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信道條件下WSDM的可行性分析及解決方法
本文關鍵詞:復雜信道條件下WSDM的可行性分析及解決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無線信道統(tǒng)計復用 條件數(shù) 信號分離
【摘要】:針對無線信道統(tǒng)計復用(WSDM)技術,分析了其在復雜信道條件下的可行性。首先,基于無線信道的時變特性以及信道中存在的噪聲,理論分析說明了信道混合矩陣的條件數(shù)是影響信號有效分離的關鍵因素。仿真結(jié)果表明,當信道混合矩陣的條件數(shù)大于門限值10時,信號分離效果較差,無法實現(xiàn)信道復用。其次,在復雜惡劣的信道環(huán)境中,為了實現(xiàn)信道復用,從增設接收天線的角度給出了解決方法,同時,對于如何快速選取一組有效的天線,提出BHC算法進行快速有效選擇,從而大大降低了信號分離算法的復雜度,使WSDM技術更加實用。
【作者單位】: 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
【關鍵詞】: 無線信道統(tǒng)計復用 條件數(shù) 信號分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172061)
【分類號】:TN92
【正文快照】: 1 WSDM技術在無線通信中,隨著用戶數(shù)的不斷增加以及無線業(yè)務需求的不斷增長,頻譜資源匱乏問題日益嚴重,高效利用無線電頻譜資源顯得尤為重要[1-2]。時分復用(TDM)、頻分復用(FDM)和碼分復用(CDM)等信道復用技術有助于頻譜資源利用的改善,但由于FDM和TDM存在保護間隔,從而產(chǎn)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冉志紅;李喬;單德山;唐亮;;影響矩陣法在南京長江三橋狀態(tài)識別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4期
2 薛蕊;;一類線性混合模型中方差分量的估計[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3 李新海;;雙反對稱矩陣的性質(zhì)分析與推廣[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斯彩英;;關于左、右偽逆矩陣的階數(shù)遞推算法[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秦翰林;周慧鑫;劉上乾;楊廷梧;;基于奇異值分解的紅外弱小目標背景抑制[J];半導體光電;2009年03期
6 程廣利;蔡志明;;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在水下信息戰(zhàn)人才勝任力評估中的應用[J];兵工自動化;2010年03期
7 辛怡;陶然;王越;;多重分數(shù)階傅里葉變換在Shamir三次傳遞協(xié)議中的應用[J];兵工學報;2008年06期
8 葉中付;李春輝;賈紅江;劉超;;空間非平穩(wěn)噪聲下的信源數(shù)估計算法[J];兵工學報;2009年07期
9 郭興旺;高功臣;呂珍霞;;基于奇異值分解的紅外熱圖像序列處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6年08期
10 張弦;王宏力;;利用神經(jīng)元拓展正則極端學習機預測時間序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1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迪;沉渣厚度超聲檢測信號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殷復蓮;同步CDMA系統(tǒng)NBI識別及抑制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于志明;無線通信系統(tǒng)中的信號識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李關防;模態(tài)域信號處理在水聲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5 劉德鑄;聲學多普勒流速測量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于蕾;OFDM系統(tǒng)的信道估計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7 郭文卓;多天線多用戶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8 王文標;基于視覺測量的快速再制造成形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9 張進;寬帶陣列信號波達方向估計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10 吳敏;多天線通信系統(tǒng)中有限反饋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靜;基于子空間的二階統(tǒng)計量盲信道辨識算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趙金平;基于矩陣變換的MIMO-OFDM系統(tǒng)信號檢測[D];鄭州大學;2010年
3 劉維巍;語音信號基音周期檢測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鞏俊;語音信號欠定盲源分離技術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柳永娟;數(shù)字音頻真實性鑒定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唐科威;基于洛倫茲流形的特征提取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陳光輝;分數(shù)延遲FIR數(shù)字濾波器設計及其FPGA實現(xiàn)[D];湘潭大學;2010年
8 顧霞芳;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的圖像水印算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薛蕊;線性混合模型的參數(shù)估計[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馬玉慧;多任務腦—機接口空域濾波與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舜酩,楊濤;盲源信號分離及其發(fā)展[J];傳感器技術;2005年04期
2 韓峰;麻碩士;崔紅梅;樊昕;梁立濤;;基于偏時域相干算法的信號分離[J];彈箭與制導學報;2008年02期
3 何繼愛;王維芳;李力舟;;盲源信號分離方法研究[J];無線通信技術;2009年04期
4 李麗;信號分離的優(yōu)化分析[J];火控雷達技術;1999年02期
5 張敏;于海燕;武克斌;;語音信號識別基于盲源信號分離的實現(xiàn)[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1年11期
6 李曉歡;葉進;;基于循環(huán)相關的信號分離方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3年03期
7 姚伏天,金連甫,戴光;基于核獨立成分分析的盲源信號分離[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年06期
8 傅予力;謝勝利;何昭水;;稀疏盲源信號分離的新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年09期
9 吳新杰;崔春陽;;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盲源信號分離[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易葉青;林亞平;林牧;李小龍;王雷;;基于遺傳算法的盲源信號分離[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姜可宇;蔡志明;;基于幾何結(jié)構(gòu)的非線性動力學信號分離方法[A];2004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王瀟;尹忠科;王建英;楊鄭;;應用基追蹤的信號分離的算法[A];2008年中國西部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衛(wèi)哲;黃建國;張群飛;;一種水下多目標信號分離新技術[A];中國聲學學會水聲學分會2011年全國水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惠月嬌;黃建國;張群飛;;基于特征空間投影的水下多目標信號分離新方法[A];第六屆全國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5 李曉歡;陳倩;;基于信號循環(huán)平穩(wěn)特性的信號分離技術研究[A];全國第二屆信號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痆C];2008年
6 任保全;胡洪坡;劉偉;;基于獨立分量分析的衛(wèi)星混合信號分離[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8年
7 魏梅英;唱亮;冀維林;駱超;;基于MAP的共信道FM信號分離方法在無線電監(jiān)測工作中的應用[A];2011全國無線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8 黎茂文;胡世飛;;開環(huán)搜索LINC中兩路增益和相位平衡點[A];2009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永強;欠定信號分離及其在語音處理中的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2 梅鐵民;盲源信號分離時域與頻域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邵朝;穩(wěn)健的超分辨算法研究——基于信號分離理論的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
4 劉凱;粒子濾波在單通道信號分離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5 李坡;雷達目標微動信號分離與參數(shù)估計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焱;寬帶接收中的信號分離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2 易葉青;基于進化算法的盲源信號分離[D];湖南大學;2005年
3 李素平;混合樂音信號分離方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劉云鑫;盲源信號分離原理與應用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年
5 郭長勇;基于粒子濾波的多分量調(diào)頻定距偵察信號分離與參數(shù)提取[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6 盧慧英;分數(shù)階傅里葉變換在信號分離及參數(shù)估計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2年
7 錢文菊;雷達通信一體化系統(tǒng)的信號分離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8 郭琳;盲源信號分離中的核獨立成分分析算法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3年
9 李曉歡;基于信號循環(huán)平穩(wěn)特性的信號分離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10 劉秀芳;雙轉(zhuǎn)子航空發(fā)動機振動信號分離技術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7522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75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