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梯度力驅動的納米硅基光開關
本文關鍵詞:光梯度力驅動的納米硅基光開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通過一道光改變另一道光的傳輸路線是光子集成網絡中重要而長遠的目標,然而,由于硅材料的光學非線性較弱,在硅材料上實現開關的全光控制難以實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由光梯度力驅動的納米硅基光開關,實現了硅基光開關的全光控制.該光開關由一個部分懸空的微環(huán)諧振器和一個交叉波導結構構成,當通入一道控制光時,懸空的微環(huán)諧振器在光梯度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彎曲,微環(huán)諧振器的諧振波長隨之發(fā)生變化,從而實現光信號的傳輸路線發(fā)生改變.該光開關利用納米光子制造技術在標準絕緣體上硅晶圓上制造,實驗數據得出其最小消光比為10.67 d B,最大串擾為-11.01 d B,開關時間分別為180 ns和170 ns.該光開關具有尺寸小,響應速度快,低損耗和可拓展等優(yōu)點,在片上集成光路、高速信號處理以及下一代光纖通信網絡中具有潛在應用.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子電氣學院;
【關鍵詞】: 光開關 光梯度力 微環(huán)諧振器 絕緣體上硅
【基金】: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資助(批準號:IRT1172)資助的課題~~
【分類號】: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光開關是一種具有一個或多個可選擇的傳輸窗口,可對光傳輸線路或集成光路中的光信號進行物理切換或邏輯操作的器件.在光通信領域中,硅基片上網絡的構建使全光網絡代替光電混合網絡成為可能[1].光開關是光互連網絡中關鍵的器件,其作為連接各單元器件的樞紐,具有網絡管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僅有光開關還不足以形成透明網絡[J];光機電信息;2001年05期
2 ;光開關達到創(chuàng)記錄轉換[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1年01期
3 徐榮,龔倩;新型光開關技術[J];通信世界;2001年16期
4 程曉飛,方來付,王健全,顧畹儀;光開關技術綜述[J];通訊世界;2001年07期
5 徐謙陽;;聲光開關的特點、原理、制造及安裝[J];電子天府;2001年Z1期
6 陳高庭;自鎖型2×2和1×4光開關[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2年11期
7 羅鍛斌;;光開關技術研究進展[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yī)學版);2002年02期
8 傅恩生;通過受激拉曼絕熱通道的快速光開關[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4年07期
9 王剛,明安杰,梁靜秋;光開關研究進展[J];微納電子技術;2005年04期
10 金友;新型光開關[J];光機電信息;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潔;周日凱;馬洪勇;胡強高;江山;;光開關綜述[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信息化與社會發(fā)展學術討論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2 宋金聲;;光開關的技術進展和應用[A];全國第十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一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1)論文集[C];2001年
3 賈翠萍;潘建旋;董瑋;王丹;周敬然;陳維友;;(100)硅基2×2光開關性能測試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三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曹鐘慧;鮑俊峰;吳興坤;;一種超小型1×2微機械光開關[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黃景元;農學勤;胡勇康;;2×2單模光開關研制與應用[A];廣西光學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陳明;徐邁;王維彪;馬少杰;夏玉學;李淳飛;;非線性一維光子晶體光開關與光雙穩(wěn)[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葛陸泉;李錫華;肖彩俠;金寧;江曉清;楊建義;周強;王明華;;零電壓狀態(tài)下的非對稱Y分支數字光開關設計[A];全國第十三次光纖通信暨第十四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肖立峰;劉迎;;集成光學聲光光開關隔離度的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張培玉;郝一龍;李婷;王穎;劉詩美;陳文茹;武國英;;微機械光開關中的微扭轉鏡陣列[A];第一屆全國納米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10 王丹;彭小峰;;一種MEMS光開關的原理及設計[A];廣西光學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胡慧平;引言-----半導體光開關[N];中國電子報;2002年
2 記者吳仲國;日本開發(fā)出新型光開關[N];科技日報;2002年
3 吳映紅;半導體光開關——光網絡核心元件[N];中國電子報;2000年
4 常麗君;科學家研制出單原子光開關系統(tǒng)[N];科技日報;2013年
5 吳莉;新型磁光光開關[N];經濟參考報;2003年
6 ;山東新型磁光光開關通過鑒定[N];今日信息報;2003年
7 ;照明設計要仔細[N];中國綠色時報;2002年
8 記者 吳仲國;日利用人造晶體使光減速99%[N];科技日報;2002年
9 劉阿敏;自制家用催芽孵化恒溫箱[N];山西科技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浙輝;硅基微機械光開關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3年
2 靳琳;硅基高分子聚合物光開關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盧山鷹;干涉型鈮酸鋰基集成光開關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董瑋;體硅微機械光開關的設計與制作工藝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孫小強;基于PMMA的聚合物光開關器件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鮑俊峰;基于微加工技術的光開關及光互連結構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7 宋艷生;基于二次電光效應的電控全息光開關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孫健;硅基聚合物光開關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9 高磊;基于負型光刻膠SU-8的光開關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曹子諫;聚合物電光熱光混合集成光開關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麗;低成本1xN光開關的研制[D];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2009年
2 楊長屹;2×2 InGaAsP/InP MMI-MZI型光開關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3 朱繼華;微機械光開關的設計與制造[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4 劉東棟;一種基于體硅微機械工藝的微機械光開關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5 趙清;1×4機械式光開關的理論分析與研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6 張發(fā)國;一種反射式微型光開關的相關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7 雷偉;聚合物熱光光開關電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鄭毅;聚合物8x8高速熱光光開關集成芯片驅動與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蔣烽;基于半導體化合物微碟光開關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張昊;有機聚合物數字型熱光光開關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光梯度力驅動的納米硅基光開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89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44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