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網絡通信論文 >

基于五粒子團簇態(tài)的可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發(fā)布時間:2019-06-26 23:23
【摘要】:提出了一個利用五粒子團簇態(tài)實現(xiàn)的可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在這一方案中,首先信息發(fā)送者Alice、信息接收者Bob和控制者Charlie共享由Alice制備的一有序序列團簇態(tài)作為量子信道;在確定量子信道的安全性以后,Alice制備編碼量子態(tài)(Bell態(tài))序列,然后通過對自己手中的粒子進行Bell基測量,接著Charlie對自己手中的粒子進行單粒子的測量,就能把信息傳送給接收者Bob;最后,Bob測量自己手中的粒子,并通過分析三人的測量結果,從而獲得Alice要傳送的信息.在我們提出的方案中,攜帶信息的粒子不需要在公共信道上傳輸.該文中,我們給出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證明了我們的方案是決定性的和安全的.在未來,我們的方案在以目前的實驗技術為基礎條件下很可能得到實現(xiàn).
[Abstract]:A controllable 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scheme based on five-particle cluster state is proposed. In this scheme, the information sender Alice, information receiver Bob and the controller Charlie share an ordered sequence cluster state prepared by Alice as the quantum channel; after determining the security of the quantum channel, Alice prepares the encoded quantum state (Bell state) sequence, and then carries on the Bell basis measurement to the particle in his own hand, and then Charlie carries on the single particle measurement to the recipient Bob;, and then transmits the information to the receiver Bob;. Finally, Bob measures the particles in his hand and obtains the information to be transmitted by Alice by analyzing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ree people. In our proposed scheme, particles carrying information do not need to be transmitted over the public channel. In this paper, we give the security analysis of the scheme, and prove that our scheme is decisive and secure. In the future, our scheme is likely to be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物理與通信電子學院;江西省光電子與通信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61265001) 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No.20122BAB202005) 江西省教育廳科研課題(No.GJJ13236)資助
【分類號】:O431.2;TN91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權東曉;裴昌幸;劉丹;趙楠;;一種基于誘騙態(tài)的廣域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網絡方案[J];光子學報;2009年12期

2 李淵華;劉俊昌;聶義友;;基于W態(tài)的跨中心量子網絡身份認證方案[J];光子學報;2010年09期

3 周小清;鄔云文;;三光子糾纏W態(tài)隱形傳輸令牌總線網的保真度計算[J];光子學報;2010年11期

4 葉天語;蔣麗珍;;可控量子秘密共享協(xié)議竊聽檢測虛警概率分析[J];光子學報;201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查新未;宋海洋;;Teleportation Capability of Six-Qubit Cluster State[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0年12期

2 葉天語;蔣麗珍;;利用糾纏交換后的測量相關性和降低傳輸效率防止量子對話發(fā)生信息泄露(英文)[J];光子學報;2013年11期

3 張戰(zhàn)軍;芮品淑;王勝房;葉表良;劉道初;;一類量子比特-垂特態(tài)中測量誘導的非經典關聯(lián)(英文)[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4 李凱;黃曉英;滕吉紅;李振華;;量子密碼的竊聽檢測[J];河南科學;2012年04期

5 ;Deterministic secure quantum communication without unitary operation based on high-dimensional entanglement swapping[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2年02期

6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a four-photon cluster state with homodyne measurement via cross-Kerr nonlinearity[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1年03期

7 ;Robust 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with a quantum one-time pad over a collective-noise channel[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1年05期

8 鄔云文;周小清;趙晗;劉景春;;基于共面兩囚禁冷離子的信息讀寫[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9 陳璽;周小清;趙晗;張沛;;基于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選擇重傳協(xié)議[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10 CHANG Yan;XU ChunXiang;ZHANG ShiBin;YAN LiLi;;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with single photon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年3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曉軍,劉云,張振江;量子通信網絡中的身份認證方案[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2 孫瑩;秦素娟;溫巧燕;朱甫臣;;利用GHZ態(tài)實現(xiàn)可控的量子秘密共享[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3 陳志新;唐志列;廖常俊;劉頌豪;;實際量子密鑰分配擴展BB84協(xié)議竊聽下的安全性分析[J];光子學報;2006年01期

4 蔡新華;聶建軍;郭杰榮;;單光子糾纏態(tài)的糾纏轉移和量子隱形傳態(tài)(英文)[J];光子學報;2006年05期

5 熊學仕;付潔;沈柯;;二粒子部分糾纏未知態(tài)的量子受控傳遞[J];光子學報;2006年05期

6 陳霞;王發(fā)強;路軼群;趙峰;李明明;梁瑞生;劉頌豪;;結合高效BB84協(xié)議的差分密鑰分發(fā)系統(tǒng)[J];光子學報;2008年05期

7 裴昌幸;閻毅;劉丹;韓寶彬;趙楠;;一種基于糾纏態(tài)的量子中繼通信系統(tǒng)[J];光子學報;2008年12期

8 李得超;史忠科;;基于混合糾纏態(tài)的概率隱形傳態(tài)[J];光子學報;2009年04期

9 張?zhí)禊i;聶敏;裴昌幸;;多粒子糾纏態(tài)QTDM通信方案及QMU協(xié)議[J];光子學報;2009年04期

10 周銳;朱玉蘭;聶義友;;四維二粒子超密編碼的單向通信方案[J];光子學報;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智慧;聶義友;易小杰;黃亦斌;李嵩松;;基于團簇態(tài)信道的雙粒子糾纏態(tài)可控量子隱形傳態(tài)[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吳韜;何娟;倪致祥;;一個傳送量子信息的腔QED方案[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3 蔡新華;聶建軍;郭杰榮;;單光子糾纏態(tài)的糾纏轉移和量子隱形傳態(tài)(英文)[J];光子學報;2006年05期

4 馬剛龍;查新未;;四粒子W態(tài)的概率隱形傳態(tài)[J];量子電子學報;2010年03期

5 顏偉;倪林;;基于量子聯(lián)合測量的緊框架構造方法研究[J];量子電子學報;2011年01期

6 張守林;張盛;王劍;;基于壓縮態(tài)的連續(xù)變量量子對話協(xié)議[J];量子電子學報;2011年03期

7 劉文予;李寧;王長強;劉玉;;基于六光子量子避錯碼的量子密鑰分發(fā)方案[J];光學學報;2005年11期

8 朱玉蘭;周銳;聶義友;;利用四粒子部分糾纏態(tài)實現(xiàn)二粒子未知態(tài)的概率受控量子傳遞[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9 周萍;張正華;李耀俊;覃健生;;量子可控離物傳態(tài)研究進展[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李冬梅;;利用線性光學器件實現(xiàn)三體糾纏相干態(tài)的糾纏交換[J];量子電子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仕標;;利用多原子與腔場的非共振相互作用實現(xiàn)多原子糾纏態(tài)與量子信息[A];第十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論文集[C];2002年

2 郭柳;畢橋;;量子信息網絡中高斯信道的研究[A];2009年第五屆全國網絡科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陳宗海;董道毅;張陳斌;;基于量子信息的量子控制[A];第25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畢橋;;量子信息網絡的子空間中抗消相干[A];2009年第五屆全國網絡科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王鋒;黃學秀;;簡述光子糾纏在量子通信中的應用[A];第十七屆全國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討會暨全國近代物理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任春年;油海東;;開放系統(tǒng)量子信息測量的投影算子理論分析[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郝翔;朱士群;;基于耦合自旋鏈的量子信息處理[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朱玉蘭;周銳;聶義友;;利用四粒子部分糾纏態(tài)實現(xiàn)二粒子未知態(tài)的概率受控量子傳遞[A];第十七屆十三。ㄊ校┕鈱W學術年會暨“五省一市光學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張明;李明山;胡小平;;量子控制的述評與展望[A];2007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任杰;郝翔;朱士群;;糾纏的觸發(fā)與控制[A];第十二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陳續(xù);量子信息研究:突破[N];光明日報;2010年

2 記者 沈衛(wèi)莉 通訊員 孫和晴;沖頂“量子信息”[N];紹興日報;2011年

3 記者 吳長鋒;我量子信息實驗研究繼續(xù)國際領先[N];科技日報;2008年

4 記者 劉純友;中科大量子信息研究獲新突破[N];安徽日報;2010年

5 王炳堯;第二屆量子信息研討會召開[N];科技日報;2004年

6 ;日本開展“量子信息通信”研究[N];人民郵電;2000年

7 王炳堯;第三屆量子信息研討會交流新成果[N];科技日報;2005年

8 通訊員 巖鏡;30余位專家學者研討量子信息[N];科技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李陳續(xù) 通訊員  胡勝友;在量子信息國際前沿領域翱翔[N];光明日報;2007年

10 記者 王光榮;我科學家在量子信息實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瞿治國;量子信息隱藏協(xié)議設計與分析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2 王劍;量子密碼協(xié)議理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3 王棟;量子遠程態(tài)制備及邏輯門實現(xiàn)[D];安徽大學;2010年

4 黃大足;量子安全通信理論及方案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曹海靜;量子通信的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6 尹璋琦;腔量子電動力學和光機械系統(tǒng)中的量子信息過程[D];西安交通大學;2009年

7 林崧;量子密碼的理論研究及其計算機仿真[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8 陸曉銘;開放系統(tǒng)中的量子信息[D];浙江大學;2011年

9 陳秀波;量子安全通信及其線路模擬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10 陳小余;量子信道容量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煒星;多粒子量子態(tài)的概率傳態(tài)和概率控制傳態(tài)[D];蘇州大學;2007年

2 洪智慧;基于團簇態(tài)的量子隱形傳態(tài)的理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葉俊;量子通信中的量子隱形傳態(tài)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肖驍琦;遠程制備兩粒子糾纏態(tài)的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古衛(wèi)芳;關于量子信息思想發(fā)展史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6 宋偉;量子克隆和量子刪除的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7 劉偉濤;光纖中量子密鑰分配實驗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8 彭濤;二粒子和三粒子糾纏態(tài)的控制隱形傳態(tài)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張金利;小分子振動態(tài)的動力學糾纏特性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明東;量子糾纏態(tài)的制備與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25065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5065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1f4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