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光纖技術的小型多功能集成化光纖器件
本文關鍵詞:基于微光纖技術的小型多功能集成化光纖器件
【摘要】:直徑為幾百納米到幾微米的微光纖具有倏逝場大、非線性度高、光場束縛能力強、便于彎曲成環(huán)、易于接入現(xiàn)有光纖系統(tǒng)等特點,為光纖器件小型化和功能集成化提供了高自由度的平臺.通過集成各種外部材料、制備多種多樣的人工微納結構、發(fā)掘內(nèi)稟非線性特性等方法,可以看出微光纖的功能和應用具有無限的可能性.特別是在一根微光纖上實現(xiàn)多個功能的集成,使得基于微光纖的纖上實驗室成為可能.該文從微光纖的基本特性、關鍵器件實現(xiàn)、外部集成、應用等方面介紹了該領域的相關進展.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現(xiàn)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61535005,No.61490714,No.61475069)資助
【分類號】:TN253
【正文快照】: 光纖光學是一門簡單而古老的科學.它的理論基礎是光的全反射,最早可以追溯到1840年,Colladon和Babinet首次在實驗上展示.之后Tyndall在倫敦一次演講上利用水柱演示導光實驗,并明確解釋了光的全反射原理[1].1963年,日本科學家Nishizaw最早提出將光纖作為光通信傳播介質(zhì).196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光纖器件及應用[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1994年02期
2 ;光纖器件[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0年05期
3 ;光纖器件[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1年06期
4 ;光纖器件[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3年03期
5 廖艷林;劉曄;曹杰;張興坊;毛慶和;;一種基于光纖器件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光譜檢測系統(tǒng)[J];中國激光;2012年07期
6 ;光纖器件及應用[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1994年04期
7 ;光纖器件及應用[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1994年06期
8 ;光纖器件及應用[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1995年01期
9 ;光纖器件及應用[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1995年02期
10 ;光纖器件及應用[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199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趙連城;;分子熒光探針和光量子光纖器件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1分冊)[C];2010年
2 文峰;武保劍;李智;羅特;;非線性光纖器件的損耗性能測量[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付宏燕;基于光纖器件的微波信號產(chǎn)生、濾波技術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10年
2 帥詞俊;熔錐型光纖器件的流變成形機理、規(guī)律與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3 李宇航;基于倏逝場特性的微納光纖器件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邱薇薇;功能聚合物光纖器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凌暉;基于聚合物材料涂敷的微納光纖低損耗連接及器件組裝方法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2 程立坤;光纖器件研拋新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薄夫森;極化光纖電光強度調(diào)制器件理論與實驗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4 王曉虹;基于幾類光纖器件的雙穩(wěn)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賴雄鳴;新型電加熱熔融拉錐機研制[D];中南大學;2008年
6 曾應新;側(cè)邊拋磨光纖器件的仿真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790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127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