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μm高功率窄線寬光纖激光MOPA關鍵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6 03:27
高功率窄線寬線偏振單頻光纖激光器的結構緊湊、穩(wěn)定性好、易操作免維護,在激光雷達、引力波探測、空間光通信、非線性變頻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特別是1.5μm波段kHz線寬的單頻激光,使用非線性晶體將其倍頻到780 nm,并采用銣原子吸收線進行穩(wěn)頻,可獲得長期頻率穩(wěn)定的銣原子操作激光,在基于原子的精密測量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再加上其特有的人眼安全、光纖傳輸損耗低、大氣透過率高等優(yōu)勢,近年來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采用主振蕩功率放大(MOPA)技術是獲得這種激光源的重要途徑。本論文圍繞1.5μm波段高功率窄線寬的MOPA結構單頻光纖激光器開展研究,具體工作內容包括:第一,基于速率方程和傳輸方程構建了鉺鐿共摻雙包層光纖(EY-DCF)放大器的理論模型,指明了高功率泵浦下反向傳輸?shù)腨b-ASE是限制其功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提出并演示了一種基于雙波長輔助信號注入技術的包層泵浦的EY-DCF放大器方案。實驗結果表明,通過使用波長為1030nm和1040 nm的輔助信號,可大幅緩解單一波長信號注入時因EY-DCF非均勻增益加寬效應,對抑制反向Yb-ASE中潛在自激譜峰的制約,既可以增大放大過程中允許的最大泵浦光功...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主振蕩功率放大(MOPA)結構【61I??Singe-frequency?seed:單頻種子源;ISO:隔離器??
纖激光器逐漸進入高功率激光器的行列。??由于稀土鐿離子(Yb3+)的發(fā)射譜覆蓋900-1100?nm波段,在商用高功率泵??浦源對應的975?rnn波長處存在吸收峰,且Yb3+能級結構簡單,不存在激發(fā)態(tài)吸??收和交叉馳豫等現(xiàn)象[69],因此對于1?波段激光的放大主要是使用摻鐿光纖放??大器。早在2007年,南安普頓大學的YoonchanJeong等人就將中心波長為1060??nm、線寬60?kHz、輸出功率80?mW的DFB型光纖激光種子源,通過四級級聯(lián)??摻鐿光纖放大器[7Q],如圖1-2所示,實現(xiàn)了?402?W激光輸出。??Large?-core?double?-clad??YDF??250?mW-2W-7W??80禮,???swM???|'i?\_3?I???Isolator?B?n..???111)11???Signal?output??Seed:??—??1?Polarizers?i?thru?ends?_??SF/SM/SP?intermediate?——T—u—????amplifier?chains?S8S?Diode?pump??monitoring?source.?975?nm??圖1-2?1?nm波段光纖激光器MOPA結構??對于1.5?pm波段單頻激光的功率提升,可以使用摻鉺光纖或鉺鐿共摻光纖??放大器,由于鉺離子(Er3+)在過高的摻雜濃度下容易發(fā)生團簇等材料效應[71],??因此,必須使用較長的光纖長度或者提高光纖的纖芯直徑,以獲得較高的栗浦吸??收,然而較長的光纖會使得非線性效應的閾值降低,難以實現(xiàn)高功率輸出。因此,??L.?V.?Kotov等人
光纖激光輸出的MOPA結構中,其功率放大級??均是使用大模場直徑的雙包層光纖作為増益介質,并采用分離體光學元器件的空??間耦合方式。盡管已經得到數(shù)百W量級的功率輸出,但存在結構復雜、調整困??難、功率穩(wěn)定性差、輸出光束質量不好、光纖端面易損傷等缺點[77]。隨著當前日??益發(fā)展的應用需求,無論是在穩(wěn)定性、緊湊性以及更好的光束質量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而全光纖型的MOPA結構可以滿足以上要求,因此研究高功率??窄線寬光纖激光的MOPA關鍵技術是有重要意義的。??.??二??圖1-3?7x1熔融光纖束耦合器結構示意圖W??直到1999年,Giovanni和Stentz等人提出了如圖1-3所示的熔融光纖束耦??合器t%,全光纖型的MOPA結構才得以實現(xiàn)。該熔融光纖束耦合器將多根多模??光纖和雙包層光纖各自去除涂覆層后,按一定順序排列,熔融拉錐至與雙包層光??纖芯徑尺寸相差不大時,切割端面后與輸出光纖熔接。其結構簡單、耦合效率高、??便于封裝,但是本質上也是一種端面耦合技術,生產工藝繁瑣,靈活性較差,且??難以實現(xiàn)后向泵浦。為解決此問題,Koplow等人提出將泵浦光從雙包層光纖的??側面耦合到內包層中的側面泵浦技術,可以直接在雙包層光纖的側面上進行操作??[79],不使用光纖端面,因而可以輸出更高的功率。得益于高功率光纖合束器的發(fā)??展,全光纖結構的MOPA激光器也隨之快速發(fā)展起來。??盡管使用單根雙包層光纖的非單頻1064?nm激光器的單橫模連續(xù)光輸出功??率已達數(shù)千瓦量級[8G],但是,采用全光纖型MOPA結構的單頻窄線寬激光的輸??出功率尚且只有數(shù)百瓦[?1],對于1.5?pm波段,全光纖型MOPA激光器的輸出
本文編號:3100856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主振蕩功率放大(MOPA)結構【61I??Singe-frequency?seed:單頻種子源;ISO:隔離器??
纖激光器逐漸進入高功率激光器的行列。??由于稀土鐿離子(Yb3+)的發(fā)射譜覆蓋900-1100?nm波段,在商用高功率泵??浦源對應的975?rnn波長處存在吸收峰,且Yb3+能級結構簡單,不存在激發(fā)態(tài)吸??收和交叉馳豫等現(xiàn)象[69],因此對于1?波段激光的放大主要是使用摻鐿光纖放??大器。早在2007年,南安普頓大學的YoonchanJeong等人就將中心波長為1060??nm、線寬60?kHz、輸出功率80?mW的DFB型光纖激光種子源,通過四級級聯(lián)??摻鐿光纖放大器[7Q],如圖1-2所示,實現(xiàn)了?402?W激光輸出。??Large?-core?double?-clad??YDF??250?mW-2W-7W??80禮,???swM???|'i?\_3?I???Isolator?B?n..???111)11???Signal?output??Seed:??—??1?Polarizers?i?thru?ends?_??SF/SM/SP?intermediate?——T—u—????amplifier?chains?S8S?Diode?pump??monitoring?source.?975?nm??圖1-2?1?nm波段光纖激光器MOPA結構??對于1.5?pm波段單頻激光的功率提升,可以使用摻鉺光纖或鉺鐿共摻光纖??放大器,由于鉺離子(Er3+)在過高的摻雜濃度下容易發(fā)生團簇等材料效應[71],??因此,必須使用較長的光纖長度或者提高光纖的纖芯直徑,以獲得較高的栗浦吸??收,然而較長的光纖會使得非線性效應的閾值降低,難以實現(xiàn)高功率輸出。因此,??L.?V.?Kotov等人
光纖激光輸出的MOPA結構中,其功率放大級??均是使用大模場直徑的雙包層光纖作為増益介質,并采用分離體光學元器件的空??間耦合方式。盡管已經得到數(shù)百W量級的功率輸出,但存在結構復雜、調整困??難、功率穩(wěn)定性差、輸出光束質量不好、光纖端面易損傷等缺點[77]。隨著當前日??益發(fā)展的應用需求,無論是在穩(wěn)定性、緊湊性以及更好的光束質量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而全光纖型的MOPA結構可以滿足以上要求,因此研究高功率??窄線寬光纖激光的MOPA關鍵技術是有重要意義的。??.??二??圖1-3?7x1熔融光纖束耦合器結構示意圖W??直到1999年,Giovanni和Stentz等人提出了如圖1-3所示的熔融光纖束耦??合器t%,全光纖型的MOPA結構才得以實現(xiàn)。該熔融光纖束耦合器將多根多模??光纖和雙包層光纖各自去除涂覆層后,按一定順序排列,熔融拉錐至與雙包層光??纖芯徑尺寸相差不大時,切割端面后與輸出光纖熔接。其結構簡單、耦合效率高、??便于封裝,但是本質上也是一種端面耦合技術,生產工藝繁瑣,靈活性較差,且??難以實現(xiàn)后向泵浦。為解決此問題,Koplow等人提出將泵浦光從雙包層光纖的??側面耦合到內包層中的側面泵浦技術,可以直接在雙包層光纖的側面上進行操作??[79],不使用光纖端面,因而可以輸出更高的功率。得益于高功率光纖合束器的發(fā)??展,全光纖結構的MOPA激光器也隨之快速發(fā)展起來。??盡管使用單根雙包層光纖的非單頻1064?nm激光器的單橫模連續(xù)光輸出功??率已達數(shù)千瓦量級[8G],但是,采用全光纖型MOPA結構的單頻窄線寬激光的輸??出功率尚且只有數(shù)百瓦[?1],對于1.5?pm波段,全光纖型MOPA激光器的輸出
本文編號:31008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31008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