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裝備互擾問題測試與分析
本文關鍵詞:通信裝備互擾問題測試與分析
【摘要】:在分析互擾問題形成機理的基礎上,重點測試了雜散信號、諧波信號以及互調干擾信號對通信裝備的影響。測試與分析結果表明無論是模擬通信還是數(shù)字通信,三階互調信號有時可以完全壓制該信號頻率上的正常通信,同時互調信號頻率上能否解調出另外兩個頻率上的信息取決于通信裝備的調制解調方式。
【作者單位】: 中國洛陽電子裝備試驗中心;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關鍵詞】: 耦合效應 雜散信號 互調干擾
【分類號】:TN972
【正文快照】: 針對電子信息裝備相互干擾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裝備內的電磁兼容性分析和裝備間的互擾問題研究。裝備內部電磁兼容性研究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由于裝備內部各用頻設備之間電磁屏蔽不好導致用頻設備的電磁輻射,目前有諸多文獻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1-3];其二是安裝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世全,葛德彪,魏兵;微波頻段金屬接觸非線性引起的無源互調功率電平的分析和預測[J];微波學報;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文強;年夫順;;無源互調測試系統(tǒng)的組建與分析[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2年05期
2 袁仕繼;侯小江;張廣吉;;通信電臺三階互調信號特征及解調產(chǎn)物研究[J];電聲技術;2014年09期
3 王聰敏;王光明;張博;;基于冪級數(shù)法分析和計算MIM引起的無源互調功率電平[J];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4 葉鳴;賀永寧;王新波;崔萬照;;基于粗糙表面模型的微波波導連接的無源互調研究[J];微波學報;2010年04期
5 謝瑞華;鄒新民;;無源器件的互調指標與測試[J];移動通信;2007年05期
6 唐志輝;李洪超;王蘇明;;非線性媒質無源交調電平預測[J];中國空間科學技術;2010年03期
7 楊慧杰;;擴頻通信體制中天線無源互調分析[J];微波學報;2012年S2期
8 王斌;陳立甲;邱景輝;;無源互調機理模型分析及測試識別方法[J];微波學報;2014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衛(wèi)華;;無源器件互調分析及解決的方法和模型[A];2015LTE網(wǎng)絡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世全;微波與射頻頻段無源互調干擾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繼志;移動通信基站天線中幾個關鍵問題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3年
2 王恩成;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無源交調的研究和雙頻天線的設計[D];山東科技大學;2004年
3 劉曉輝;無源器件互調研究及其測試系統(tǒng)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4 劉藝彩;散射體無源互調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鄭淑梅;臨近空間寬帶射頻前端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鄭曉程;基于Acousto-Electromagnetic方法的無源互調定位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7 張超;GSM系統(tǒng)干擾的分析與抑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王佩;非線性結構無源互調分析的等效電路法[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9 王斌;微波頻段無源互調干擾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10 王孝衛(wèi);腔體合路器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堯,鄒自力;全壽命理論在通信裝備科學化管理中的應用[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陳利菊;楊東升;劉巍;;通信裝備保障供應鏈的運用發(fā)展探析[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6年21期
3 孫高海;吳克啟;祝陳;王忠思;蔣洪暉;;淺談通信裝備檢修的原則與方法[J];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10年08期
4 劉宏波;宋光明;馬俊凱;李麗華;;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在通信裝備中的應用設計[J];艦船電子工程;2010年12期
5 李文元;張勇軍;李德龍;陳立江;;通信裝備戰(zhàn)時隨裝攜行備件優(yōu)化方法[J];兵工自動化;2011年03期
6 史婧靚;;軍隊強化通信裝備管理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年05期
7 譚華有;軍事通信裝備發(fā)展趨勢[J];通信技術與發(fā)展;1995年05期
8 曹誠;李娜;;軍用通信裝備通用測試診斷系統(tǒng)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10年08期
9 李穎;尹志忠;;美軍衛(wèi)星通信裝備發(fā)展分析[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繆剛;;通信裝備作戰(zhàn)實驗效能評估方法分析[J];艦船電子工程;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丹;曹軼君;;基于通信部署構件的中美通信裝備分類方法比較[A];江蘇省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薛嵩;朱元誠;;基于使用樣本分析的通信裝備使用壽命預測方法分析[A];2010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五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方勝洪;;一種基于事例推理的通信裝備智能測試診斷儀[A];1998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8年
4 靳小暉;;軍用通信裝備在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防護措施[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呂慧芳;陳剛;黃文華;沈彬;;基于GL Studio的通信裝備建模與仿真研究[A];'2008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福興 喻穩(wěn)發(fā);建立通信裝備“地域聯(lián)修中心”[N];解放軍報;2000年
2 龔軍麗 佟志成;航德科技分公司研制成功先進的通信裝備[N];中國航空報;2009年
3 龐宏亮 高艇;關注通信裝備的“無縫”鏈接[N];解放軍報;2002年
4 特約通訊員 蔣寒;挖掘通信裝備最大潛能[N];科技日報;2002年
5 易源軒;科工一院 信息保障裝備填補國內空白[N];中國航天報;2009年
6 徐金波、特約通訊員 丁建民;著眼戰(zhàn)場需要立項攻關[N];解放軍報;2004年
7 張澤華 李祥君;冰峰雪嶺擋不住“順風耳”[N];解放軍報;2004年
8 胡明奎 唐永國;組織網(wǎng)上訓練 加強實兵對抗[N];戰(zhàn)士報;2008年
9 陳南平 李大林 本報特約通訊員 譚雄鷹;哪兒“繁華”哪練兵[N];解放軍報;2006年
10 劉穩(wěn)權 特約記者 何曼;天天練打仗 時時作準備[N];解放軍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曉松;陸軍地面通信裝備項目研發(fā)階段可靠性管理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通信裝備互擾問題測試與分析
,
本文編號:5129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51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