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房顫動患者不同eGFR水平對血栓栓塞事件影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循證醫(yī)學證據評價的語義模型與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首都醫(yī)科大學》 2015年
老年心房顫動患者不同eGFR水平對血栓栓塞事件影響的研究
馬曉迎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非抗凝心房顫動患者不同eGFR水平對于血栓栓塞事件(腦卒中及其他血管栓塞事件)的影響。 方法:收集2010年12月1日-2012年4月1日間入住北京友誼醫(yī)院年齡65歲以上未抗凝治療的心房顫動患者臨床資料。并根據2002年K/DOQI指南將研究對象的肌酐按照CKD-EPI評估公式分別計算出肌酐清除率(eGFR),并將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分為G1-5組,即G1組:eGFR≥90ml/(min.1.73m2);G2組:eGFR波動于60-90ml/(min.1.73m2);G3組:eGFR波動于30-60ml/(min.1.73m2);G4組:eGFR波動于15-30ml/(min.1.73m2);G5組:15ml/(min.1.73m2)。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并隨訪各組患者3年內發(fā)生血栓栓塞事件與否,從而分析各組發(fā)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比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兩組計量資料的比較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或等級資料的比較用卡方檢驗,并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不同eGFR水平對老年非抗凝房顫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響。P0.05定義為有統(tǒng)計學顯著差異。 結果:65歲以上患者共計347人,因電話變更或失去聯(lián)系,共失訪39人,其中第1年失訪11人,第2年失訪9人,第3年失訪19人,實際入組人數(shù)308人,男性217人,女性91人。其中G1組:eGFR≥90ml/(min.1.73m2)56例;G2組:eGFR波動于60-90ml/(min.1.73m2)146例;G3組: eGFR波動于30-60ml/(min.1.73m2)80例;G4組:eGFR波動于15-30ml/(min.1.73m2)14例;G5組:15ml/(min.1.73m2)12例。 1、通過對各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可知,年齡、性別、吸煙、酗酒及HGB存在差異(P均小于0.05),即隨著患者eGFR水平逐漸下降,高齡、女性、非吸煙者、非酗酒者人數(shù)增多,血色素逐漸下降,而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病變、CHA2DS2-VASc評分、CHADS2評分、HAS-BLED評分各組之間未見差異。 2、老年房顫患者第1年血栓栓塞事件的發(fā)生隨著eGFR水平的下降逐漸增加,各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老年房顫患者第2年,第3年血栓栓塞事件的發(fā)生在不同eGFR組間未見差異(P0.05)。 3、多因素分析顯示,eGFR是非抗凝老年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即eGFR可以獨立于CHA2DS2-VASc評分來預測房顫患者血栓栓塞事件風險。 結論:不同eGFR水平是未抗凝老年房顫患者血管栓塞事件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41.7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馬長生;;心房顫動抗栓藥物治療進展[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1年03期
2 王海龍;張娜;張文良;時景璞;;慢性腎臟病與腦卒中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年05期
3 李娟;李曙平;吳娜;;老年心房顫動患者80例抗凝治療現(xiàn)狀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1年02期
4 邵桂滿;榮陽;孫卓;汪彤;;急性腦卒中的臨床特征與病因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年36期
5 胡大一,孫藝紅,周自強,李奎寶,倪永斌,楊光,孫淑紅,李蕾;中國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3年03期
6 心房顫動抗栓研究協(xié)作組;胡大一;孫藝紅;張鶴萍;姜立清;;華法林對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抗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6年10期
7 馬長生;;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新觀點和新指南[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朝君;高長根;;154例心房顫動抗栓的現(xiàn)狀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6年06期
2 趙文學;岳春芝;賈波;;養(yǎng)血復脈湯合用心律平治療房顫76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2009年02期
3 歐家滿;吳平生;;心房顫動的現(xiàn)狀[J];當代醫(yī)學;2009年13期
4 李鴻浩;;對心房顫動的再認識[J];當代醫(yī)學;2009年27期
5 孫藝紅,胡大一;高血壓與心房顫動[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4年04期
6 陳海亮;張智明;趙興文;陶守軍;;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在老年患者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年06期
7 趙東升;許春艷;何平;于春波;王興華;;經胸超聲心動描記術對非瓣膜病房顫血栓栓塞危險性的評估[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年06期
8 肖培林;高崇翰;范晉奇;龍毅;殷躍輝;;RAS阻斷劑對實驗性高甲狀腺素毒性兔心房電生理和離子通道表達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16期
9 韓煒;沈丹彤;王玉梅;;華法令與阿司匹林預防老年房顫患者腦卒中的臨床比較分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10 徐建然;陸備軍;陳笑瑛;岑鎮(zhèn)波;胡于健;龔世峰;周建慶;陳君柱;;華法林預防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并發(fā)腦卒中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學;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馬長生;;心房顫動病人腦卒中的預防——抗凝與抗血小板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匯編[C];2009年
2 張殿福;;老年人心房顫動76例臨床分析[A];首屆中西醫(yī)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3 俞建輝;張晉;;“面癱二針”電針療法治療腦卒中后中樞性面癱的臨床觀察[A];2013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浙江省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4 劉娟;田甜;許世偉;;1例華法林致出血的病例分析[A];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2年
5 鄧建君;謝萍;王效浣;侯婷婷;安彥強;李重維;張文靜;;心房顫動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的影響[A];面向基層心率失常的規(guī)范化及心血管疑難重癥專題會議資料匯編[C];2014年
6 Bin Wu;Li Kun;Xiaoyan Liu;Ben He;;不同抗凝治療策略在中國房顫患者應用的藥物經濟學評價(英文)[A];第十三屆全國青年藥師成才之路論壇暨抗腫瘤藥物合理應用與臨床藥學實踐國家級繼教會議論文集[C];2014年
7 陳淑英;彭英;;新型口服抗凝藥預防心房顫動患者的缺血性卒中[A];第十七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13 卒中的醫(yī)療質量改進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鈔建峰;益氣活血養(yǎng)陰中藥對缺血性中風二級預防的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魏子秀;阿托伐他汀對病竇綜合征患者心房顫動作用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肖培林;RAS抑制劑改良高甲狀腺素致心房顫動基質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馬長生;超聲能量導管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5 劉彤;交感神經過度且不均一支配與鈣調控蛋白表達變化在長期左房壓力超負荷致心房顫動中的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6年
6 馬克娟;KCNE基因家族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心房顫動的關聯(lián)研究及KCNE4(E145D)的電生理功能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萬毅;循證醫(yī)學證據評價的語義模型與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8 黃超;動態(tài)心電圖中房顫自動檢測算法研究及其臨床應用[D];浙江大學;2013年
9 祝鵬宇;針刺預處理抗大鼠陣發(fā)性房顫作用機制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范思遠;谷紅注射液抗腦缺血的藥效學與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杜梅花;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危險性的多因素評估[D];鄭州大學;2010年
2 鄒光新;玉林地區(qū)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阮洪梅;房顫抑制起搏對房顫抑制作用的隨訪分析[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4 范海媚;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心氣不足型永久性房顫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江喜平;低強度華法林在預防非瓣膜性房顫合并腦卒中患者中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李曉榮;非瓣膜性房顫腦梗死與顱內外血管狹窄腦梗死血流動力學共性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方曙靜;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韓冰;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纖溶因素的變化及抗凝治療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1年
9 金惠紅;實時三維經食管超聲心動圖評價非瓣膜病性房顫患者的左心耳容積和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張雷;哈薩克族房顫與血栓形成前狀態(tài)的相關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黃桑;林濤;劉媛;;不同抗凝強度的華法林對非瓣膜性心房纖顫抗栓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年24期
2 胡大一;;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治療的適應證:應從嚴掌握[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6年01期
3 陳柯萍;;中國人心房顫動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目標INR范圍究竟宜為多少?[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8年02期
4 黃維義;嚴麗;彭永權;李剛;劉應才;莫余波;李家富;羅興林;;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現(xiàn)狀分析[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6年01期
5 胡耀輝,黃小玲;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2年05期
6 葛堪憶,曾輝,佘飛;540例持續(xù)性心房顫動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安全性的臨床觀察[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4年06期
7 胡大一,孫藝紅,周自強,李奎寶,倪永斌,楊光,孫淑紅,李蕾;中國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3年03期
8 孫藝紅,胡大一;華法林對中國人心房顫動患者抗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4年04期
9 周自強,胡大一,陳捷,張仁漢,李奎寶,趙秀麗;中國心房顫動現(xiàn)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4年07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杜梅花;沈玉祥;;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心電圖f波特點及左房直徑對評估血栓栓塞事件危險性的臨床價值[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0年01期
2 杜梅花;沈玉祥;袁建軍;翟亞萍;;多因素評估非瓣膜性心房纖顫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危險性臨床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年01期
3 劉曉宇;沈玉祥;;持續(xù)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危險性評估[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8期
4 耿清峰;李梅茹;李紅月;安樹章;成麗娟;齊建立;劉玉惠;楊永利;常順;王斌;;阿司匹林聯(lián)合雙嘧達莫預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血栓栓塞事件的臨床研究[J];疑難病雜志;2009年12期
5 俞潔霏;康建強;陳書艷;劉芳;袁惠敏;張江蓉;;老年心房顫動患者慢性腎功能受損對血栓栓塞事件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5期
6 郭華;王青松;張容;謝明金;;預防肺癌術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圍手術期處置方案[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4年04期
7 ;心瓣疾病[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2001年04期
8 顧成圻;張萍;馬洪山;;抗凝治療預防心房顫動血栓栓塞事件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年02期
9 劉曉宇;沈玉祥;;持續(xù)性非瓣膜心房顫動患者心電圖f波特點與血栓栓塞事件的關系[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6年04期
10 蔡文花;左瑞云;高春香;紀秀連;趙衛(wèi)軍;蔡寶坡;宋寶合;;運動康復治療對CH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07年2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劉晶;劉少穩(wěn);林佳雄;陳松文;宿燕崗;柏瑾;王蔚;聶振寧;葛均波;;起搏器植入圍手術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第八次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劉紅;謝爽;賈友宏;李一石;;華法林臨床應用研究進展[A];2008第十一次全國臨床藥理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朱國旺;[N];中國醫(yī)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杜梅花;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危險性的多因素評估[D];鄭州大學;2010年
2 劉晶;起搏器植入圍手術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險因素分析[D];復旦大學;2008年
3 馬曉迎;老年心房顫動患者不同eGFR水平對血栓栓塞事件影響的研究[D];首都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梁凱鋒;心臟瓣膜術后過渡期抗凝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5 楊楊;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PF4/H抗體水平,影響因素及與血栓栓塞發(fā)病率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2年
相關機構
>浙江大學
>首都醫(yī)科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
>鄭州大學
相關作者
>梁凱鋒 >馬曉迎
>劉晶 >杜梅花
>楊楊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數(shù)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知識超市公司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循證醫(yī)學證據評價的語義模型與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09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0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