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激光誘導鈦表面形成高空間頻率周期條紋結構
發(fā)布時間:2017-12-04 17:17
本文關鍵詞:飛秒激光誘導鈦表面形成高空間頻率周期條紋結構
更多相關文章: 飛秒激光 激光誘導表面周期條紋結構 鈦 二次諧波 表面等離子體
【摘要】:利用波長為800nm的飛秒激光,在空氣和去離子水中誘導鈦表面形成不同的周期條紋結構。在空氣中,激光能量密度為0.265J/cm~2時,鈦表面主要形成周期為500~560nm低空間頻率條紋結構;激光能量密度為0.102J/cm~2時,主要形成的是周期為220~340nm高空間頻率條紋結構。兩種條紋均垂直于入射激光偏振方向,且條紋周期隨著脈沖重疊數(shù)的增大而增大。在水中,除形成垂直激光偏振方向、周期為215~250nm的高空間頻率條紋結構,還形成了平行于激光偏振方向且周期約為入射激光波長八分之一的高空間頻率條紋結構。利用表面等離子體理論、二次諧波及Sipe理論對各種周期條紋結構的形成機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周期條紋結構的形成與鈦表面氧化層有密切的關系。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理學院極端條件物質特性聯(lián)合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204250) 極端條件物質特性聯(lián)合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12zxjk02)
【分類號】:TN249
【正文快照】: 自1965年M.Birnbaum利用激光在半導體表面誘導形成周期條紋結構以來[1],人們發(fā)現(xiàn)許多材料(如金屬、半導體、介電材料等)在激光的誘導下表面都會形成周期條紋結構[2-8]。這些條紋結構因具有多種應用(如制作疏水材料[5]、仿生結構表面[6-7]、彩色金屬[8]等)而被廣泛關注。一般情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桔楓;;怎樣識別相似云[J];新疆氣象;1987年12期
2 ;[J];;年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繼印;條紋相鎳氧化物材料的無序效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建新;不可壓縮流體邊界層條紋結構無粘穩(wěn)定性的數(shù)值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2 李芹;基于條紋結構光的深度獲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陳文斌;基于DMD高速條紋結構光投射系統(tǒng)設計[D];深圳大學;2015年
4 李健兵;基于投影條紋的物體三維形貌精密測量方法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5 劉文學;基于多線激光條紋測量的匹配與重建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6 王瑞杰;顯微條紋投影系統(tǒng)與測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517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12517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