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陀螺慣性測量單元高精度混合式標定技術
【圖文】:
圖 1-2 Marins 光纖陀螺慣性測量單元,,但經過 40 年的努力發(fā)展,在技術上仍有航天三院 33 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時代公司等,作為衡量光纖陀螺精達到了近 0.001°/s[26-28]。
FOG-IMU安裝模型示意圖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N9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駿超;房建成;吳偉仁;李建利;王文建;;一種激光陀螺慣性測量單元混合標定方法[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4年04期
2 嚴恭敏;張強;何昆鵬;秦永元;;捷聯慣導系統(tǒng)中加速度計的時延補償研究[J];宇航學報;2013年12期
3 馮楊;徐慶九;;激光陀螺捷聯慣導系統(tǒng)的誤差參數標定方法[J];測控技術;2013年04期
4 孫偉;徐愛功;孫楓;;雙軸旋轉光纖捷聯慣導八位置標定方法[J];控制與決策;2012年12期
5 孫楓;孫偉;;旋轉捷聯慣導系統(tǒng)精對準技術[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2010年03期
6 楊曉霞;黃一;;外場標定條件下捷聯慣導系統(tǒng)誤差狀態(tài)可觀測性分析[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8年06期
7 李建利;房建成;盛蔚;陶冶;;微小型捷聯慣性測量單元標定及補償方法[J];宇航學報;2008年03期
8 孫宏偉;房建成;盛蔚;;一種基于MEMS的微慣性測量單元標定補償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9 劉百奇;房建成;;光纖陀螺IMU的六位置旋轉現場標定新方法[J];光電工程;2008年01期
10 潘獻飛;吳文啟;吳美平;;考慮信號處理特性的劃搖算法優(yōu)化[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7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鑫;船用單軸旋轉光纖陀螺捷聯慣導初始對準/測漂及綜合校正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2 張義;艦船捷聯慣性系統(tǒng)初始對準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3 張紅良;陸用高精度激光陀螺捷聯慣導系統(tǒng)誤差參數估計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嚴恭敏;車載自主定位定向系統(tǒng)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6332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63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