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碼的譯碼算法改進與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LT碼的譯碼算法改進與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中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的廣播業(yè)務越來越多,對傳輸效率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日益增長。因此,如何通過有限的帶寬實現(xiàn)高速可靠的信息傳輸,是近年來通信領域研究的重大課題。特別是在音視頻業(yè)務中,不同信息重要性不同,而且網(wǎng)絡中數(shù)據(jù)丟失率也會隨信道狀況不斷變化,所以基于可變速率糾刪碼的非等差錯保護(UEP)方案就成了一個較好的選擇。數(shù)字噴泉碼作為糾刪碼的一種,在刪除信道下具有優(yōu)越的性能,碼率在傳輸過程中能夠根據(jù)信道狀況而改變,而其第一類實現(xiàn)——LT碼,有著編譯碼復雜度低、性能良無需反饋等優(yōu)點,應用前景較大,近年來人們對其編譯碼算法的研究和改進討論較多。此外,考慮到網(wǎng)絡編碼在提升信息傳輸效率等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在現(xiàn)有噴泉碼與網(wǎng)絡編碼的基礎上,怎樣通過LT碼和網(wǎng)絡編碼的優(yōu)勢結合,提升傳輸性能,進而實現(xiàn)UEP傳輸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主要內(nèi)容。本文具體工作如下:1.在介紹LT碼編譯碼原理的基礎上,針對在LT碼的置信度傳播(BP)譯碼過程中存在大量結構性冗余的情況,通過統(tǒng)計分析,提出了一種基于結構性冗余的改進型BP譯碼算法(IBP)。當譯碼中出現(xiàn)錯誤冗余時,利用眾多其他冗余信息,采用先假設再驗證的方法,糾正部分錯誤譯碼,從而減小了譯碼中的錯誤傳播概率。最后,通過仿真實現(xiàn)與原有BP算法進行對比分析,證明了在一定的參數(shù)下,IBP算法的誤碼率低于原編碼方法,性能較優(yōu)。2.鑒于現(xiàn)有的LT碼與網(wǎng)絡編碼的機會式融合方案性能較差,本文在引入初始度分布和基于擴展窗編碼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LT碼與網(wǎng)絡編碼融合下的UEP方案,即基于擴展窗的優(yōu)化度分布網(wǎng)絡編碼(EWDNC)。本方案通過非等差錯初始度分布的引入和優(yōu)化,完成了UEP傳輸。仿真結果表明,在數(shù)據(jù)發(fā)送端采用基于擴展窗編碼算法后,隨著初始度分布的不同,譯碼性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在固定網(wǎng)絡結構下度分布的優(yōu)化方案,并對網(wǎng)絡結構、編碼概率等其它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LT碼 譯碼冗余 網(wǎng)絡編碼 非等差錯保護 擴展窗噴泉碼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911.2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符號對照表11-12
- 縮略語對照表12-16
- 第一章 緒論16-24
- 1.1 論文研究背景和意義16-18
- 1.1.1 數(shù)字噴泉(DF)技術的提出和優(yōu)勢16-17
- 1.1.2 網(wǎng)絡編碼的提出與意義17-18
- 1.2 LT碼研究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18-19
- 1.3 LT碼與網(wǎng)絡編碼融合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19-21
- 1.4 論文的主要工作及章節(jié)安排21-24
- 第二章 LT碼和網(wǎng)絡編碼相關知識介紹24-38
- 2.1 噴泉碼24-25
- 2.2 LT碼的編譯碼原理25-28
- 2.2.1 LT碼的編碼25-26
- 2.2.2 LT碼的譯碼26-27
- 2.2.3 度分布27-28
- 2.3 LT碼性能仿真28-31
- 2.3.1 LT碼的編譯碼實現(xiàn)28-29
- 2.3.2 LT碼在BEC信道中的性能29-31
- 2.4 LT碼的非等差錯保護31-35
- 2.4.1 與或樹分析法31-32
- 2.4.2 擴展窗編碼方法(EWF)32-35
- 2.5 網(wǎng)絡編碼35-37
- 2.6 本章小結37-38
- 第三章 LT碼基于冗余的譯碼改進算法研究38-46
- 3.1 譯碼冗余分析38-41
- 3.1.1 LT碼BP譯碼算法下的冗余38-39
- 3.1.2 第一種冗余re 出現(xiàn)的概率39-41
- 3.2 基于冗余的改進型BP譯碼算法41-44
- 3.2.1 假設譯碼41-42
- 3.2.2 標記集的使用42-43
- 3.2.3 基于冗余的改進型BP譯碼算法(IBP)43-44
- 3.3 譯碼性能的仿真分析44-45
- 3.4 本章小結45-46
- 第四章 LT碼與網(wǎng)絡編碼融合中的非等差錯保護研究46-64
- 4.1 多跳網(wǎng)絡拓撲結構46-47
- 4.2 LT碼與網(wǎng)絡編碼融合的主要問題47-48
- 4.3 非等差錯方案: 基于擴展窗的優(yōu)化度分布網(wǎng)絡編碼(EWDNC)48-50
- 4.3.1 數(shù)據(jù)發(fā)送端:基于擴展窗的優(yōu)化度分布方法48-49
- 4.3.2 中繼節(jié)點策略:機會式網(wǎng)絡編碼49
- 4.3.3 接收端策略:BP譯碼49-50
- 4.4 編碼性能研究50-59
- 4.4.1 應用場景模型說明50
- 4.4.2 初始度分布對網(wǎng)絡編碼性能的影響50-52
- 4.4.3 基于擴展窗的非等差錯保護方法性能曲線52-56
- 4.4.4 采用優(yōu)化度分布的性能曲線56-59
- 4.5 進一步的討論59-62
- 4.5.1 機會式編碼概率對性能的影響59-60
- 4.5.2 譯碼開銷對性能的影響60
- 4.5.3 分組長度對性能的影響60-61
- 4.5.4 拓撲結構對性能的影響61-62
- 4.6 本章小結62-64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64-66
- 參考文獻66-70
- 致謝70-72
- 作者簡介72-73
- 1.基本情況72
- 2.教育背景72
- 3.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72-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楷,鄒盛唐,史治平,張雪竹;雙向監(jiān)督復轉(zhuǎn)碼的譯碼算法改進[J];通信技術;2003年04期
2 王冬梅;王秀芳;路敬yN;浦曉威;;LLR-BP算法的簡化譯碼算法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0年12期
3 曹艷;王紅星;;基于維特比算法的VMSK/2譯碼方式研究[J];遙測遙控;2010年06期
4 唐元元;張德民;劉哲哲;李小文;;TD-LTE系統(tǒng)中軟輸出球形譯碼檢測算法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12年11期
5 周曉邁,王新梅;用譯碼算法優(yōu)化一類{1,-1}~n上的二次函數(shù)[J];通信學報;1992年04期
6 劉光亮,胡正名;一種新的軟輸出譯碼算法[J];電子科學學刊;1998年04期
7 白玉潔;呂吉賀;白鳳山;;一種Nonbinary-Turbo-DFH方案及譯碼算法[J];通信技術;2013年09期
8 岳珍梅;藺俊杰;杜少波;;一種改進的球形譯碼算法性能分析[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9 龐臣;徐家品;;多進制低密度奇偶校驗碼的擴展最小和譯碼算法研究[J];微型機與應用;2014年05期
10 付永慶,劉雅琴,杜海明;一種短時延的Turbo碼并行譯碼算法[J];信號處理;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海勇;畢光國;;聯(lián)合檢測的均衡譯碼算法[A];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新進展——2005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海濤;程型清;李道本;;低復雜度復球譯碼檢測算法[A];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新進展——2005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梁棟;李冬霞;;一種改進的Turbo碼Log-MAP譯碼算法[A];2006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一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張穎;岳殿武;;幾何Goppa碼的譯碼[A];第一屆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周朝霞;王大勇;;一種高速并行的Turbo碼譯碼算法[A];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7年
6 童勝;王鵬;王單;王新梅;;LDPC碼量化和積譯碼的高效實現(xiàn)[A];現(xiàn)代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進展——2003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盧而輝;賴信q;謝德望;李肇嚴;;可運用于線性區(qū)塊碼之新式軟式判定譯碼算法[A];2005年海峽兩岸三地無線科技學術會論文集[C];2005年
8 路成業(yè);孫蓉;王新梅;;Turbo碼幾種譯碼算法中的量化分析[A];開創(chuàng)新世紀的通信技術——第七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朱敏;孟慶民;高西奇;;球形譯碼在MIMO-OFDM系統(tǒng)中的應用[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劉釗;李會勇;何子述;劉本永;;VBLAST的一種新的非線性譯碼算法[A];2006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一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偉;多元LDPC碼:設計、構造與譯碼[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2 崔俊云;LDPC碼的構造及其譯碼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3 黃海藝;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碼改進譯碼算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羅天放;通信系統(tǒng)中的Turbo碼及Turbo均衡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5 王單;LDPC碼編譯碼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6 陳曉剛;現(xiàn)代編碼的性能分析與簡化譯碼算法[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7 劉原華;LDPC碼的代數(shù)構造及譯碼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8 胡樹楷;LDPC碼構造及低復雜度譯碼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9 徐朝軍;RS碼譯碼算法及其實現(xiàn)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10 趙傳鋼;LDPC碼及迭代接收系統(tǒng)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LT碼的譯碼算法改進與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87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9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