400W短波通信系統(tǒng)(以下簡稱為本系統(tǒng))的開發(fā)為背景,以綜合通信硬件平臺為核心,簡要介紹了短波通信的發(fā)展趨勢及國內為的研究現(xiàn)狀,詳細地闡述了本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及技術指標要求,同時講解了本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架構及在軟硬件上的設計實現(xiàn),隨后在論文的第四章介紹了本系統(tǒng)的指標測試方法及結果。本系統(tǒng)是短波系列化電臺的一部分。本系統(tǒng)結合現(xiàn)役短波自適應電臺使用情況和部隊通信保障需求,設計遵循一體化信息傳輸系統(tǒng)技術體制,在原短波數(shù)字化抗干擾電臺基礎上進行派生研制,主要用于中遠距離的短波通信,支持話音、報文、傳真和數(shù)據(jù)等業(yè)務傳輸。本系統(tǒng)由綜合通信硬件平臺、激勵器單元、功率放大器單元、電源單元及天線調諧器等組成,充分借鑒軟件無線電的設計思想。本系統(tǒng)的設計以綜合通信硬件平臺為核心,通過光纖將數(shù)字基帶激勵信號和控制信號傳送給激勵器單元,激勵器單元對來自綜合通信硬件平臺的數(shù)字基帶激勵信號進行上變頻和放大變換,產(chǎn)生恒定幅度的射頻激勵信號,并將該信號傳送給相應功率等級的功率放大器,完成發(fā)信控制信號的變換及對后選器濾波、天線調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控制,組成本系統(tǒng)。
【關鍵詞】:短波 光纖 功率放大器 天線調諧器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92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6
  • 1.1 短波通信工程背景9-10
  • 1.2 短波通信新技術發(fā)展趨勢10-13
  • 1.3 本系統(tǒng)的研究意義13
  • 1.4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3-15
  • 1.4.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3-14
  • 1.4.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4-15
  • 1.5 本文的研究內容15
  • 1.6 論文組成15-16
  • 第二章 主要功能及技術指標16-19
  • 2.1 技術指標要求16-17
  • 2.2 本系統(tǒng)主要功能17
  • 2.3 環(huán)境適應性要求17-18
  • 2.4 本章小結18-19
  • 第三章 軟硬件設計實現(xiàn)19-47
  • 3.1 概述19-21
  • 3.2 硬件架構設計21-41
  • 3.2.1 綜合通信硬件平臺21-34
  • 3.2.2 激勵器單元34-37
  • 3.2.3 功率放大器單元37-40
  • 3.2.4 電源單元40-41
  • 3.2.5 自動天線調諧器單元41
  • 3.3 軟件架構設計41-44
  • 3.3.1 通用軟件平臺41-42
  • 3.3.2 應用業(yè)務軟件42-44
  • 3.4 工作流程介紹44-46
  • 3.4.1 發(fā)信工作流程44-45
  • 3.4.2 收信工作流程45-46
  • 3.5 本章小結46-47
  • 第四章 系統(tǒng)測試47-61
  • 4.1 技術指標測試47-58
  • 4.1.1 平均功率47-48
  • 4.1.2 諧波抑制48
  • 4.1.3 三階互調48-49
  • 4.1.4 邊帶抑制與載波抑制49-50
  • 4.1.5 電壓駐波比50-52
  • 4.1.6 模擬靈敏度52
  • 4.1.7 自動增益控制(AGC)52-53
  • 4.1.8 中頻抑制比53-54
  • 4.1.9 鏡頻抑制比54-55
  • 4.1.10 倒易混頻55
  • 4.1.11 阻塞電平55-58
  • 4.2 主要功能測試58-60
  • 4.2.1 第三代(3G)及第二代(2G)短波自適應通信58
  • 4.2.2 組網(wǎng)測試58-59
  • 4.2.3 天線開短路測試59-60
  • 4.2.4 電源過壓/欠壓保護功能測試60
  • 4.3 本章小結60-61
  • 結論61-62
  • 參考文獻62-6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65-66
  • 致謝66-67
  • 附件6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震洪;;太陽風暴對短波通信系統(tǒng)及設備的影響和應對措施[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S2期

2 沈琪琪;;淺談戰(zhàn)術單位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技術改造[J];軍事通信技術;1982年04期

3 沈琪琪;;淺談戰(zhàn)術單位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技術改造[J];軍事通信技術;1983年04期

4 陳雅;短波通信系統(tǒng)中的綜合數(shù)據(jù)處理[J];無線電通信技術;1998年02期

5 左衛(wèi);;短波通信系統(tǒng)發(fā)展及關鍵技術綜述[J];通信技術;2014年08期

6 林永照,姚金滿;新一代多功能短波通信系統(tǒng)方案研究[J];無線電通信技術;2000年04期

7 莫世禹;智能化艦船短波通信系統(tǒng)[J];艦船電子工程;2004年04期

8 喬明鋒;袁新;;車載短波通信系統(tǒng)可靠性試驗研究[J];電子質量;2009年05期

9 薛磊,王可人;一種采用帶內擴頻技術的短波通信系統(tǒng)[J];無線電工程;1998年04期

10 馬哲川;湯曉丹;戴鑫焱;;第三代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效能評估[J];通信技術;2008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廣軍;任平;李穎;;淺談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頻率自適應技術[A];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促進吉林經(jīng)濟發(fā)展——啟明杯·吉林省第四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李引凡;;高/中功率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安裝與安全問題[A];四川省通信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3 繆明榕;湯建國;陳聰;;短波通信系統(tǒng)雷電防護技術探討[A];第七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潘駿;彭林寧;吳樂南;;一種基于OFDM差分調制的短波通信系統(tǒng)[A];2009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潘駿;彭林寧;吳樂南;;一種基于OFDM差分調制的短波通信系統(tǒng)[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六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彭雋;李丁山;李鷹;;基于軟件無線電的短波通信系統(tǒng)設計[A];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焊接與涂裝技術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和謙;短波通信系統(tǒng)中的數(shù)字預失真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劉冠宏;雷達系統(tǒng)與車載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電磁兼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李明帥;400W短波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4 李晨輝;國航短波通信系統(tǒng)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5 葉吉明;短波通信系統(tǒng)中信道均衡算法研究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6 蘭治法;新型短波自動鏈路建立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7 趙晨輝;第三代短波通信系統(tǒng)突發(fā)波形接收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8 陳志為;短波通信系統(tǒng)中信道編譯碼技術仿真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9 譚震;第三代短波通信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鏈路層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10 張文泉;第三代短波通信系統(tǒng)物理層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148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0148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5c8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