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gome光纖超快非線性光學研究進展
本文關(guān)鍵詞:Kagome光纖超快非線性光學研究進展 出處:《物理》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Kagome光纖 微結(jié)構(gòu)光纖 脈沖壓縮 色散調(diào)制 非線性光學
【摘要】:Kagome光纖(簡稱KGF)是一種不依賴帶隙導光的新型空芯微結(jié)構(gòu)光纖,其結(jié)構(gòu)設計靈活、損傷閾值高、損耗低(高透區(qū)損耗可低至~40 dB/km)、支持寬帶傳輸(500 nm),并可通過纖芯改變所充氣體及調(diào)節(jié)氣壓實現(xiàn)光纖色散、非線性效應的有效調(diào)制,在強場物理、超快激光技術(shù)等領(lǐng)域研究中優(yōu)勢突出。基于KGF在超快光學中的重要意義,該文對近年來國際上關(guān)于KGF在非線性光學變頻及超短脈沖壓縮等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進行介紹,并對關(guān)鍵性應用技術(shù)進行簡要分析,最后對其發(fā)展前景進行展望。
[Abstract]:Kagome fiber (KGF) is a new type of air core does not depend on the band gap light guide microstructure optical fiber, the structure of flexible design, high damage threshold, low loss (high permeability zone of loss can be reduced to ~40 dB/km), to support broadband transmission (500 nm), and through the effective modulation core change charge gas and air pressure is adjusted to achieve fiber dispersion and nonlinear effect of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strong field physics and ultrafast laser technology etc..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KGF in ultrafast optics, this paper introduces rec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KGF in the fields of nonlinear optical frequency conversion and ultrashort pulse compression, and briefly analyzes key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finally, prospect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tài)物理國家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批準號:2013CB9224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11474002,61575219)資助項目
【分類號】:O437
【正文快照】: 圖1(a)典型PBG-PCF端面結(jié)構(gòu)圖,纖芯直徑11μm,纖芯與孔間距(Λ)之比為2:1;(b)通過有限元法計算得到該光纖在傳輸波長750—850 nm附近群速色散(β2)與損耗(Loss)圖譜1引言1966年華裔科學家高錕首次提出波導纖維[1],引發(fā)人類歷史上遠距離通信的重大革命,并對諸如航空航天[2]、激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飛嶠;非線性光學研究的困難與進展[J];遵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2 ;非線性光學概論[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1年01期
3 ;非線性光學概論[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2年02期
4 王文軍;Langmuir-Blodgett膜非線性光學研究進展[J];聊城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5 ;非線性光學 非線性光學概論[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5年06期
6 ;非線性光學 非線性光學概論[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5年04期
7 ;非線性光學 非線性光學概論[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6年01期
8 ;非線性光學 非線性光學概論[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6年03期
9 ;非線性光學 非線性光學概論[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6年04期
10 ;非線性光學 非線性光學概論[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6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國權(quán);;納/微結(jié)構(gòu)非線性光學與光調(diào)控研究進展報告[A];2008介觀光學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董曙光;楊俊義;稅敏;易傳祥;李中國;宋瑛林;;利用相位物體Z-掃描技術(shù)研究非線性光學物質(zhì)溶液的溫度動力學過程[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3 周玉芳;;共軛分子鏈在外場中的非線性光學響應(英文)[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4年
4 孫陶亨;;非線性光學機制產(chǎn)生短波激光的現(xiàn)狀和某些進展[A];第三屆全國光學前沿問題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1997年
5 汪凱戈;楊國建;許秋生;趙立強;;非線性光學系統(tǒng)中的量子非破壞測量[A];第八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摘要選[C];1998年
6 李士杰;;費因曼圖在非線性光學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光散射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1983年
7 蘇新艷;徐洪耀;;一種非線性光學偶氮分子的合成及躍遷偶極矩的測定[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1)[C];2007年
8 王兵兵;黃志明;陸金星;黃敬國;沈?qū)W民;;基于非線性光學差頻及參量效應的太赫茲源設計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丁孔賢;;內(nèi)腔式受激Raman的脈沖壓縮[A];全國第三屆光散射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C];1985年
10 張紅焰;夏鐘福;曹陽;林華茂;江鍵;;非線性光學駐極體材料DR1/PMMA薄膜的駐極穩(wěn)定性研究[A];第二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威;光敏材料中若干弱光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2 熊豪;柱面非線性光學及其相關(guān)效應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張小強;偶氮聚合物材料的非線性光學機制和光致各向異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馬磊;酞菁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陳俊杰;深紫外透明晶體BaMgF_4的非線性光學表征[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6 羅曉琴;不同類型的色噪聲對非線性光學系統(tǒng)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3年
7 朱宵輝;基于衰減全反射技術(shù)的聚合物非線性光學參數(shù)測量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郝作強;強飛秒激光在大氣中的成絲非線性光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物理研究所);2007年
9 陳樹琪;光束在體材料和周期性微結(jié)構(gòu)材料中的傳播及應用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盈盈;輪烯衍生物三階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理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2 楊林坡;6H-SiC晶體的非線性光學和超快吸收與折射動力學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陳壘;新型有機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4 馮棟;800nm拓撲絕緣體非線性折射效應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5 梁世軍;二維量子環(huán)的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D];廣州大學;2012年
6 唐廣應;非線性光學量子計算中的互相位調(diào)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萬金銀;克爾非線性光學諧振腔中非極化激元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王翠玲;光學超晶格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及結(jié)構(gòu)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陳旭君;貴金屬和堿金屬摻雜Au_(20)團簇的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10 蔡淵;非線性光學薄膜材料DCDHF-2-V/PMMA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384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133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