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能量捕獲網絡協(xié)作中繼關鍵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N925
【部分圖文】:
據中繼節(jié)點當前時隙的能量來選擇其操作。在每個時隙中,中繼節(jié)點會被選擇協(xié)助傳輸。模型研究的是如圖 3-1 所示的無線供能協(xié)作網絡,它由一對源—目作源節(jié)點傳輸信息的中繼節(jié)點所組成?紤]現實情況,由于個路徑之間的路徑損耗或其他障礙,假設源節(jié)點與目的地節(jié)。并且,所有的節(jié)點都配有單發(fā)射天線,以半雙工模式來工節(jié)點有固定的能量供應,中繼節(jié)點沒有固定的能量供應但配電池以存貯能量。中繼節(jié)點收集的能量完全依賴于源節(jié)點的 R時間塊開始之前,中繼節(jié)點可以決定其下一階段的傳輸模式電池可以使其從多個不同的傳輸時間塊收集能量。
圖 3-2 中繼節(jié)點的兩種傳輸模式率 PS廣播信號,用x表示其發(fā)射的為r ,u s uy P h x n與 Ru之間的信道增益,n 表示高模式時,在第一個時隙中所收集的2| |2u s uTE P h能量轉化效率。中繼節(jié)點的集合,在第二個時隙內,對于集合 中的單獨一個中繼節(jié)
圖 3-3 中繼節(jié)點的能量狀態(tài)轉移示意圖(當 L=3,閾值為 S2時)分析一節(jié),我們得到的穩(wěn)定狀態(tài)時的節(jié)點能量分布情況。在本及吞吐率兩個方面,對本章所提出的中繼節(jié)點選擇方案進中斷概率及吞吐率達到最優(yōu)的閾值。中斷概率可以表示為Pr{ }Pr{ | }outP O O 代表中斷事件,1 2{ , , , }N R R R表示所有中繼節(jié)點的一個集選擇的中繼節(jié)點的一個集合,它是集合 的一個子集。用k ,n 表繼節(jié)點的第n 個子集,那么 N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Somme S. ,Mavrelis P. G. ,李丹;射頻能量傳輸作為兒童最初的抗反流治療措施[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兒科學分冊);2005年06期
2 方鎮(zhèn);魯生;;高功率毫米波整體控制元件[J];現代防御技術;1988年02期
3 韋保林;韋雪明;徐衛(wèi)林;段吉海;;環(huán)境射頻能量收集技術的研究進展及應用[J];通信技術;2014年04期
4 周玉杰,黃永麟,楊樹森,黃杰,沈景霞,梁兆光;射頻球囊消融術——射頻能量與血管壁反應關系的實驗研究[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1994年00期
5 宋成利;李昊;陳晟達;陳明惠;;射頻能量作用下生物組織含水量測量系統(tǒng)[J];光學儀器;2014年04期
6 陳寧,劉玉蘭;射頻能量傳遞術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的應用[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5年02期
7 周軍曉;;關于射頻能量收集制集成電池的探討[J];電子制作;2013年12期
8 黃七杰;李亮;張小帥;李民權;;基于高增益陣列天線的射頻能量收集系統(tǒng)[J];通信技術;2018年07期
9 靳貴平;曾廣德;鄧楚虹;;雙頻無線射頻能量收集系統(tǒng)的設計[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08期
10 肖建華;;射頻能量對關節(jié)軟骨細胞活性的實驗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建;;雙針射頻在疼痛治療中的應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2008年世界鎮(zhèn)痛日新聞發(fā)布會暨全國微創(chuàng)疼痛治療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8年
2 蔣晨陽;孫勇;盛夏;樊友啟;李成;張祖文;張文斌;何紅;傅國勝;;房顫消融中二種不同射頻能量設置模式的比較[A];2006年浙江省內科學學術年會、2006年浙江省老年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徐征;吳嘉敏;;應用諧振線圈陣列的單邊核磁共振射頻能量增強方法研究[A];第十九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6年
4 蔣晨陽;孫勇;盛夏;樊友啟;李成;張祖文;張文斌;何紅;傅國勝;;房顫消融中二種不同射頻能量設置模式的比較[A];2006年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徐煜思;楊國敏;;環(huán)境射頻能量收集全向整流天線設計[A];2018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8年
6 石銘宇;谷宏越;曲秀芬;;不同射頻能量對犬心肌及冠狀動脈損傷的病理學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第八次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陳劍;張素芬;楊煒偉;陳德川;;射頻能量采集非可信中繼系統(tǒng)物理層安全傳輸[A];第十一屆全國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痆C];2017年
8 陳敏亮;賴琳英;趙京玉;梁黎明;劉暢;;閃耀離子束瘢痕治療臨床研究[A];2013年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學美容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9 王崢;厲民;陳書達;周佳;鄭新法;;伽瑪刀磁共振定位中皮膚灼傷與感染的多因素探析[A];2011年浙江省神經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10 施敏;;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汽化電切術的護理進展[A];河南省外科護理新業(yè)務、新技術學術交流會議資料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鄭曉春;以色列開發(fā)出非侵入射頻美容系統(tǒng)[N];科技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沁;脈沖射頻能量(PRFE)加快糖尿病小鼠傷口愈合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邸曉飛;基于射頻能量收集與無速率編碼的協(xié)作中繼網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3 朱林富;軌道交通應答器傳輸系統(tǒng)天線建模與優(yōu)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敏;射頻能量捕獲網絡協(xié)作中繼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8年
2 周曉萌;射頻能量收集系統(tǒng)中雙頻整流天線的設計與分析[D];西南大學;2018年
3 曾廣德;無線射頻能量收集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4 王少龍;適用于無線傳感節(jié)點的射頻能量采集芯片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5 楊萌琪;基于射頻能量收集的協(xié)作中繼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6 胡創(chuàng);用于射頻能量收集的微帶陣列天線的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6年
7 陳碩;基于射頻能量收集技術的移動充電與感知系統(tǒng)[D];浙江大學;2018年
8 孫洋濤;基于寬頻帶高增益天線的射頻能量收集組件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9 韓玉龍;射頻充電無線傳感器網絡節(jié)能路由算法研究[D];廣西大學;2018年
10 王惠中;射頻能量收集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217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82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