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桌面X光源的微焦點相襯成像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1-03-23 10:37
本文簡要介紹了X射線相襯成像的基本原理,著重介紹了3種基于桌面X光源可實現(xiàn)的相襯成像方法,即基于自由傳播的類同軸相襯成像方法、基于光柵干涉的差分相襯成像方法和基于編碼孔的邊緣照明相襯成像方法。給出了基于桌面X光管MXR-225開展微焦點相襯成像的實驗研究結果。結果表明,基于桌面X光管的微焦點相襯成像方法可有效提高成像的對比度和邊界清晰度。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應用物理. 2020,11(04)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相移、吸收橫截面隨原子序數(shù)的變化關系[1]
基于自由傳播的相襯成像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基于自由傳播的相襯成像,通常稱為同軸輪廓成像。該技術最早用于同步輻射裝置上,隨后演化成基于微焦點源的類同軸輪廓成像技術。該技術在同步輻射裝置上應用時,樣品到探測器的距離較長,且由于同步輻射源具有極高的光強,可以獲得很好的成像效果,是目前生物醫(yī)學領域中應用最廣的一種XPCI方法。但同步輻射裝置的時間資源有限,只有少數(shù)科研人員可以申請到工作時段,而且在使用微焦點源時,由于射線源的輻射強度較弱,曝光時間較長。
2006年,基于光柵干涉的X射線差分相襯成像技術(XDPCI)得到重大改進。瑞士的Pfeiffer等將傳統(tǒng)的Talbot干涉變?yōu)門albot-Lau干涉,通過在Talbot干涉光柵之前增加一道Lau干涉光柵,利用普通X射線源產(chǎn)生自相干X射線,然后利用相位光柵和吸收光柵實現(xiàn)X射線相襯成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像系統(tǒng)對輸入X光源空間一致性的要求[5];诠鈻鸥缮娴牟罘窒嘁r成像原理,如圖3所示。基于光柵干涉的差分相襯成像主要利用高相干性的X射線經(jīng)過光柵后的Talbot干涉現(xiàn)象,并利用吸收光柵將相位信息轉換為強度信息。該方法采用吸收光柵對普通X射線源進行調(diào)制,得到具有較高空間相干性的X射線,具有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但會造成X射線強度降低,使成像的曝光時間變長。
本文編號:3095653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應用物理. 2020,11(04)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相移、吸收橫截面隨原子序數(shù)的變化關系[1]
基于自由傳播的相襯成像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基于自由傳播的相襯成像,通常稱為同軸輪廓成像。該技術最早用于同步輻射裝置上,隨后演化成基于微焦點源的類同軸輪廓成像技術。該技術在同步輻射裝置上應用時,樣品到探測器的距離較長,且由于同步輻射源具有極高的光強,可以獲得很好的成像效果,是目前生物醫(yī)學領域中應用最廣的一種XPCI方法。但同步輻射裝置的時間資源有限,只有少數(shù)科研人員可以申請到工作時段,而且在使用微焦點源時,由于射線源的輻射強度較弱,曝光時間較長。
2006年,基于光柵干涉的X射線差分相襯成像技術(XDPCI)得到重大改進。瑞士的Pfeiffer等將傳統(tǒng)的Talbot干涉變?yōu)門albot-Lau干涉,通過在Talbot干涉光柵之前增加一道Lau干涉光柵,利用普通X射線源產(chǎn)生自相干X射線,然后利用相位光柵和吸收光柵實現(xiàn)X射線相襯成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像系統(tǒng)對輸入X光源空間一致性的要求[5];诠鈻鸥缮娴牟罘窒嘁r成像原理,如圖3所示。基于光柵干涉的差分相襯成像主要利用高相干性的X射線經(jīng)過光柵后的Talbot干涉現(xiàn)象,并利用吸收光柵將相位信息轉換為強度信息。該方法采用吸收光柵對普通X射線源進行調(diào)制,得到具有較高空間相干性的X射線,具有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但會造成X射線強度降低,使成像的曝光時間變長。
本文編號:30956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30956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