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螺管復合結構超導儲能磁體的漏磁場研究
【學位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M26
【部分圖文】:
磁體產(chǎn)生的強磁場采取相應的屏蔽和場會對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會部分將電能以電磁能的形式儲存起來,需儲存的能量E 可由下式求得:2SMES SMES SMES12E L I的電感值;SMESI 為超導儲能磁體的工S 系統(tǒng)的核心元件,由于其工作在直流用直流電流。最早的 SMES 結構是由那以后對 SMES 設備的設計研究都以了使SMES與電力系統(tǒng)處于適當?shù)碾妷?
0qJt 00 mε (1 )μ (1 )D EB HJ E 一般取值為 ε0=8.854×1的計算公式為:ex scB B Bsc為內(nèi)部感應磁場(T)。圖 2.2 所示。
多螺管復合結構超導儲能磁體的漏磁場研究擴展建模功能,用來分析電磁學、結構力學、聲學、流體流動、傳熱的實際工程問題。在軟件平臺中,附加模塊與 LiveLink 產(chǎn)品可以自由哪一領域的建模工作,都遵循統(tǒng)一的建模工作流程。SOL 以有限元分析法為基礎,要對真實物理現(xiàn)象進行仿真,可通過偏微分方程組來實現(xiàn)。如今,被科學家稱為“第一款真正的任意多物軟件”。COMSOL 用解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來求解真實物理現(xiàn)象,以高效的多場雙向直接耦合分析能力實現(xiàn)了高度精確的數(shù)值仿真。目前已經(jīng)、化學反應、彌散、電磁學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4-46]。SOL 軟件 5.4 版本的三維(3D)應用模式主界面截圖如圖 2.3 所示。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逸倫;;超導儲能的應用與展望[J];中國戰(zhàn)略新興產(chǎn)業(yè);2017年08期
2 徐順致;;超導儲能在改善用戶電能質(zhì)量方面的分析[J];民營科技;2013年02期
3 李海濱;李雪;胡富靜;;超導儲能技術在現(xiàn)代配電網(wǎng)中的應用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2年09期
4 單德鵬;白燁;王秋良;;超導儲能系統(tǒng)用斬波器的原理及設計[J];低溫物理學報;2007年01期
5 余運佳,惠東;小型超導儲能產(chǎn)品裝置[J];低溫與超導;1996年04期
6 余運佳;超導儲能電力應用的新進展[J];低溫與超導;1995年02期
7 余運佳;超導儲能應用于電力方面的研究[J];高技術通訊;1995年11期
8 江云;超導儲能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工電能新技術;1982年01期
9 李學斌;趙彩宏;肖立業(yè);;超導儲能用大功率換流器及其控制技術[J];電力電子技術;2006年05期
10 勵慶孚;電力系統(tǒng)中應用的超導儲能裝置[J];低溫與超導;198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徐德鴻;;超導儲能技術[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2 席在榮;關天祺;;具有超導儲能裝置的電力系統(tǒng)H_∞控制:哈密頓函數(shù)方法[A];第二十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下)[C];2001年
3 ;云南風電的背后:智能微網(wǎng)與超導儲能[A];中國農(nóng)機工業(yè)協(xié)會風能設備分會《風能產(chǎn)業(yè)》(2014年第7期)[C];2014年
4 趙彩宏;王曉剛;肖立業(yè);林良真;余運佳;;綜合功能型串聯(lián)超導儲能(SSMES)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5 周羽生;郭芳;戴陶珍;李敬東;唐躍進;;超導電感儲能高功率脈沖技術及其仿真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林良真;;超導電力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與前景[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7 王康;洪元瑞;辛煥海;甘德強;;超導儲能裝置非線性魯棒控制器設計[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記者 馬佳;發(fā)揮超導儲能技術在能源互聯(lián)中的作用[N];國家電網(wǎng)報;2016年
2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 蔣曉華;可控超導儲能技術[N];中國電子報;2003年
3 通訊員諸嘉慧 記者張逸飛;公司研發(fā)高溫超導儲能磁體[N];國家電網(wǎng)報;2014年
4 諸嘉慧 張逸飛;公司超導電力應用技術取得突破[N];國家電網(wǎng)報;2011年
5 諸嘉慧 張逸飛;公司首個超導前沿應用研究通過驗收[N];國家電網(wǎng)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張玲 本報通訊員 宮宇 完顏新峰;創(chuàng)新引得祥瑞來[N];濟寧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君;電流型超導儲能變流器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羅平;快速全局優(yōu)化算法及其在高溫超導儲能磁體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6年
3 戴陶珍;傳導冷卻高溫超導儲能磁體的電磁熱綜合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李海濤;基于超導儲能脈沖變壓器的脈沖電源模式研究與系統(tǒng)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5 徐穎;考慮電磁動態(tài)特性的高溫超導儲能磁體設計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騰躍;多螺管復合結構超導儲能磁體的漏磁場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9年
2 陳錚;高溫超導儲能線圈應力應變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9年
3 劉君;高溫超導儲能磁體幾何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D];南京郵電大學;2018年
4 李卓敏;超導儲能釋放控制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5 毛振鵬;基于超導儲能的動態(tài)電壓跌落補償策略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3年
6 路亞新;基于DSP的超導儲能裝置協(xié)調(diào)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7 杜曉紀;復合螺管式微型超導儲能磁體的多目標優(yōu)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工研究所);2004年
8 王建民;超導儲能脈沖系統(tǒng)中IGBT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9 楊徉;單螺管型高溫超導儲能磁體的漏磁場分析與同軸式主動屏蔽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10 竇海;超導儲能裝置應用于風光發(fā)電平滑功率輸出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132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281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